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素有茶樹品種王國的美譽,品種的優良成為武夷巖茶優良品質的一個重要因素。武夷巖茶繁多的品種有的是歷史上保存流傳下來的,有的則是近代人選育培植的。武夷山歷代的茶師、茶農,從武夷原始“菜茶”品種的有性群體中,經過反復選育,積累了名目繁多的優秀名樅。歷史上武夷巖茶的五大名樅: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半天腰、水金龜,都是從“菜茶”中分離出并經過選育的優良茶種。除此之外,武夷山還有數不勝數的花名品種。
菜茶、名樅、花名……這些五花八門的名稱常常讓愛茶人有些不知所措,即使是專業人士也很難完全辨識清楚。為了讓茶友們對武夷巖茶的品種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福州御華蔸茶莊舉辦了專題講座,邀請陳郁榕老師對武夷巖茶的品種進行了一次較為詳細和全面的解析。
武夷茶與武夷巖茶
武夷山產茶歷史悠久,而武夷山巖早干武夷茶。武夷山范圍很大,不是所有的茶都生長在山巖之中,歷史上武夷山所產的茶,從唐朝生產的蒸青團茶到清朝初生產的紅茶和烏龍茶,都稱武夷茶。它包含著武夷山地區所生產的綠茶、紅茶、烏龍茶這三大茶類。
明末清初,福建武夷山的先民創制了半發酵的烏龍茶,這種茶稱武夷巖茶。也就是說,武夷巖茶是一種半發酵的烏龍茶,是指烏龍茶類。而武夷巖茶又按地域分為正巖、半巖、洲茶,改革開放后,2002年將武夷巖茶的地域又分為名巖區和丹巖區。
巖茶的茶樹品種
1 水仙種,原產于建陽,后引種到武夷山,由于產量多、質量好,現成為武夷山的當家茶樹品種之一。
2 毛蟹、本山、黃淡、奇蘭、佛手、梅占、鐵觀音等品種在武夷山也有種植,這些品種都是外來的,不是武夷山本地的。
3 省茶科所和武夷山市茶科所培育的新品種。金觀音、黃觀音、丹桂、悅茗香、金鳳凰等品種,在武夷山也有種植。
4 武夷菜茶,武夷巖茶的茶樹品種原是野生于武夷山山巖溝壑之間的實生苗茶樹,這些實生苗茶樹統稱為菜茶,也就是說武夷菜茶泛指武夷山茶樹有性群體。菜茶就茶樹而分,有直立高達的,有匍訇于地的,有開張如傘的,有擴展如飛鷹的,有植株矮小的,有枝干細小直立的,有樹干粗大的,有葉長如柳葉的,有葉緣下垂的,有葉面綿綿無光的。有葉面皺厚有光的,有清明前發芽的,有清明后、谷雨前后發芽的……武夷菜茶其形態千姿百態。也就是這些千姿百態的野生茶種。造就了武夷山豐富的種質資源。也就是這些千姿百態的野生茶種。造就了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在具有特定地理生態條件下,有著與我國其它茶類所不同的超凡品質。武夷巖茶以山川經營秀氣所鐘,巖骨坑源所滋,品其泉洌花香之勝,其味甘澤而氣馥郁。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武夷山茶樹品種與外來的品種自然雜交以及受到武夷山各巖峰生態條件的影響,形成了茶樹性狀與特性混雜多樣的武夷山當地有性群體的菜茶品種。據林馥泉先生撰寫的史料記載,武夷菜茶分為武夷菜茶代表種、小圓葉鐘、長葉種、小長葉種、水仙形種、闊葉種、圓葉種、苦瓜種。
花名與名樅
何為花名
歷代武夷山人從武夷菜茶的原始品種的有性群體中和有性雜交繁殖的后代群體中,經過反復單株選育,積累了很多的單株,然后進行單株選擇,分別采制,進行質量鑒定,以最終的質量是否優異作為標準,在發現某些單株具有優異的品質后。再經過反復評比,然后再依據樹形、葉色、山巖山峰地點、香氣、滋味等不同的個性特征來命名,叫花名。
據史料記載僅慧宛巖茶樹花名就有830多種。武夷山花名的命名歷史上大致分8類,現在有的說分9類,也是可以的。但首先必須要有優異的品質作為先決條件,然后依據其不同特點來命名。
1 以茶樹形態命名:釣金龜、鳳尾草、醉海棠、一枝香等
2 以茶樹葉形態命名:瓜子金、金線、竹絲、金柳條等
3 以茶樹葉色命名:太陽、太陰、白吊蘭、水紅梅、綠蒂梅等
4 以茶樹發芽遲早命名:不知春、迎春柳等
5 以成品茶香型命名:石乳香、夜來香、十里香:白麝香等
6 以傳統種植年代命名:正唐樹、宋玉樹、正唐梅等
7 以神話傳統命名: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半天腰、狀元紅等
8 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不見天、石角、嶺上梅、過山龍、金鑰匙、水中仙等
9 以區別名叢分離類型命名:正太侖、付獨占、正柳條、正玉蘭等
何為名樅
在眾多花名和單樅生長期的質量選育過程中,武夷山人不斷精心培育、選擇、質量鑒定、優中選優,從中挑選出普通名樅,再從普通名樅中挑選出名巖名樅。從而形成了現今琳瑯滿目、品質風格各異的名樅。如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
巖茶的產品分類
建國后,國家對毛茶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武夷巖茶的毛茶也納入國家統購統銷政策管理。當時收購分為武夷巖水仙、武夷奇種、品種、武夷肉桂、名樅,而名樅又分為普通名樅和名巖名樅。收購后調入建甌茶廠加工。最初,建甌茶廠對武夷巖萘的加工還有80多個品種。后來經過茶廠的拼配加工后,剩下20多種。直至1975年,政府決定武夷巖茶由祟安茶場茶葉精制廠加工,建甌茶廠只加工閩北水仙和閩北烏龍。為規范武夷巖茶的產品規格,崇安茶場加工武夷巖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奇種,并制定了各級別的標準。結束了武夷巖茶的花名、名樅、茶樹品種、巖名加品種的雜亂現象。
國家于2002年制定了武夷巖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文字標準,武夷水仙分特級至三級,武夷肉桂分特級至三級。奇種分特級至三級,大紅袍分特級至二級,名樅沒有等級。
鑒賞名樅
在當天的講座現場,御華苑還準備了十幾個巖茶品種供茶友品鑒,有茶友們常見的肉桂、水仙、白雞冠。也有比較難見的小品種,如小紅梅。醉貴姬等。相比肉桂和水仙,這些小品種有些還尚未形成獨特且穩定的品質特征,因此在陳郁榕老師的指點下,鑒賞以品嘗其香氣和滋味為主,茶友們各抒己見。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1 白雞冠:武夷山傳統五大名樅之一,原產于慧宛火焰峰下的外鬼洞,香氣較濃,滋味較醇。
2 老君眉:原產于九龍空,香氣較濃帶花香,滋味較醇并水中帶香。
3 小紅梅:原產于九龍窼,香氣較濃。滋味較厚。
4 半天腰:武夷山傳統五大名樅之一,原產于三花峰第三峰絕頂崖上,香氣較濃,滋味較濃厚。
5 玉觀音:原產于鐘鼓巖,當天品嘗到的這泡玉觀音略帶藥香,滋味較濃厚。
6 醉貴姬:原產干蜂竄坑,香氣較濃,滋味較厚。
7 玉井留香:原產于蜂窼坑(內鬼洞),香氣較濃郁,滋味較醇厚甘滑。
8 向天梅:原產于北斗峰,香氣較濃稍長,滋味較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