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粉到底是什么東西﹖難道是牛肉磨成粉﹖別急,這可口的花溪牛肉粉,三五分鐘就吃掉了一大碗,連湯水也沒剩下。去貴州之前,聽好多人說起美味的花溪牛肉粉。牛肉粉到底是什么東西?難道是牛肉磨成粉﹖一直好奇,去了才知道,原來和北方的牛肉面類似,不過就是加了牛肉的米粉。
抱著一絲不屑和失望,點了碗花溪牛肉粉。等了片刻,端上挺大一碗。雪白的粉、醬紅的牛肉、碧綠的香蔥和香菜、玉石白的酸菜、湯上還浮著幾滴香油,看那顏色就覺得舒服。一下子竟對這小小的米粉有了幾分好感和好奇。
從撲鼻的香味中聞到湯里放的胡椒,夾雜著貴州特產的酸菜酸,還有香菜的氣息,頓時覺得自己食欲大開,想迫不及待地吃一口。
挑起潔白、渾圓而細長的米粉,咬下去,糯米般軟卻不失彈性,可以像吸面條那樣吃,卻比面條更潤滑,更能享受吸入的快樂。碗里靜靜“躺著”的牛肉,在當地被稱作牛肉油碼,肥瘦相宜,牛肉的清香中融合了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種香料的香味,香氣四溢,回味悠長。
桌上另有油炸過的辣椒,自己隨意添加。貴州人是相當能吃辣的,通常是一大碗紅通通的。而不加辣或少加辣的牛肉粉,本身的鮮、香,也是相當有滋味。其實辣椒這東西,放與不放、放多放少,味道全然不一樣。關鍵是找準感覺,連湯帶粉、趁熱食用,更會吃得渾身舒暢。
花溪米粉歷史悠久,聞名三湘。早在清光緒年間,花溪就有了生產米粉的作坊。長期以來,當地無論男女老幼,都喜食米粉;外來客人,也以品嘗米粉為一大樂事。花溪米粉不僅潔白,渾圓細長,而且其形如龍須,象征著吉祥。逢年過節,吃米粉,以示往后歲月,一家人猶如米粉一樣團團圓圓;過日子,猶如米粉一樣,細水流長。當然這經濟實惠、做法簡單的米粉也就流傳至今。花溪牛肉粉的淵源也和米粉一樣久遠。相傳,產生于清雍正年間的牛肉粉,是一支遷到花溪附近的維吾爾族人發明的。維族人本喜吃牛肉面,但當地以大米為主食,不易找到面條,定居此地的維族人便以當地特有的米粉充當面條的替代品,由此產生了聞名全國的花溪牛肉粉。
這牛肉粉太可口了,不過三五分鐘就吃掉了一大碗,連湯水也沒剩下。于是,學著身邊貴州人的叫法,我也大叫一聲:“小妹,再來碗花溪牛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