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建筑從來不需要多彩的表達方式,紛繁瑣細的洛可可,自由奔放的巴洛克,都是通過白色來詮釋,概念的立體建筑則多是在致密的黑中尋找層次。讓建筑用最純粹最極端的語言來說話,感受被靈感十足的設(shè)計師賦予黑白的張力與震撼。
白——孤傲純凈
宗教建筑對白色的鐘愛從古至今不曾改變,無論是東方古建筑的不朽之作泰姬陵,還是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教堂建筑,白色總是頻頻亮相。這代表著圣潔光芒的純凈色彩不僅沒有引起人們的視覺疲勞,相反讓我們驚喜不斷,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設(shè)計中的經(jīng)典朗香教堂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它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堪稱完美的代名詞,白色墻體與光影的游戲在這里完美演繹,承載著人們的希望、夢想和信仰。
不僅如此,白色也是某些富有特色的地域建筑的特有表情。希臘,這顆愛琴海的白色珍珠,用最簡單的建筑語言述說著最豐富的故事,讓心靈的震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白色的傳統(tǒng)建筑在海天一色的純藍背景下楚楚動人,吸引你慢慢靠近。
白色也是現(xiàn)代建筑的常用色,理查德·邁耶就是演繹“白色建筑”的高手,他塑造的建筑純凈簡潔卻絕不單調(diào),宛若凌波仙子般超凡脫俗。將白色建筑溶入周邊環(huán)境也是建筑師常用的手法,邁耶的這一技巧更是爐火純青,密執(zhí)安州的道格拉斯住宅是白色建筑與綠色背景結(jié)合的完美典范,綠色的背景使白色建筑的造型更為突出,純凈清新,而綠色的樹林也仿佛被點亮,仿佛也被白色建筑的純凈氣質(zhì)感染,異常透亮,兩者的結(jié)合構(gòu)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大概就是這般自然美好吧。
曾經(jīng)有人說,白色是最豐富的顏色,敢于像邁耶那樣運用白色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因為白色是面鏡子,就好比人的臉,人的臉本無表情,世界卻有喜怒哀樂,最終在人的臉上通過各種表情體現(xiàn)出來。白色于建筑也是如此,需要我們對生活有非凡的洞察力和豐富細膩的思想與情感,才能捕捉著所處環(huán)境的細微變化,將這些變化猶如人的表情的細微變化一樣通過白色的背景表達出來。只有真正理解白色本質(zhì)的人才能將白色建筑演繹得出神入化,并以此反省自己、照亮別人。
黑——靜謐深邃
黑色,也許是很多人害怕、厭惡或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顏色,讓人想到黑夜、死亡,甚至是地獄……黑色卻也讓許多人趨之若騖、興奮不已,攝影大師用其表現(xiàn)畫面張力;時裝大師用其表達造型;而建筑大師用其塑造空間……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顏色讓我們在這一件件偉大作品的面前經(jīng)受一次次視覺的強烈沖擊的同時,感受著黑色的靜謐、深邃和神秘,更深層次的體會大師傳遞的精神實質(zhì)。
烏德勒支大學校園中矗立著眾多建筑大師的作品,新建的圖書館由新銳建筑師維爾·阿雷茲設(shè)計。黑色調(diào)的建筑外立面細膩而簡潔,既與校園的寧靜氛圍相符,又與圖書館建筑的氣質(zhì)吻合;既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又讓人充滿冥想的力量。
愛用黑色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將黑色演繹的淋漓盡致,超越了人們對黑色建筑表達靜謐的期望,將其推至崇高精神的境界。當你站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建筑方案前,不僅能感受黑色建筑堅強有力卻又不失優(yōu)雅的造型,更能體會密斯對崇高建筑的信仰。
黑白——分割沖擊
縱觀今年的建筑大事,也許最吸引的建筑物不是國家大劇院,也不是備受矚目的奧運場館建設(shè),而是華人建筑大家貝聿銘主持設(shè)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黑色線條與白色塊面完美組合,簡潔而有力,從容不迫地將根植于本土文脈的建筑精神發(fā)揮極致。
黑與白這最原真質(zhì)樸的色彩同時也是傳遞精神的色彩,太極用它代表陰陽既“相反”又“相生”的概念,這一黑一白的分割與依存關(guān)系是這兩種極致色彩的最佳表征。而黑色與白色的搭配作為建筑永恒的表情之一,在中國的歷代建筑中也有著許多經(jīng)典之作,無論是天籟之地的西藏還是煙雨迷蒙的江南都不難發(fā)現(xiàn)黑白建筑的蹤影。這些建筑不僅僅是地域和場所的意向表征,更是人們精神追求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