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國的人,幾乎沒有人不去紅磨坊歌舞廳看表演的。紅磨坊歌舞廳位于巴黎城北蒙馬特高地腳下白色廣場附近,是巴黎最地道的法國式歌舞廳,100年來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歌舞可以說是巴黎民族風情的代表。紅磨坊始于19世紀下半葉,那時來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藝術(shù)家,在蒙馬特高地作畫賣藝,使這一帶充滿藝術(shù)氣氛,成為巴黎最別致、最多姿多彩的城區(qū)。由于藝術(shù)活動集于此,小咖啡館、小酒吧也日漸多了起來,成為舞女們出入的場所。舞女們穿著滾有繁復花邊的長裙,伴著狂熱的音樂節(jié)奏,扭動著臀部,把大腿抬得高高的,直直的伸向掛著吊燈的天頂。英國人稱之為“康康舞”,每年狂歡節(jié),舞者走上街頭大跳特跳,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那時,正是普法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民族萎靡不振,人們極度空虛、苦悶、彷徨,學會用玩世不恭取代,促使放縱的風氣形成,康康舞成為放縱的時髦選擇。
而今紅磨坊已成為一家大型的歌舞表演廳,是巴黎的一個旅游景點。如果說它仍保持著百年前某些特點的話,那就是舞者的裝飾大致不變,上身裸露,披掛著華麗的羽毛服飾或金屬片,依舊是跳著熱辣辣的康康舞。紅磨坊價格不菲,每張票折合人民幣要1400多元。紅磨坊的門臉不大,屋頂上裝有長長的、閃爍著紅光的大風車輪在轉(zhuǎn),充滿著迷人而柔和的紅色,演繹出夜晚巴黎世界光怪陸離的萬種風情,這也是紅磨坊百年來不變的標志。
紅磨坊歌舞廳里面很大,營造出一種極有情韻的巴黎風情。大廳階梯形,分下中上三部分,舞臺可以伸縮起降,上下前后左右裝置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各色燈光。觀眾席的座位是咖啡座,四至八人對座,桌上鋪著潔白的臺布,擺放著水果、白蘭地、啤酒等飲品,每張桌上點著一支紅色的蠟燭,忽閃忽閃的燭光搖曳著一張張紅撲撲的臉,數(shù)百支燭光和數(shù)不清的臉龐漾溢著紅彤彤的溫馨,融匯成浪漫的海洋,服務(wù)生嘴里叼著小手電在人群中間來往走動,迷蒙中像夜空中閃爍的流星。
紅磨坊現(xiàn)有40名女演員、20名男演員,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女演員必須受過芭蕾舞訓練,身高起碼應(yīng)達1.72米,年齡在16至25歲之間。容貌要姣好,笑容要燦爛,大腿要修長,乳房要挺美……進紅磨坊是不少女孩的夢想,許多在紅磨坊跳過舞的女孩,后來成功地進入影視界。
在輕歌曼舞中,端莊、艷麗的男女主持人出現(xiàn)在舞臺前。接下來,燈光不停地變幻切換,舞臺不斷地升降旋轉(zhuǎn),樂曲聲時而低回舒緩,時而激越高昂,如涓涓溪流、似高山流水,像倒海翻江、若萬馬奔騰。舞者的上身裸露,披掛著華麗的羽毛服飾或金屬飾片,舞姿精湛而美麗、原始而高雅。這雖然是百年前的樣式和特點,但沐浴著現(xiàn)代文明的觀眾與舊日的看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人們懷著發(fā)現(xiàn)巴黎的心情來觀看演出,不時報以一陣陣熱烈而真摯的掌聲。
一個半小時的表演很快就結(jié)束了,原本對紅磨坊的種種偏見、傳聞和唐突,也早已被演員們忘我獻藝的精神和精彩絕倫的表演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