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寫詩是一條回家的路(節選)
——評劉川詩歌藝術
□李犁
劉川詩歌的成功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詩歌技術的力量。其實詩歌的每一次進步,都是技術的進步,都是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創新和推進。有句話是武藝有高下,情緒無古今。古往今來,詩人們的體驗、情緒和感受、本質沒有改變,但是詩歌的方法和表達方式都發生了變化,詩歌比其他體裁的文學樣式經常帶給我們興奮和驚喜,就是詩歌在前進中對自身技術方法的探索和挖掘,以至我們的眼睛一次次被詩歌中的創新所擦亮所吸引,并最終使我們的心靈被詩歌的品質所擊中和籠罩。
這就是我閱讀劉川詩歌作品時的感受。也是劉川詩歌的價值所在。
劉川所面對的生活和將要開發的詩歌資源都是那些瑣碎的平常的每天都在重復甚至是沒有詩意的事與物,也是許多詩人都曾經表達過的內容,但是當這些內容重新出現在劉川的詩歌中,我們還是有道閃電劃過心靈的感覺,一下子被劉川的機智幽默還有閃爍的才氣所擊中,并由此產生一種喜悅有趣而又美好的感受,也由此帶來的讓我們對詩歌藝術的尊重和信任。這樣的效果不是劉川詩歌的內容多么的深刻和獨到,而是劉川詩歌的方法和技巧讓我們驚喜并出人意料。從而形式改變了內容,技術升華了題材,而且內容和形式混合在一起,最終內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內容。
在慣常的生活瑣碎中發現真理,在看似不相關聯的事物對應中尋找恒定的規律,在雜蕪中尋找本質發現詩意,這是一個去偽求真的過程,也是一個艱難的思與詩的旅途。寫過詩的人都知道這里的難度和快意。劉川的貢獻就是他把這種很難的思與詩的結合操練得得心應手,并讓他的比喻充滿了趣味性和戲劇效果。他的比喻不是破碎的單一和獨自的,他的特點是用情節來比喻(或曰敘述)一個事物和事件的過程,在漫不經心對瑣屑的事物的敘述中突然接近思與詩的根和本質。從而使他的敘述充滿了幽默感和戲劇性。
劉川詩歌的方向是真實的生活,是他的生命正經歷的生活,是正在生長著的生活,也是平民和大眾的生活。所以他的敘述是口語的,是平民的,也是通俗的。但劉川的詩歌又避免了那些只是羅列生活的現象和單純地敘述事件的過程,所以我們在他的詩歌中既看到了生活在流動在生長,也能看到詩意在閃爍。這使他的詩歌增加了趣味性和戲劇性。
劉川就是這樣一個詩人。我對他的生活并不十分了解,但我知道他是一個把詩歌作為宗教的詩人,這不僅是他每天都和詩歌打交道,而且他的心靈已經被詩歌照亮!他性格內向,不愿意在生活中交際和招搖,過著一種幾近封閉的生活。這對詩人來說不是壞事,而是一種幸運和有福。生活的門關上了,心靈反而更自由更完整了,對詩歌對事物的感覺也就更敏銳了。這就像一把好劍只有放在劍鞘里才能鋒利,如果總在外面風吹雨淋自會腐蝕和遲鈍,甚至爛掉。正是這樣的生活使劉川在紛亂的生活和非常平常的事與物中及時地發現美,發現詩意的存在。他的創作經歷也證明了詩歌無處不在,美無處不在的真理。(相信大家在閱讀他的詩歌作品時會找到這樣的感受)。劉川是把寫詩作為他的精神方向和人生取向。他用詩歌消解生活之苦和生命之痛,并把這種苦與痛化成一道美麗的彩虹,去照亮別人的生活和溫暖自己的心靈。正因如此,我對劉川這些把詩歌作為信仰并甘心投身其中的詩人心懷敬意和感激,盡管在這個喧囂低迷的時代,他們的身影顯得孤獨貧窮和孱弱,但是他們以自己的氣度和無畏給這個缺乏精神的時代注入了血性和氣脈。他們用詩歌為迷茫的心靈找到了回家的道路。我是這樣理解劉川的詩歌和他寫作的意義。
(選自劉川博客)
點評:
劉川無疑是一位早慧的詩人,這不但體現在他很早就有詩名,關鍵還在于他能很快在確立某種詩歌觀念的過程中,保持一種詩意境界的提升,而這一點,在年輕一代詩人當中是不多見的。當然,這里所言的詩意境界所涵蓋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不但包含一個有潛質詩人自身的特例獨行,同樣也包含一個詩人在技藝、語言等方面上的獨特使用——或許,一個詩人在上述方面占有的成分越多以及程度越高,他自身提升的潛力以及對詩歌本身的推動就越大,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是評價這樣一位詩人的困難——即使,作為遼寧同鄉,我很早就和劉川相識,但面對評價劉川仍然讓我常常感到一種困難,究竟是優秀的詩人不需要評價,還是真正的好詩生來就不需要解讀?也許,“語言的真實與‘拯救’”與其說是一個題目,倒不如說是一次勉為其難的“概括”。
也許,從語言的角度介入劉川的詩歌世界不失為一種研究策略,而對劉川詩歌語言的研討卻不必追求一種種類繁多的修辭,只要一種稱之為“基本的比喻”的命名就夠了,因為,“基本的比喻”也許就足以使詩歌獲得一種節奏與速度的平衡。(張立群《語言的真實與“救贖”——論劉川的詩(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