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酒有時預感到黑夜和
它的迷醉者,未來也預感到
我們。她突然揚聲問:你敢嗎?
雖然輕細的對話已經開始。
我們不能預感永恒,
現實也不能說:現在。
于是,在一間未點燈的房間,
夜便孤立起來,
我們也被十點鐘脹滿。
但這到底是時日的哪個部件
當我們說:請來臨吧!?
有誰便踮足過來。
把濃茶和咖啡
通過輕柔的指尖
放在我們醉態的旁邊。
真是你嗎?雖然我們預感到了,
但還是忍不住問了一聲。
星輝燦爛,在天上。
“預感”是命運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和一個人的未來有關。許多人在“預感”中,以為正在掌握命運的線索,事實證明,這常常是一種幻覺。張棗的《預感》就寫到了“預感”的這種迷幻狀態——或者說,他把“預感”看作是對命運的一種注釋方式。“像酒有時預感到黑夜和/它的迷醉者,未來也預感到/我們……”——詩人在這里用“酒”來詮釋“預感”,也許就是為了指證真正的“預感”只屬于“迷醉者”,而那個我們所關心的“未來”,何嘗不是“迷醉者”的想像?(謝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