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縣位于贛中西部,吉安市西部,與萍鄉市和蓮花#65380;湖南省茶陵縣交界#65377;縣城東北距省會南昌318公里,東南距吉安市99公里#65377;是我省中部吉(安)井(岡山)泰(和)經濟圈與湖南長(沙)株(州)(湘)潭經濟圈聯系的西向重要節點,經濟聯系緊密#65377;南鄰我國著名紅色旅游勝地——井岡山,旅游區位條件十分優越,建縣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自古就享有“文風鼎盛,名流輩出,山川秀麗,人杰地靈”的贊譽#65377;
近幾年來,縣委#65380;縣政府從加快區域經濟發展,搶占國外市場,樹立永新乃至江西整體形象的戰略高度出發,充分利用永新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65380;人文自然資源優勢,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走工業化#65380;城市化良性互動道路,實施“農業穩縣#65380;工業強縣#65380;科教興縣#65380;旅游旺縣”的發展戰略,不失時機地抓好邊界集鎮建設#65380;新農村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65377;到2010年末,城鎮化水平將由“八五”期末的21 %上升到36 %#65377;
一#65380;充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加快邊界集鎮建設
1#65380;城鎮發展戰略
城鎮建設采用點軸發展戰略,重點發展中心城(縣城),積極發展小城鎮輻射中心(中心建制鎮),調整引導其它鄉鎮建設,提升城鎮建設水平,形成完善的城鎮發展體系#65377;其中,縣政府所在地禾川鎮,連續幾年通過采取拍賣城鎮存量土地,實行掛牌出讓#65377;通過民工建勤#65380;“門前五包”#65380;部門共建和政府投入等辦法,共計籌措資金近1.8億元,用于城區基礎設施建設#65377;
該縣城市空間結構總體空間布局為“一河兩岸#65380;一城三區”#65377;即禾川片區#65380;埠前片區#65380;東里片區#65377;近期城市建設總方針為:擴大城市框架,優化城市結構,集中建設禾川#65380;埠前片區,適時改造完善老城區#65380;東里片區#65377;
2000年以來,該縣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近2億元,從規劃入手,大搞以千米示范街和集貿市場建設為重點的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集鎮形象逐步改觀#65377;到目前為止,該縣23個鄉鎮已完成了集鎮總體規劃和建設規劃的編制,主要編制成果有集鎮現狀圖#65380;集鎮總體規劃圖#65380;電力通信管線規劃圖#65380;道路綠化規劃圖#65380;給排水規劃圖#65380;集鎮規劃建設說明#65380;村莊建設規劃圖文等#65377;里田鎮的總體規劃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編制,其它各鄉鎮的總體規劃由縣建設局規劃建筑設計室編制#65377;其中埠前鎮已完成了第二輪總體規劃修編#65377;鄉鎮一級還設立了村鎮規劃管理機構,有專管城建工作的領導#65377;各鄉#65380;鎮都建成了規模達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貿集市#65377;2005年省重點鎮里田鎮投資200萬元建設里田商貿城,該商貿城配套設施完善,配置了多名城管人員,負責日常管理工作#65377;
進一步加強小城鎮建設的力度#65377;如今,“小城鎮,大戰略”的思想已逐漸深入人心,各地小城鎮建設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65380;推動城鄉一體化發揮了很大作用#65377;今后一段時間,要繼續抓好小城鎮建設,把它作為推動新一輪村鎮規劃建設的助推器,以經營城鎮來帶動規劃的實施,只有把農村人口吸引到小城鎮上來,才能實現農業的規模經營,只有農業的規模化#65380;機械化,才能解決農民異地耕作的困惑和顧慮,只有這個問題解決了,規劃集中居住區#65380;實現集中居住才有現實意義#65377;
2#65380;新農村建設
2003年以前,該縣的農村村落建設處于無序狀態,村莊規模小,分布亂#65377;由于村落自然形成過程中舊觀念的影響,加之以村民小組為基礎的制度局限,長期以來,農村居住分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逐水而居”#65380;“沿路而建”的觀念依然沿襲至今#65377;農村村莊布局的主要形式有:以道路#65380;河流為主線,以道路#65380;河流為中軸線,呈“回”字式排布;從而導致了村莊中心的老房屋#65380;危房集中在一片,形成了空心村#65377;
自2005年以來,該縣認真按照中央和省#65380;市的關于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工作部署,按照“生產發展#65380;生活寬裕#65380;鄉風文明#65380;村容整潔#65380;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強村鎮規劃編制工作,以村鎮規劃為切入點,以村莊整治為突破口,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主方向,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進一步改善了村莊建設工作#65377;
縣內各建制鎮基本實現了路通#65380;水通#65380;電通#65380;電話通等“四通”和“十有”,即有一條路面硬化且環衛#65380;綠化#65380;路燈#65380;下水道等相配套的主街道#65380;有集貿市場#65380;有停車場#65380;有自來水廠#65380;有垃圾中轉站#65380;有專職環衛工人#65380;有公共廁所等#65377;
目前該縣已完成了115個行政村和86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任務,到2007年底,完成全縣所有村莊規劃#65377;截止2005年12月份全縣新農村建設新建住房面積8.9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2500萬元,修建村委辦公樓和文化場所24處,農村基本達到了食有其飽#65380;行有其路的目標#65377;
3#65380;移民新村建設
該縣通過移民搬遷扶貧開發工作,使部分山區貧困人口擺脫了惡劣的生活環境,搬到移民新村#65377;目前,小屋嶺移民新村已安置移民60戶,他們都是來自龍門的鐵鏡山#65380;龍源口的綏遠山#65380;象形天龍山等邊遠貧困戶#65377;自2004年開展移民搬遷扶貧開發工作以來,采取“農戶自愿#65380;政府引導#65380;有土安置#65380;梯次搬遷,統一規劃#65380;分步實施,因地制宜#65380;形式多樣”的工作方針#65377;截止2006年底該縣共興建了3個移民新村,分別是埠前鎮高賢移民新村#65380;石橋肖家村和龍源口深遠山移民新村,目前已安置貧困群眾667戶,共2963人#65377;規劃建設部門積極配合并出臺了統一規劃設計方案#65377;
二#65380;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地方經濟
1#65380;農林與礦產資源優勢
曲白#65380;高溪#65380;坳南#65380;文竹#65380;象形等山區鄉#65380;鎮,立足于山,大唱“山”歌,大做“山”文章,先后發展了茶葉#65380;油茶#65380;棉花#65380;桑葉#65380;水果等經濟作物#65377;全縣有林地145691公頃#65377;森林覆蓋率66.5%#65377;林木樹種主要有杉樹#65380;馬尾松#65380;濕地松#65380;闊葉樹#65380;毛竹等#65377;主要礦資源有:硬石膏礦資源儲量豐富,其中產于高溪鄉境內的硬石膏礦是華東地區儲量最大的硬石膏礦,總儲量為2960萬噸,文竹鎮境內的烏石山鐵礦是重要的鐵礦開采中心,僅此一處的鐵礦儲量就在一億噸以上#65377;
2#65380;旅游與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永新的紅色旅游資源具有獨特性,縣城外有融紅#65380;古#65380;綠資源為一體的三灣景區,縣城內也有3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湘贛省委舊址#65380;湘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65380;湘贛邊界特委舊址等旅游資源,其與井岡山的旅游資源有很強的互補性,共同形成大井岡紅色旅游的景觀資源體系#65377;
在自然景觀資源方面,永新縣境有禾山#65380;南華山#65380;高士山三大名山,并有碧波巖,梅田洞等旅游景點#65377;禾山雄踞縣境西北龍田鄉內,山有71峰,諸峰風景優美#65377;秋山峰為縣境內最高峰,以眾多古跡而聞名,也是省內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65377;秋山山頂瀑布懸流而下,積成一潭,深不可測,名為龍門溪,石崖上刻有“龍溪”二字,相傳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65377;
3#65380;園區建設產業資源優勢
工業園區座落在永新縣埠前鎮小屋嶺,距縣城7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70公里#65380;井岡山機場80公里#65377;園區于2001年10月破土動工,經過近6年時間的努力,已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7億元,園區建成面積2.7平方公里,建成了“六縱三橫”道路網絡#65377;目前,工業園區內企業達118家,投產的107家,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64家#65377;2006年,園區完成工業產值117781萬元,工業增加值36141萬元,上交稅收3879.85萬元,園區安排就業人員11351人#65377;園區基本形成以機電#65380;皮革#65380;繭絲綢#65380;藥化四大產業為主攻方向#65377;制定“十強企業”發展政策措施,在用工#65380;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按照產業分工,實行“一項產業一班人#65380;一項產業一套文”,加大幫扶力度,提高辦事效益,為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以此推動我縣經濟建設更好更快發展#65377;
[作者簡介]李 康,男,江西省永新縣建設局#65377;
[責任編輯:堯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