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貴清,黑龍江省農科院院長兼黨組書記,1954年出生,黑龍江杜蒙自治縣敖林西伯鄉布木格村人,家中兄弟四個,他排行老二,祖輩世代務農。1978年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28歲成為黑龍江省最年輕的處級干部,1988~1993年任中共富裕縣縣委副書記,1993~2003年任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任黑龍江省農科院院長。
黑龍江農科院成立于1956年,占地1850公頃,共有3069人,韓貴清剛到任時該院經濟狀況較差。作為省一級科研單位,一邊是設備陳舊、人心渙散無心科研,一邊是農技推廣線斷、人散、網破的實際情況。事業要發展,經濟是根本,他這個農科院院長絞盡腦汁想了一招,增加了經濟收入。收入上去了,科研人員是“精神面貌好,干活帶小跑;從此沒煩惱,科研使勁搞”。在那段日子里,省委書記到農科院視察了七次,韓貴清帶領全院在全國率先提出涉及大豆、玉米、畜牧等12個項目的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率先提出緊密聯合國內、國外農業科研機構開放辦院的思路。
致富靠啥?靠政策?千百年的皇糧國稅都免了,沒有比這更好的時候了。靠錢?9億農民國家就是補上一千個億分到手里也就百十塊錢。要靠就得靠科技!如今,每年涌向科技園區的農民350多萬人次。在農科院帶動下,又有14個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參與到在黑龍江全省的66個縣建立的農業科技合作共建項目中來,其中農科院幫扶對象增至34個縣。1100多公頃的黑土地上,農科院的農技普及率達到95%以上,僅農科院幫扶的10個弱縣糧食就增產2.4億公斤,增收2.89億元,每年為全省農民多創效益70多億元。四年一晃就過去了,韓貴清帶領農科院為社會創造效益的同時,也完成了農科院本身事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黑龍江地處寒冷的大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上長出來的東西都是好吃的綠色農產品,琳瑯滿目的特色物產在韓貴清眼中卻是農科院科研人員生動鮮活的論文。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是韓貴清四年開放辦院的生動總結。四年間,韓貴清分別獲得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中國十大誠信英才,2006CCTV“三農”人物,農業部、科技部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供稿)
查詢節目內容可撥打本刊電話:0791-6615241或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電話:010—62141770 62140521,或登陸主頁http://www.cctv.com/program/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