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目光所及的地方總能看到一張張奇特的面孔:月球上、火星上、海上形成的酷似人臉的圖案??茖W家利用現代計算機和生物技術,揭開了這些現象背后隱藏的大腦認知的秘密。10多年前,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戴安娜·杜塞發現了一件怪事:她烤制了一塊芝士三明治,當她瞪大眼睛盯著面包皮上一塊褐色的烤痕時,一張熟悉的面孔躍入腦海。她說:“我看見一張臉正抬頭望著我,我感到非常震驚?!?/p>
珍藏這塊走了味的“老古董”10年后,杜塞把它拿到網上出售,并最終以2.8萬美元成交。
與此相似的是,2006年年底歐洲宇航局的“火星快車”軌道飛行器拍攝到了火星上的一幅高品質三維影像,它的樣子酷似一張人臉。
為什么我們目光所及的地方能看到一張張奇特的面孔,生物學家和計算機學家正在開始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德國科學家多麗絲隱約感到,人類對面孔的處理也許不同于其他物體,她懷疑是大腦的特定區域優先處理了面孔識別,就像大型客機向頭等艙的乘客提供快速登記服務一樣。
多麗絲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來記錄獼猴大腦的活動區域,她向獼猴出示了各種不同的刺激物,其中包括水果、小玩意、拼圖以及面孔圖片。她立刻發現猴腦顳葉的三個部位似乎與畫孔識別有著密切的聯系。
多麗絲說:“如果激發腦內的面孔識別系統,獼猴也許會認為它們看到的圖像是一張臉?!?/p>
美國科學家帕萬·辛哈認為,人腦像電腦一樣,經常嘗試著建構一個面孔模板。如果一頭花紋奶牛身上的黑白斑紋恰好與我們腦海里某個面孔形狀的概念一致,那么我們就會把這種巧合詮釋成人臉。因為人們已經很習慣于面孔無處不在,對各種面孔的高度敏感度足以不斷地使人作出各種錯誤的認識。舉個例子,如果人類生活在遠古時代,那么他們可能覺得老虎無處不在。
(選自《周末》2007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