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始終不是海洋強國,直到今天也不是。由于國人的海洋意識非常薄弱,所以才有了南海的蔚藍疆域“有而不占、占而不管、管而不用”的歷史怪現象,最終導致南海出現了諸侯爭搶的局面: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各占領了南海上的一部分島嶼,印尼也就海權劃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90年,我國正式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南海的主張。但由于南海所蘊藏的豐富油氣資源,各國響應“擱置爭議”的多,喜歡“共同開發”的少。不少國家為了達成長期霸占南海的目的,不惜花大力氣引進國外的先進武器,擴充海軍實力,從而導致南海周邊軍備競爭有升級的趨勢。
越南全球采購武器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強調在經濟上加快改革速度的越南,在國防裝備的采購上一改過去低調作風,高調地宣布將向全球采購大量的先進軍火。
為此,越南海軍先后制定了“2000年海軍武器裝備發展計劃”和“21世紀海軍發展規劃”,大幅度增加海軍軍費開支,同時還將更換一批遠程對海警戒雷達,用以加強對南中國海海域的監控力度。越南現有各類港口119個,其中主要海軍基地和軍用港口10余個,但其海軍基地的布局卻呈現出“南重北輕”的特點,北緯17°線以上的地區可供越南海軍使用的良港相對較少。此次越南在東北部建造大型軍港的計劃,是越南海軍10年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估計,2006年越南的國防開支達到34億美元以上,已成為俄羅斯第五大軍火買家。
作為南海地區的重要國家,目前越南方面仍占據著包括南威島、畢生礁、奧南暗沙、金盾暗沙在內的近30座南沙爭議島礁。為最大限度地實現對南海地區的有效監控,越南海軍也逐漸加強了與多個國家的軍事合作與互動交流,利用越南邊界靠近南海的特殊地理位置,跟中國談判,同時拉攏美國介人南海問題,在兩個大國中玩平衡游戲。
菲律賓拉攏美國
2007年8月,菲律賓與美國兩國海軍進行了一場浩大的聯合反恐軍事演習。與此同時,美方宣布對菲律賓當前的軍隊現代化計劃提供軍備援助。美國為什么會對菲律賓提供大規模的軍事武器援助?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何離不開美國?菲軍隊現代化升級計劃其實早被政府喊過多次。但1998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菲律賓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嚴重受挫。
由于資金短缺,菲律賓現在的軍艦大多老舊,即使有點好的貨色,多是外國所贈。由于軍事現代化進程受挫,菲律賓開始另謀出路。于是,美國的軍事援助便成為最好的選擇。2002年以來,作為以美國領導的東南亞反恐計劃的一部分,美方對菲律賓慷慨解囊,提供總值數以億計的軍事援助,資助該國軍隊打擊激進組織。近日美國啟動了一系列涉及整個地區的新軍事相關項目,估計價值約1440萬美元。
2007年8月,菲律賓和美國兩國海軍進行了一場聯合反恐軍事演習。演習雙方參加演習的人數均超過了2500人,人數之多、規模之大、范圍之廣、聲勢之盛可謂空前。菲律賓國防部長在演習后舉行的聯合記者會說:“這次雙邊軍事演習并非有意向任何特定國家傳達信息。我們向世界發出的唯一信息是,美國和菲律賓之間的軍事聯盟仍然存在。”菲律賓國防部長的意思可謂是最明白不過了,在亞洲軍事力量較遜的菲律賓將視美國為其軍事的最大靠山,以便在南海問題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目前,菲律賓將其海軍大半數以上的艦艇和陸戰隊部署在面對南沙的西部海區。
觀察家認為,菲律賓拉攏美國介入南海問題完全是一廂情愿的想法。美國從來都是把自己的利益絕對地放在首位,不會為菲的一己之私而破壞美中的關系,犧牲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全盤戰略利益。目前,美軍常駐亞洲的軍事部署也將菲律賓剔除在外。
印尼貸款也要上最先進潛艇
財力并不寬裕的印尼政府打算斥巨資打造本國最豪華的海上力量,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隨著馬六甲海峽戰略地位的日益提高,作為“千島之國”的印尼開始加強海空遠程作戰實力。近日,印尼海軍決定購買10艘先進潛艇,日本和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對此表示強烈關注,要求印尼對此作出解釋。而中國對于印尼的舉動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印尼擴大海軍的背后有強烈的南海因素。
2007年9月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訪問印尼,簽署了價值達10億美元的軍火貿易協議,印尼將在15年內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從俄羅斯購買17架運輸直升機、4架武裝直升機、20輛水陸兩棲坦克和2艘極為先進的基洛級潛艇。基洛級潛艇是世界上最靜音的常規潛艇之一,這是俄羅斯第一次向印尼提供如此先進的潛艇。
由于南海擁有豐富的油氣等方面的自然資源。多年來,印尼一直對南海自然資源垂涎欲滴。印尼加強海空遠程戰力,無疑將增強南海地區的軍事影響。南海地區沿岸水域的石油儲藏,已探明儲量大約為70億桶。由于沿岸水域石油儲量豐富,石油勘探專家紛紛猜測,南海島嶼一定蘊藏著巨大的石油資源,甚至稱南沙將成為未來“第二個波斯灣”。這種猜想更加引發了周邊國家對南海島嶼的主權爭奪。
除了能源的因素外,南海諸島在戰略上的重要地位,是東南亞各國爭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南海諸島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咽喉,扼守兩洋海運要沖,是多條國際海運線和航空運輸線的必經之地,也是扼守馬六甲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巴拉巴海峽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美軍的聯合軍演明顯向亞太地區傾斜,據統計,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聯合軍演,已占美國全部演習總數的70%以上。
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規定,主權國家可以沿著本國領海基線劃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不得大于350海里的大陸架,邊界有島嶼的從島嶼基線劃起。這一規定使得南海的主權之爭從陸地擴展到了海洋。正是由于各個戰略利益的總體爭奪,印尼才與其他國家一樣全力發展水下力量。
破解困局,中國該如何應對?
東盟一直想形成一個整體的力量與大國對話,但是他們內部也有許多爭議,誰做老大,印尼、馬來西亞都想爭一爭。在馬六甲海峽的問題上,大家也有爭議。為了展示實力大家都買武器,就像伊朗和伊拉克在中東爭雄一樣。
而在“9·11”之后,由于美國的警惕,馬來西亞和印尼不受美國待見。尤其新加坡讓美國取得樟宜海軍基地后,印馬兩國更擔心美國勢力進一步滲透,紛紛購買大量的先進裝備。
1990年,中國總理李鵬去了東南亞,把南海問題基本談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我們還是好兄弟、好鄰居。以前我們不同意東南亞以一個整體來同我們談判南海問題,后來,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我們的人民幣沒有貶值,救了他們一下。我們的做法贏得了東南亞的心。而且我們放低姿態,同意與東盟共同開發南海。
有些人擔心東南亞國家引進外來勢力開采石油,把南海問題國際化,我們不必擔心,到時候我們用錢把在東南亞的外國石油公司統統買下,變成我們的公司。
美國冷戰以后,在東南亞是退卻的,只在新加坡插入了彰宜海軍基地。美國之所以沒有和東南亞搞在一起,主要是因為中國,尤其是中國做了幾件大事:第一是金融危機時幫了東南亞一把;第二是中國誠懇地與東南亞國家一起解決南海問題。中國不能在南海搞戰爭和對抗,而是要贖買,把他們拉過來。如果你通過對抗,把他們推到美國懷抱,那是很失策的事情。
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要有大戰略,決不能硬碰硬,把周邊國家關系搞糟。中國不能四面樹敵,要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并且處理好臺灣問題。一個大國必須得有幾個朋友,幾個幫手。中國應該利用商戰,把東南亞納入自己的經濟循環圈。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