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一些年輕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學說語言的過程看起來簡單,其實是相當復雜的。如果對有些問題處理不當,會給孩子的學習興趣造成傷害,而大人卻不知道。在這方面,我就有過不少教訓。
記得當初在教兒子說話的時候,我和他媽媽害怕他學會以重疊詞為主的“嬰兒語”,以后改不了,所以努力避免說“杯杯”、“貓貓”這樣的嬰兒詞。我們營造出來的語言環境果真起了作用,兒子從第—個簡單的擬聲詞“爸爸”開始,16個月的時候掌握了—批詞語,能套用幾個常用的句型和我們簡單對話。他在公共場合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也很少說出“杯杯”這樣的嬰兒詞。與同齡的孩子比較起來,我自以為兒子早期的語言發展少走了彎路。
但是孩子語言發展的規律卻出乎我的意料。有一次,剛上幼兒園小班的兒子回到家,對媽媽說:“喝水,給我杯杯。”突然聽到兒子奶聲奶氣地吐出嬰兒詞,我們都大吃一驚,忙問他:“你怎么說‘杯杯’呢?”兒子說,他身邊的小朋友都這么說。我們這才想到幼兒園里的很多小孩,都是說著嬰兒詞長大的。他們聚在一起,營造出以嬰兒詞為主的語言環境,兒子肯定要受到影響。
果然,接下來好幾天,兒子從幼兒園回來后,口里蹦出的嬰兒詞越來越多,對桌子說“桌桌”,對汽車說“車車”。我心里有點著急,一旦聽到兒子說嬰兒詞,就糾正他,告訴他正確的說法,可是很快他就會忘掉。后來我意識到,兒子在幼兒園的語言環境,比我一次兩次的糾正影響力更大。在那樣的語言環境中,兒子只能使用大多數孩子使用的語言,對他而言,交流對象能聽懂的語言才是正確的語言。也許,隨著他慢慢長大,當嬰兒詞的使用環境消失后,他會忘掉嬰兒詞的。
從兒子三周歲開始,他就很少再說嬰兒詞了。可我卻發現,他的語言發展出現了另外的問題——他無法區分漢語聲母d和g的發音方法,總是把“哥哥”說成“多多”,把“開關”說成“開端”。這種現象也讓我著急。一開始,我并不知道這是幼兒的發音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的緣故,而是擔心他將來說話口齒不清,于是,又開始想方設法訓練他的發音技巧。我讓他跟著大聲說聲母是d的字,比如“動”、“叮當”等等,在—個字—個字說的時候,他有時也能說清楚,但—進入具體的對話環境,他就說不清楚了。
后來我又給他編了一首以聲母d和g為主的文字組成的兒歌:“大冬瓜,好多個,肚子大,頂刮刮……”但是,兒子跟著我念幾遍之后,發現太拗口,就不肯再學。
我專程向—位幼兒教育專家請教,他說很多孩子都是這樣的,是—個自然的過程,孩子會自己改過來。父母可以在孩子說錯的時候,提醒他一下什么是正確的說法,不用強行改變孩子的習慣。
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也就是不斷犯錯然后調整的過程。我兒子的語言發展在三歲零兩個月的時候出現新的問題:他會無意識地把—些詞語說顛倒。比如,把“門鈴”說成“鈴門”,把“爆炸”說成“炸爆”,把“萬一”說成“一萬”。他會說:“媽媽,爸爸不在家,‘—萬’有壞人來怎么辦呀?”由于有了以前的經驗教訓,再遇到兒子說倒詞,我不再強行糾正他,只是偶然強調—下正確的說法。兒子說倒詞的過程大約有兩個多月,然后自然消失。
很多年輕的父母,在教孩子學習語言的時候,也許都會犯與我同樣的錯誤,犯錯的根本原因在于:沒有經驗的年輕父母都是以成人思維來要求嬰兒,忽視了嬰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所以,父母在孩子語言發展過程中,應該尊重孩子的說話習慣,當孩子的語言出現問題時,應結合他的具體語言環境思考出現問題的原因,然后順勢引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