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的國家,是在人格、權力、機會等方面努力追求平等和諧的社會,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征是利益均衡,而不同利益主體的存在,又是社會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現狀表現,有一點我們不能掩耳盜鈴地否認,那就是社會正在發生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的分化。
到底誰是強勢群體?他們可能影響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們可能不受一般責任的約束,他們甚至占據著高高在上我們只可仰止的位置,他們掌握了決策的命脈。近日,廣州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顯示,該市存在著五個強勢利益集團。其實強勢者不僅在廣州存在,這些群體在任何社會都有。如果控制不好,他們不僅損害弱勢群體的利益,也讓社會的發展出現失衡。
以下的很多理由其實也是老百姓的一些牢騷,但毫無疑問,這也能部分地反映一種現實。
官員群體
上榜理由:在這個強勢利益集團里,上司有特權,下屬得好處。特權階層的三親六故、七姑八姨、親朋好友都可能成為官員手中特權的受益者,他們的特權還延伸和輻射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的官員不算是一份職業,而是“職權”。雖然官員只不過是受人民委托行使權力的代表,但不可否認他們在招工、提干、調動、提拔、出國、職稱評定、經商等方面確實有許多優越條件謀取特權和利益。以權換錢,貪污受賄,權力尋租,官商勾結,與不法商人組成利益集團,在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政府采購、資源開發等項工作中,不惜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換得私利。“一等人是公仆,大人小孩都享福”,也是群眾對這種現象的辛辣諷刺。不敢說中國的政府富有,但“再窮也不會窮政府”,絕不會出現市長那樣的高官無法養家糊口而去當看門人的情況。你看克林頓、布萊爾,官是做到足夠大了,卸了任還不是靠走穴“吸金”?比比陜西一名縣委書記的大實話就看出同為官員的差距了:“我們工資含金量比較高,工資基本不花。”
壟斷行業
上榜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研究所研究員楊圣明對壟斷行業的定義是:那些“獨家生產,多家消費”的行業,電力、石油、化工、電信、鐵路、航空、煙草、金融、證券、供水、供氣,這些“巨無霸”行業依靠國家特殊政策可獲取超額壟斷利潤,但是,如果壟斷行業的職工相比其他行業收入過高,則很明顯是一種社會不公平。
2006年6月,一則聲稱電力公司抄表工年薪高達10萬元的報道和浙江某煙草公司中層年薪30萬元的傳言,再次把壟斷國企的高工資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將社會對壟斷行業暴利、高薪酬的關注一次次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撩動公眾脆弱的神經。
國家限制壟斷行業工資,是“反壟斷福利”之戰取得的成果之一。但待遇受到約束的只是部分行業的少數企業,大量其他壟斷行業依然我行我素。一時的減薪,并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壟斷工資。壟斷之強在于體制不改,“壟斷福利”難絕。最強之處則在于,他們想漲價就漲價,石油、電信、自來水、電力、鐵路、航空,至于價格聽證會,漲是一定的,聽不聽證重要嗎?
房地產商
上榜理由:“房地產業是典型的強勢利益集團。”這話是廣州做課題的專家們說的。2005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廣州富豪前十位中只有一人不是房地產業。2006年中國房地產富豪15強中,廣州占5席,成為全國房地產富豪最多的城市。
回顧中國的房地產商是如何走上強勢群體道路的,這也是隨著中國福利分房制度的結束,中國生成了龐大的房產消費者群體開始的。沒有哪個房地產開發商的發展離得開政府,房地產業天生和政府有密切關系。中國的土地屬于國有,所有土地來自于政府,房地產商要想蓋房都要先找政府拿地,政府在選擇開發商方面有著絕對的權力。
早期也許他們有求于政府,而一旦房地產企業發展成強勢企業,便出現了政府有求于他們的情境。之后投機商的介入,房地產開發商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結成了利益聯盟,強勢群體就此抱團,想必他們要是吼上一聲,整個房市都要抖幾抖。
股市大鱷
上榜理由:中國的股票不能用來投資,只能用來投機。中國現行的制度和環境,使得大資金的機構不做莊家不行。莊家是操縱的代名詞,莊家的興風作浪,是釀就股市苦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股市正在向“強勢群體俱樂部”的方向蛻變,市場中的強勢群體主導著中國股市的運行方向和話語權,他們會利用一切手段捍衛方向,而這種手段顯然也包括“政策調控之手”。俱樂部的成員,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他們來自擁有證券自營資格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國有投資機構等。由于我國特有的資產結構,這些機構投資者大都是由中央或各地政府培植起來的,它們的利益得失正與政府的利益,進而與政府官員個人的政績捆綁在一起。
大型外企
上榜理由:無論是省級政府、還是市縣政府的頭頭腦腦們,在招商引資的這門功課上,都不約而同地喊出了“瞄準世界500強”的口號。大型外企的影響力如此之大,能讓政府官員們競折腰。他們在中國的版圖上插上一面面小旗的時候,給當地帶來龐大的就業規模,吸引了各種生產生活服務與配套產業人員,同時土地價值的升高必然在房價上推波助瀾,給當地波瀾不驚的樓市激起五尺高的浪花。讓什么樣的企業跟老百姓做鄰居,從來不是老百姓能選擇的,這點上,大型企業仿佛對政府有著不可用語言形容的威壓之勢。
稀缺資源掌握者
上榜理由:如專家教授級醫生、重點中小學校長。跟以上入榜者動輒影響宏觀的社會政治經濟領域不同,醫療和教育因為是人們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兩件大事,掌握這兩項資源的權力人士,也名列榜單。社會已把醫生整體妖魔化,醫患矛盾變得一觸即發。當醫生這個行業不再令人尊重,不再能吸引到優秀的人才,不再以治病救人為追求,這個社會會怎樣呢?再強勢的人也無法控制自己不生病,既然有求于醫生,便只好乖乖捏著紅包找專家。除了鄭淵潔,誰家的孩子會不上學讀書?當前,家長們最怕的就是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不惜血本也要把孩子送進“重點”學校,自下而上的“重點”學校作為一種稀缺社會資源,給管理者提供了擁有特權的機會,給義務教育制造了不公平。
提名群體
官員外戚
提名理由:官員外戚包括官員的親屬、親信及情人,以位高權重的官員為中心,本身并非權力的核心,但與核心們在血緣上、情感上、私人關系上緊密相依,靠間接地操縱權力來謀取私利。最終死于情人毒手的柳海平,正是靠著其情夫段義和的勢力,在短短四五年間,從一名普通的招待所服務員轉為正科級國家公務員,并獲得段相贈的兩輛轎車、四處房產。
媒體
提名理由: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各種媒體在社會生活領域總是掌握著或大或小的話語權,被稱為社會“第四種權力”,因而也擔負著引導社會輿論的職責。對公共信息在源頭上的掌控正是其力量之所在,它通過對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以及最終輸出,掌握著對公眾說話的權力。
犯罪團伙
提名理由:對于一般的好人來說,你永遠無法設想如何抵抗有預謀、有計劃的犯罪集團。由于面臨身體或是財富上的侵害,因此如今的人們,在面對這些團伙的時候,大多都只能是乖乖就范,這就是犯罪團伙的強勢之處。就在前幾天,河南的衡老漢在被砍七刀的情況下,全車二十幾人竟然無人敢幫忙。
體制內知識分子
提名理由: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而體制內的知識分子,一開始就是帶著儒家知識分子的心態參加社會政治生活的。在他們看來,體制內的同行們已失去了知識分子公共批判的精神,但他們對政府決策的影響確是顯而易見的。
網友
提名理由:網友的力量是無窮的,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06年度人物就是“you”——網友。這點,陜西自稱拍到華南虎的農民周正龍是見識到了。而久負盛名的天涯社區在“極品小三事件”里也第一次出現眾人輿論一邊倒的壯觀情景,當事男主角的公司電話被網友打爆,當事女主角惹出事端的博客也關得一干二凈。踩貓女、銅須門、在虛擬的網絡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道德法官,網友們在網絡上實現了強大的力量結盟。
中國歷史上的強勢者
強勢群體古而有之。皇族和貴族自不必說。皇族是第一強勢者。而貴族,這種與血緣政治掛鉤的產物,也是古代中國當仁不讓的強勢群體。 除了那些毋庸置疑的皇族貴族,在春秋戰國時期,還出現過一類比較特殊的強勢群體,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官職,而游說于各大君主之間,甚至用他們的觀點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他們就是著名的縱橫家。
從秦始皇開始,世襲卿大夫在民間的階級地位就被削弱,官僚取而代之,成為了聯系上層政權與下層社會的中樞紐帶。秦始皇直接派遣官僚治理屬下地區,他們可以直接向人民課稅,也可將百姓征發為兵。中國素有“三年窮知縣,十萬雪花銀”的說法,也就是說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財富。歷史上的貪官和便是其中的一例。
除了財富,官僚在中華帝國史上一度發展成為皇族也眼紅的政治強勢群體。他們以維護制度為名義,想方設法左右著朝廷的各項政策。宋朝的王安石變法、清朝的百日維新,掌權的官僚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往往會搶先將變革扼殺在萌芽階段。
在官僚集團的關系圖底層,比較特殊的是鄉紳階層,他們與下層社會有著更為直接的聯系。
鄉紳主要由科舉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當地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鄉或長期賦閑居鄉養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鄉村社會有影響的人物構成。在粘連性甚強的鄉土社會中,鄉紳扮演著多重角色。他們是法官,是教師,是官府喉舌,有時候還是軍隊(民兵)領導。鄉紳是基層的政治、經濟以及倫理秩序的主導力量,也是當地精神文化和各種物質利益的總代表,他們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基層的強勢群體。
明朝后期,鄉紳勢力極盛。其把持官府,兼并田產,橫行鄉里,欺壓百姓,成為地方上相當普遍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一些鄉紳甚至動用私刑,在祠堂經合議就可將違背鄉規者定罪,輕者罰站罰跪“思過”或罰款,重者拷打,開除族籍,甚至處死。
貴族無需為財富勞神,官僚可以通過手中權力尋租,在古代,富豪看上去就遠沒有今天這么強勢。
曾經有媒體評選過古代十大富豪,榜上過半都是當權的官員或外戚,只有明代的沈萬三算得上是個正兒八經的商人。沈萬三號稱江南首富,“資巨萬萬,田產遍于天下”,但卻無法保護自己合法經商所得。由于沈萬三富得連朱元璋都眼紅,在明朝建國6年后,洪武皇帝即把沈充軍發配云南。
在古代社會,儒家治國,若不是動亂時期,軍方往往就是被文官體系壓迫。但一旦社會發生變動,情況就不一樣了。
進入民國時期,由于失去了強有力的中央政權,各路軍閥粉墨登場。草莽流寇從此登上強勢全體的舞臺,割據一方占山為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南方各省宣布脫離清政府,從此各地基本以省為單位進入軍閥混戰。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分化為三個派系,即皖系軍閥、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彼此爭權奪利,不斷發生戰爭。但軍閥的財富和權力并沒有在這些死傷慘重的戰爭中消減,相反,他們因此掌握了更多的資源。這個時期,除了軍閥,比較特殊的還出現了大買辦以及連蔣介石都要讓三分的黑幫,其中以上海灘的杜月笙和黃金榮等為代表。
不管怎么說,強勢群體的變遷,無非就是“權力”,什么群體能夠在各個朝代握有影響社會的權力,控制著各種資源或者是暴力,那么他們就是強勢的。
公眾眼中的有權有錢人
強勢群體是客觀存在的
肖開愚 詩人:什么是強勢群體?政治集團,軍事集團,或者產業經濟?這些當然也有強勢,但我看他們也經常被抓。強勢群體永遠是要被分析被批評的,是在任何社會里都存在的,所以這又不是我們批評得了的。你們南方報業集團,作為媒體也是強勢的,背后也有一個強大的背景。我們怎么就不可能是強勢群體。如果你認為文化是核心價值,那是一種觀點。現在哪有多少人看詩呢?我們是最弱勢的群體。
楊錦麟 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廣州的調查報告歸納出來的五個地域性的強勢利益集團,本身就是全國范圍的強勢集團的一個折射,當然還包括政治群體的利益集團,包括權力異化和變節的權力尋租,已經集中在權力尋租過程中尋找到最大邊際效益的那個群體。當然我們不能很具體地講到是哪一些人或者是哪一些部門,但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我相信是這樣。
強勢集團是任何一個急遽發展、急遽變動的社會的一個必然結果,這個跟我們改革開放以來主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發展是硬道理”有關系,去突破一個舊的思想框架和經濟發展模式,那個時候是需要的也就是現在看到的我們的基尼指數,我們的貧富差距,已經是很嚴重的了。這也就是有強勢集團的存在勢必會有弱勢群體的存在,當弱勢群體的存在構成了對和諧社會構建一個比較大的隱憂的時候,那么,相對弱勢群體的存在和強勢群體的存在是不能回避的。而且稍微處理不好,在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中,他們還要擠占弱勢群體的利益的話,那當然也是社會矛盾的一個誘發因素。在這個財富再分配過程中,所謂的利益均衡機制并不是由強勢群體自己本身的道德感促成的,而應該是需要整個社會,特別是需要制度層面的一個表達、一個體現。如果是只靠他們的良心發現,或者是道德感的存在,我相信無濟于事。
若干強勢人群的某一個人表現出慈善的愛心,但是他不是一個下意識的習慣,不是一個約定俗成的、不是一個制度層面的東西。我想只是靠他們來追求正義估計不太容易。
我所在的媒體行業顯然是一個極其邊緣的弱勢群體。盡管我們有一些同行在一些特定的情景之下有拿紅包現象,但是總體來講,我們的傳媒從業人員都是非常優秀的,都是具有某種使命感的。在特定的國情和政治話語環境之下,他們雖然有話語權,但是在有限空間下,他們很難成為強勢群體,或者說難成為強勢群體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經常會出現“新聞民工”這個概念,沒有一種平均壽命只有53歲的強勢群體,這個很難想象。在中國來講,媒體的話語權是在政治的話語權的有效管控之下、調控之下的,它才得以在有限空間里表達,試想哪有讓一個強勢群體是這樣很難揮灑自如的呢?
有權有錢的都是強勢的
易憲容 學者 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強勢利益集團就是跟權力有關。利益和政府權力之間的關系是遠是近、多大多小,決定了它是不是強勢利益集團。誰跟權力近,誰知道的相關事情多,誰就是強勢利益集團。哪些行業就不具體說了。比如國有企業,肯定是最典型、最厲害的了。
利益集團什么時候都有的,強勢集團也是。問題是政府意識到矛盾的存在后,有沒有采取好的政策,民眾有沒有能保護自己利益不受損的法律?中央政府要采取什么措施對待它,對它可能產生的危險,又會采取什么政策遏止它們。
我從沒屬于什么集團,也不屬于這個“強勢”階層。
強勢群體是不穩定因素
黃其 上海大劇院職員:政府官員、公務員、黨派分子(主要是分布在各個領域的黨委書記)、壟斷財閥、世家子弟、各省高干,我想這些人應該屬于強勢群體。我覺得這種強勢群體是社會不安定因素,遲早要被推翻。
謝亞玲 上海 公務員:強勢集團主要是指一些國家壟斷行業吧,像石油、石化、電信等等,和權力之間關系密切的。這里面肯定有不公平,像壟斷行業,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對其他階層的人來說不公平,其實對國家資源的掠奪和占有,也是不公平的。我自己不能算是這一階層,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國家公務員也是特權階層,其實只有位高權重的才是吧。
強勢群體越多,社會越穩定
洪超 男 南京 某重點中學校長助理:我理解的強勢利益集團指的是像銀行、名牌制造業,包括很多學生、家長趨之若鶩的名牌學校,這些應該都屬于這個團體吧。“強勢”意味著無須降低、改變自己,就能夠引起公眾的向往和自覺追求的群體。我想我應該能屬于這個群體吧。
強勢是永遠都會存在的,打破了這一個強勢就會有另外一個強勢,所以強勢永遠都是打破不完的。我覺得強勢越多,社會越發展,越穩定。你可以說強勢集團有時確實是權力與利益的合謀,但是這些人也是識時務者。更多的人,你給了他機會,他也成不了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