近日,我們慕名到江蘇省江都市小紀鎮對其高效農業發展情況進行調查,所到之處,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整齊劃一的蔬菜大棚#65380;一行行茂密挺拔的意楊林#65380;一片片圍田養殖羅蝦蝦池和一排排鴨棚鵝舍……此景成了江都農業“小紀不小”的形象注釋#65377;
一#65380;簡要情況
小紀鎮位于江都市東北部,地處水網密布的里下河,屬革命老區#65377;全鎮農業人口7.2萬人,農田面積15萬畝#65377;2007年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值達20多億元,位居全市第一;農民人均收入8002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084元#65377;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是因為該鎮近年來堅持以農業增效#65380;農民增收#65380;農村繁榮為目標,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突出發展高效農業,形成了五“龍”騰飛的格局#65377;
(一)菜業“青龍”顯神威#65377;2004年引來“外來鳳”福建超大集團落戶,帶動農民致富,形成千個大戶搭大棚#65380;萬戶農民長蔬菜的良好態勢,全鎮常年蔬菜從幾千畝#65380;上萬畝發展到2007年的3萬畝,其中設施鋼架大棚面積5000多畝,成了江都打造“江蘇壽光”主板塊#65377;由于設施良好,品種更新,質量提高,蔬菜畝年產值達到5000-8000元,純收入2000-5000元,高產田塊過萬元#65377;
(二)漁業“銀龍”化彩虹#65377;全鎮特水養殖面積4萬多畝,其中圍田養殖面積3.2萬畝,羅氏沼蝦單體養殖面積2.8萬畝,由于實行了能人規模養殖,采用了鍋爐增溫#65380;薄膜保溫和分層施養的方法,羅蝦單產從數百斤到超千斤,高產池達1200斤,一般畝收入2000元,高產達6000-8000元,“仙寶牌”羅蝦獲國家綠色產品標志,羅蝦繁苗場被定為國家羅蝦種苗場#65377;
(三)禽業“彩龍”展英姿#65377;全鎮養禽200多萬只,其中以紀東#65380;趙家等村為代表的蛋鴨發展最為迅速,飼養量過百萬,鎮成立養鴨專業合作社,集供苗#65380;飼料#65380;蛋品加工為一體,被揚州市命名為“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65377;合作社成員徐金年2007年養蛋鴨1萬只,除飼料加工收入外,年收入達20多萬元#65377;
(四)米業“金龍”富萬家#65377;全鎮有優質水稻面積三萬多畝,由于實行規模經營,采取機械化操作,輕型化栽培,畝均單產1200斤以上#65377;稻谷經加工成“蘆柴花”大米獲國家綠色產品證書,被群眾稱為放心大米,產品暢銷上海等大中城市,比單純賣稻增效一倍以上#65377;
(五)意楊“綠龍”筑長城#65377;全鎮利用河邊#65380;渠邊#65380;溝邊#65380;家前屋后和零星隙地栽植意楊200多萬株,折實面積在四萬畝,成材樹有數萬株,按現行價,年自然增效人均400多元,如果成材賣給本鎮快樂#65380;揚子兩個木業集團,效益就更加樂觀#65377;
二#65380;顯現效果
(一)強化了農業#65377;蔬菜面積的增加,特水養殖的擴大,使全鎮高效農業的面積達到了10萬多畝,占農業總面積的60%以上,農業的綜合實力增強了#65377;全鎮蔬菜鋼架大棚面積5000畝,羅蝦增溫鍋爐200臺,各種農機7150臺套,農田操作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對土地實施全面治理,推廣良繁項目工程,穩定了農田面積,提高了地力#65377;更重要的是高效農業規模化,展示了農業的美好前景,增強了農民務農的信心#65377;
(二)致富了農民#65377;這幾年全鎮農民增收都在10%以上,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8002元,比上年7096元增加906元,上升13%#65377;收入構成主要為三大塊:一是高效農業的發展#65377;一批專業大戶能人實施特水養殖#65380;蔬菜種植規模經營,年收入一般在3-5萬元,高的30-50萬元,成了農村收入冒尖戶;二是部分經紀人搞三產跑運輸,收入也頗豐;三是勞力轉移戶#65377;土地規模經營,勞力有序轉移到工廠和建筑行業,他們年收入都在1.5-2萬元,高的3-5萬元#65377;另外他們還有土地分紅(租金)和家庭副業收入#65377;由于農戶家庭收入增加,農民生活條件明顯改善#65377;首先是道路,過去里下河行路難,木板小橋,人上橋,搖三搖,刮風下雨人爬橋#65377;現在處處建起小康路#65380;致富橋,公共汽車村村到;其次是住房,家家住瓦房,60%以上住樓房,戶戶飲用自來水,人人生活有保障#65377;
(三)繁榮了農村#65377;該鎮2007年生產總值47.4億元,財政收入1.46億元,分別比2004年增長85.9%#65380;75.3%#65377;全鎮有37個行政村,村級創收2000多萬元,12個村創建了全面小康村#65377;在商業流通方面形成了三級服務網點1261個,組有便民小店,村建便民中心#65377;全鎮三業增加值11.7億,綠化覆蓋率42%,道路硬化率100%,近幾年又進行了環境綜合治理,鎮村面貌煥然一新#65377;2005年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千強鎮,并建成了國家衛生鎮和全國環境優美鎮,可謂鎮強村強民富#65380;市場繁榮#65380;環境優美#65377;
三#65380;幾點思考
一是因地制宜制訂發展規劃,是發展高效農業的良好基礎#65377;該鎮屬水網地區,前幾年由數鎮合并而成,里下河的特水#65380;鎮郊的蔬菜等都是在“一鎮一業”#65380;“一村一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群眾有種植的習慣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分區域規劃,使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更能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使特色顯現#65377;
二是“龍頭”企業帶動規模經營,是發展高效農業的重要舉措#65377;只有龍頭企業能帶動#65380;吸引能人,才能使農戶分散經營走向規模經營,從單兵作戰走向集團參戰,產業的影響力#65380;市場的競爭力才能得到提升#65377;該鎮吸收的外來風——“超大”集團,帶領了數百名能人#65380;萬名農民搞蔬菜規模經營,這是一個成功杰作,同樣,本地老板王道江等興辦的木業加工企業,組建了“快樂”#65380;“揚子”木業集團,2007年銷售產值15億元以上,利稅過億元,安排農村勞動力3000多人,引領木業企業從內銷走向了國際市場,也是集團帶動發展高效農業的成功之舉#65377;
三是良種法品牌產品,是發展高效農業的中心環節#65377;小紀非常重視引進優良品種,如近日隆科季節蔬菜大棚里的“櫻桃西紅柿”讓品嘗者贊不絕口,季平畝產值過萬元;“仙寶牌”羅虹是國家綠色產品,“快樂牌”板材#65380;三合板都是國家名牌產品#65377;他們不但勇于實踐,而且與相關科技單位掛鉤,有高科技人員指導,從而使產品質量越來越好,品牌越唱越響,市場越銷越旺#65377;
四是流轉好農民承包的土地,是發展高效農業的內在核心#65377;該鎮采取了以股#65380;以租或勞田掛鉤#65380;以地換地等多種形式搞規模經營,達到了既穩定了農業土地的承包權,又合法流轉了土地經營權,使失地農民享受到了補償權,從而使土地有序流轉,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了土地的產出率和綜合效益#65377;
五是行政領導的堅強決心和良好服務,是發展高效農業的根本保證#65377;該鎮在江都市委#65380;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高效農業的好處,提高了村民對高效農業的認識,深入招商引資,發展規模經營,鎮村組三級干部對規模農業經營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市和鎮還制訂了發展規模農業的激勵政策,使其與報酬結算#65380;創先評優#65380;職務升降掛鉤,從而上下形成了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65380;產業化的熱潮#65377;
目前該鎮又制訂了 2008年高效農業的發展規劃,將進一步張揚五“龍”格局,使高效農業面積越來越多,規模越做越大,農民越來越富,農村越來越美#65377;
[作者簡介]史昌源,吳敦和,男,江蘇省江都市老促會#65377;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