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從鄉下進城來幫我照看孩子,每次從家來,她總要背上一兩個口袋,里面裝滿了自家種的白菜、蘿卜、土豆等,有時還用包袱包上一包自己烙的煎餅,還有掛面。肩扛手拎著大包小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民工進城來了。
每次去接她,我心里很是辛酸,她這樣大年紀了,真不忍心讓她背這么多東西。我知道,母親這是在心疼我們呀,現在物價飛漲,我和妻子又在打工,生活清貧些,她只能用這種最樸實的方法來幫我們。
母親向來不拘小節,在鄉下生活,從不會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情和鄰里鬧矛盾,親戚朋友們來了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招待,從來不心疼錢。可如今到了我這里,她變得小心翼翼,惟恐傷了我的自尊。她也漸漸學會了過小市民的生活。到市場去買菜,她也開始學會討價還價。在老家,母親到集市上去賣菜,從來都是稱桿高高的,從不和人在斤兩上爭執,她說,自家產東西的,又不是販的,缺斤少兩干嘛。要不,俺孫子的鼻梁也不會這么高呀(鄉俗里那些給人稱高,不貪圖小便宜的人才有此殊榮),看來做人還是不能太過呀。她用自己樸實的言語道出了一個人生的真理。
為了節省開支,她經常一大早起來,天還沒完全亮,就騎著自行車到七八里遠的市場去批發蔬菜,一斤稱下來也就能節省三角五角的,但她說別小看這三角五角的,量多了,就是一筆不少的費用。像山藥、菜花、辣椒能放上一陣子的,她就買上半袋子馱回家;蔥姜也是一買一大包,夠吃上一段時間的。遇到超市開業或者節假日搞活動,什么雞蛋、大米限時限斤低價出售,母親就在超市沒上班前,早早趕來排隊,長龍一樣的隊伍,看著都讓人心焦,但母親還是很耐心地等下去,有時等上一上午就為了買上幾斤雞蛋、大米。更不知還要遭遇多少人鄙夷的目光,還有服務員生硬的服務態度。殊不知,那些人里很可能就有你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做人何必這樣不厚道,想來就感到氣憤。
母親漸漸地習慣了小市民的生活,她任勞任怨,其實她心中的苦是我切膚的痛。一切都不言說,都化在每一個生活的細節里,催我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