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十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參加市里組織的聲樂比賽得了金獎。那天晚上,臺上臺下的人都在對她微笑、向她祝賀。在閃爍的光影里,她的心情好極了,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可以說,從宣布獲得金獎的那一刻起,她心中滿溢的,是曾所未有的成就感。第二天,她和同伴有說有笑地走在街上,不遠處,走來一個拉著三輪車撿破爛的老人。在快要擦肩而過時,她看到老人笑著朝她伸出了大拇指。她有些意外,也有些興奮:連他也知道我獲得金獎了啊。便滿臉微笑對他說:“謝謝你!”沒想到他卻說:“你謝我什么?我是在向街對面我的同行打招呼呢,他半天撿的破爛比我一天撿的都多!”聽他這么一說,她一下子羞得面紅耳赤,不知所措。
事實上,不管是誰,遇到這樣的誤會和尷尬都會終生難忘。而造成這一誤會和尷尬的內因,在于她在十幾歲的那時候,是個太注重已有榮譽,一味沉溺在自我感覺中的人。正因為這樣,十幾歲的她才會將一個陌生人的,與她獲獎與否完全無關的手勢,順理成章地當成對她個人的評價。日常生活中,類似的情形不在少數,有的人,終其一生都難得有主見,總是瞧著別人的手勢,看著別人的臉色或眼色過日子。這樣的人,他的命運,他的喜怒哀樂總是被他人牽引、支配甚至掌控著。
生而為人,總會受制于某些規范。手勢,或者就是人生規范的一種表現形式。有些時候,是必須按手勢行事的。運動員得接受裁判的手勢;駕駛員得聽從交警的手勢,軍人得服從命令的手勢。也就是說,事關人生規范的,就得毫無疑義地接受既定的手勢。
與規范無關的手勢,其存在與否并不能讓一個人短少或增加點什么。短暫而漫長的人生路上,一個有進取心的人,不管曾經有過的經歷是成還是敗,都不會過于在意別人的評價。總會想方設法拋卻已有的感覺,超越自我,輕裝前行。而不是一味地背負類似于“曾經的輝煌”那樣的包袱,活在別人變幻無常的臉色或眼色中,沉浸在別人或稱頌或抵毀的手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