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防曬,每年都曬黑,是防曬產品不夠好,還是我們對于防曬工作的認識不足?若想肌膚白晰免受陽光的折磨,就要全面掌握防曬要點,現在開始補課吧。
Unit1 根據膚質選擇防曬品
A.干性肌膚
因為肌膚缺水,所以干性肌膚應選擇含油脂比較多的霜狀防曬用品,挑選防曬產品不要緊盯著SPF數值不放,防曬霜中是否有針對UVA射線的隔離功能更加重要。
B.油性肌膚防曬
因為肌膚毛孔粗大、容易出油,護膚品太濃稠容易堵塞毛孔,所以防曬品要選擇啫喱、乳液狀產品,挑選帶有“Noncomedogenic”字樣的產品,這說明防曬品的成分沒有造成粉刺的傾向,是油性肌膚的首選。
C.敏感性肌膚
敏感肌膚的天然防御功能降低,皮脂膜、皮膚角質層較薄,防曬異常重要。為安全起見,建議選擇專門針對敏感性膚質的護膚品牌的防曬品,或者產品說明中明確寫出“通過過敏性測試”、“通過皮膚科醫師對幼兒臨床測試”、“通過眼科醫師測試”、“不含香料、防腐劑”等說明文字,最好選擇物理性防曬品。
貼心提示:建議敏感肌膚在開始使用前在手腕的內側或者耳后測試防曬霜,24小時后沒有反應再放心使用。
Unit2 基礎防曬真經
讓肌膚有能量——與紫外線的戰斗一旦打響,肌膚就要耗費很高能量用以抵御侵害,而我們要做的是為肌膚鼓足勁,最佳武器是抗氧化物。使用含抗氧化物的面霜,多吃含抗氧化物的食品,都可以幫助皮膚躲避紫外線的侵襲。玉米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核桃、榛子、杏仁等干果,黃油、肝、雞蛋、肥魚,以及絕大多數的新鮮果蔬,都是不錯的選擇。
防曬不求“省”——“節省”這個詞用在跟防曬有關的話題上就不適合了!要知道,一瓶防曬霜不足以應對所有防曬需要,出游度假時就不能再用平日使用的一般防曬霜;再者,防曬功能是有時效的,根據防曬指數不同,時效長短有所區別。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幾種防曬產品,通勤的、室內的、郊游的、度假的,外出時隨身攜帶,適時拿出來補涂。
Unit3 曬后肌膚修護三部曲
1.無論你使用的是何種防曬用品,都會給皮膚帶來重負。太陽下山后你要為你的皮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徹底做個掃除。如果發現臉發紅,在清潔皮膚之前,你還得關注一下皮膚是否發炎。可以先把毛巾用冷水或冰水浸濕,反復輕按發紅部位,直到恢復正常臉色,皮膚刺痛感慢慢消失后,就可以使用潔面乳清潔面部了。注意盡量選擇性質溫和的產品,受傷的臉再也受不了堿性過強的去油脂潔面產品的蹂躪了。
2.曬后,取新鮮蘆薈洗凈,去除外面的表皮,切片(注意不要讓外層的那些小刺扎到你),敷在曬傷后的部位。這種最自然、最簡單的護膚有如久旱逢甘露一般。蘆薈對皮膚具有特別的鎮靜效果,能讓皮膚感覺特別清新、涼爽。
3.市場上有很多曬后修護的產品可供選擇,這里向大家介紹一個自制修護產品秘方:蘆薈取其膠汁與干燥的甘菊花以3:1的比例加水用小火加熱,待甘菊花煮成散狀,關火,冷卻,然后濾掉湯汁中的固體物質。取一匙維生素E油和2-3滴薄荷油加入攪拌均勻,倒入瓶內加蓋冷藏。要用的時候像其它曬后修護產品一樣涂抹在臉上就行了。
課后問答:
Q1 如果臉上有粉底,補涂就變成了很麻煩的事情,怎么辦?
A:用至少SPF15以上的粉餅進行補妝,建議在化妝前就用帶SPF的粉餅打底妝。還有很多防曬噴霧,也能夠幫助你省卻補涂防曬霜的困難。
Q2 有人強調說指數SFP30就足夠了,但有人卻說要涂高倍防曬品,到底哪種比較科學呢?
A: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高指數防曬品的優勢并不明顯。還是建議大家細分防曬品,把高倍的防曬留到海灘上用吧。
Q3 用打傘、戴遮陽帽或太陽鏡的方法代替涂抹防曬品可以嗎?
A:當然不能!要知道紫外線是無處不在的,即使是下雨、陰天或涼爽的室內。只有和肌膚緊密貼合的防曬品,才能最好地保護肌膚不受傷害,而打傘、戴遮陽帽或太陽鏡的方法只能當作在室外的輔助防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