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已經從一個純粹的有限的概念,擴張到了所謂無限的概念,互聯網不僅把傳統媒體的商業價值和模式打下來了,成為一個新媒體,它還有一個趨勢,就是把IT和電信逐步吸收。
經常有客戶問我,為什么現在拼命買互聯網,連艾瑞也認為自己是互聯網的資產,為什么?是因為今天你看它主要業務線的幾個部分:第一個是所謂的樓宇廣告;第二個所謂的賣場業務。當今的市場已經乏味了,因為自己的業務已經沒法成長了,因為今天隨著整個中國經濟的互聯網化,會有更多的線上的元素變成線上的比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互聯網有兩個特點:第一個是互聯網的比特是無窮無盡的;第二點,互聯網還有一個很大的特性,它是區域中心化,可以通過比特的形式,為互聯網帶來很大的利潤。
舉個例子,諾基亞說要成為一家移動公司,首先我覺得諾基亞這個決策是正確的,但是太晚了,它其實可以做得更早。但是為什么一家做移動電話的公司,要變成一家互聯網公司,它有什么資產可以成為互聯網公司,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互聯網成為黑洞的結果是什么?有幾個概念。所以當互聯網的發展成為一種黑洞,當它把所有的通道覆蓋的邊界打下來之后,通道型的媒體的生存空間就危險起來了,這是第一大的概念系統。
第二個是什么?就是互聯網已經成為移動服務的一個新的增加力和驅動力。互聯網已經從一個純粹的有限的概念,擴張到了所謂無限的概念,互聯網不僅把傳統媒體的商業價值和模式打下來了,互聯網還成為一個新媒體,它還有一個趨勢,就是把IT和電信逐步吸收。
金山離開了,為什么說離開?它累了。17年,金山辛辛苦苦打拼了17年,最后被互聯網救了,國家給了這么多的稅收優惠,并沒有做起來,為什么?
今天的中國移動是什么?“我們不是運營商,我們要向媒體學習,因為我們變成媒體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演進呢?先說電信,為什么在全世界電信都有很多政府管制呢?因為它的特點是高投資,不是民間組織不可以做,實際上是政府投資,這也是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問題。就是誰高投資,誰管制。這是電信的特點。
IT又是什么?過去講IT,前一陣我碰到陳天橋,我跟他聊天,說盛大是IT公司,他勃然大怒,說自己不是IT公司,是互聯網公司。但是僅僅在兩年之前,他還說自己是IT公司。為什么?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IT,它其實更多只是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它并不是商業模式。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的IT企業大多在苦苦掙扎。
如果中國能夠回到30年前的美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出現中國的微軟,出現中國的這個,那個。我們的IT公司可以做得不錯。但是由于我們沒有這樣經過的歷程,我們不可能在基礎設施方面出現那些企業,導致你只能用別人的標準做生意。而你拿別人的標準做生意,你提供的僅僅是手段而已,所以為什么IT在中國長不大,你看到IT做得很好,還是國外的大公司,中國的企業做了多少年了,王文京8年前在白石橋的時候我就認識了,我非常敬仰他。
但是客觀上講,我覺得要抓住一到兩個機會,把自己轉變為互聯網公司就可以了。有的公司20年不過十幾億的收入,那“完美時空”好歹搞一搞,就十幾個億,二十幾個億。互聯網是一個雜草叢生的原始森林,但是也是一個好地方,它低成本。這個低成本并不是真正在互聯網上建立你的模式是容易的,而是進門是很容易的,成為專家是很難的。
所以我認為,中國沒必要走歐美的老路,我們完全可以在互聯網上超越歐美。我國沒有必要像IT這樣,就像金山的故事,你永遠打不過它。所以我想講的是,這是非常大的機會。為什么阿里巴巴能夠成功,包括我們也看好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因為他們能夠大量利用互聯網的低成本的特質,為中小企業增值提效,這個道理比歐美的更實際,是中國互聯網公司必須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