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絡,現在,最拽的一個詞,就是“拽”。這個“拽”字的結構、形體,很有意思,手腳并用,把日頭都拉下來了。“拽”沒有什么不好,如同曾經的“酷”。拽是一種劍走偏鋒、是桀驁不馴,更是一種生命氣韻與人生態度,比“酷”帶勁,比“壞”先進,比“痞”端正,比“美”外向,又比“帥”深刻#8943;#8943;
章子怡堅決不演電視劇是一種拽,劉翔在田徑錦標賽上沖過終點前“有空”側臉看對手是一種拽,姚明明確拒絕日本某汽車品牌的代言更是一種拽!
看田徑比賽、NBA或者演唱會,總能看見美國黑人,那“拽”到極點的表情、肢體語言,甚至厚嘴唇也是拽兮兮的,更不用說,那黑白分明的眼神里的酷傲與幅度夸張而緩慢的大爺步態#8943;#8943;相較而言,同是黑人兄弟,非洲來的就顯得青澀、不自信,個子也顯得瘦小,眼神充滿躲避的慌亂與惶然。
為什么同一人種的黑人朋友,會有如此不同的氣質分野?因為美國國力強大,人民自由,那里的人民擁有一種自信的背景。
所以,我非常喜歡“拽”,這個時尚而有力量的盛世氣質,是年輕生命里最絢爛的“炫”與“作”,仿佛在說:舍我其誰。
不過,“拽”也是有等級的。不知天高地厚而虛張聲勢的拽,是“三流的拽”;恃才傲物,或者恃才傲物的拽,是“二流的拽”;我推崇“一流的拽”,那是一種骨氣一種風格一種讓人可以尊敬可以賞心悅目的驕傲。
當下,拽很流行,所以很多人裝拽扮拽,甚至招搖撞“拽”!或是因為投機或是因為虛榮或是因為虛張聲勢#8943;#8943;本來沒多少肉還學豬拽來拽去的,會被人打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李白才可以拽到讓高力士為他提靴。
是的,拽是要資本的,哪怕是心理資本。當然,該拽的時候就得拽,不拽就被人拽!
(摘自《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