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認識高爾夫,才能理解高爾夫。
高爾夫究竟是個什么玩意?有人說其好,有人講其壞。因此,社會上才有健康高爾夫和腐敗高爾夫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觀
高爾夫其實是一種時尚文明的體育休閑運動,是健康消費。
回應“占地說”
《小康》:我注意到一些官方和媒體普遍認為高爾夫球場占用大量耕地,中國的球場太多了。是不是這樣?
馬駿: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恰恰說明了有些人并不懂得高爾夫的常識。從高爾夫運動的挑戰性來說,高爾夫球場不需占用耕地,占用耕地的球場就是不懂高爾夫。簡單地說我國土地性質分為三大類: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包括:荒草地、鹽堿地、沼澤地、沙地、裸土地、裸巖石礫地,以及其它的河流水面、湖泊面、葦地、灘涂、冰川和永久積雪地等。根據全國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1996年10月31日匯總的數據,我國未利用地約393447.2萬畝,占我國土地總面積1426010.3萬畝的27.6%。2004年初有關方面曾調查走訪了全國100家18洞標準高爾夫球場,其中球場占用部分耕地的比例只有8.57%,而其它91.43%的球場占用的都是垃圾場(5.71%)、廢魚塘(8.57%)、林園地(11.43%)、灘地(24.29%)、綠地(14.29%)。

目前全世界建有30000多個高爾夫球場分布在119個國家,高爾夫人口6700萬人。球場數量排在前五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19800個,英國3052個,日本2500個,意大利1560個,德國630個。而中國已建成投入使用的球場僅有250個,還沒有泰國的280個多。歐美國家大都在城市里規劃一些公眾高爾夫球場,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改善居住環境。
從上述分析可知,我國未利用的土地面積比較大,高爾夫球場的總量還不算多。
回應“高消費說”
《小康》:高爾夫是高消費?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少。高爾夫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和作用?
馬駿:高爾夫不一定就是高消費。國內高爾夫球場從使用性質上區分有三種:社會公眾球場、潛在會員球場和完全會員球場。三種性質球場的平均消費水平分別為200元、400元和180元(會員價),下場打一次球通常需要4個小時的活動時間,有專門的球童為您服務。會員證雖然比較貴,但它是一種有價權證,會員分享到了球場土地的產權和設施的使用權。因此,我覺得這不算高消費。況且,我們的社會發展就是要有人消費,也要有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要提倡健康消費。
但高爾夫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是肯定的。在美國,高爾夫產業年產值高達800—1000億美元,超過了影視產業的規模。目前國內的廣東、北京、上海是擁有高爾夫球場最多的三個地區,占全國球場總數的55.87%,與中國這些地區經濟發展20多年之強勁增長勢頭基本相吻合。高爾夫正在逐漸形成一條經濟產業鏈,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小康》:高爾夫球是國家體育總局下屬小球運動管理中心的一項競技運動,為什么有關部門將其定為娛樂性質收稅?對高爾夫的發展有什么影響?
馬駿: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在美國,高爾夫是扶持項目,政府將一些荒地、廢地無償給開發商投資興建球場,并提供優惠的稅收政策,使許多垃圾死角變成了綠洲,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但中國恰恰相反,有人把高爾夫看作是腐敗溫床、畸形消費,有些可利用的土地寧可荒廢也不允許你建設高爾夫球場;已建好的高爾夫球場,也要用高稅收的歧視性政策限制發展,使之變態。這實質上還是對高爾夫的認識問題。目前高爾夫營業收入的23%納稅,已造成全國90%的球場虧損,生存都困難,何來發展?
回應“污染環境說”
《小康》:報刊上經常刊登一些專家的看法,認為高爾夫會造成環境污染,也有不少人持相反的觀點。高爾夫到底是污染了環境,還是美化了環境?
馬駿:假如你到過高爾夫球場,一定會被球場的優美環境景觀所吸引。一些從來就沒到過高爾夫球場的所謂“專家”,認為球場大面積的草坪使用了化肥、農藥,就斷定會造成環境污染。那么我問你:我們城市里公園的草坪,農村里耕種的農田,難道就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了嗎?高爾夫業內對球場所使用的化肥和農藥是有嚴格標準和要求的,所使用的有機肥料和國際標準的環保農藥,對環境的危害性甚至要比農田的危害性小得多。中國草坪協會理事長、北京林業大學從事草坪科學研究多年的博士生導師韓烈保教授,是國內草坪方面的專家權威,他的實驗結果證明高爾夫球場只有改善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作用,絕不是“有毒草坪”和“有毒土壤”,更不是“綠色鴉片”。在意大利的研究表明,球場上使用的硝酸鹽、磷酸鹽和鉀的總量比相同面積上的生產性農用地少8-10倍。更有甚者,國際學者NOWACK在作報告時指出,農用地所使用的殺蟲劑是球場的30倍!1995年,英國農業部長對500個高爾夫球場進行調研,證明球場所使用的肥料都不超過政府所頒布的標準。2003年7月加拿大第九屆國際草坪研討會上,“高爾夫球場與環境”問題被列入專題研究,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科學家向大會提交了26篇論文,一致的結論是:高爾夫球場在改善環境、提高環境質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環境沒有任何破環或不好的影響。
回應“形象工程說”
《小康》:有些地方的領導把高爾夫球場當作“形象工程”來搞,你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馬駿:關鍵是看一個地區的整體發展和經濟水平程度,以及高爾夫的環境條件是否適合。廣東、北京和上海是國內目前高爾夫球場較為集中的地方,經濟比較發達,交通便捷,外商云集,經濟發展水平與高爾夫發展相適應。在這樣的條件下,知名度高的球場就是城市的一張名片。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不僅成功舉辦了今年的世界高爾夫大賽,而且還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規模的球會,它使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名聲大噪,觀瀾湖高爾夫的發展是廣東經濟長足進步的縮影。博鰲高爾夫球場同樣也是海南島的一張名片。這種現象,說明了高爾夫是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沒有外商、也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更不知高爾夫為何物的偏遠城鎮,硬性去建一座高爾夫球場,搞所謂的政府形象工程,顯然就是不合時宜的。

歸根結底,反對高爾夫的人,其實還是沒有認識高爾夫,人云亦云,甚至去曲解高爾夫。有人說高爾夫是“綠色鴉片”,原意是打高爾夫容易上隱,但到了另外一些人的嘴里,就曲解為“有毒草坪”了;一說球場面積較大,又有人把它與占用耕地聯系起來;享受尊貴被歪曲為貴族運動;高端平臺則又被誤解為高消費。所以我們說,只有認識了高爾夫,才能搞好高爾夫。
《小康》:怎樣才能搞好高爾夫呢?
馬駿:關鍵是要處理好三大關系:一是利用土地與占用耕地的關系。即明確高爾夫球場可以利用什么樣的土地;二是體育性質與娛樂性質的關系。即明確高爾夫是體育運動項目,并按該性質的有關規定納稅,調整歧視性的政策,使高爾夫產業能夠健康發展;三是全面禁止與適度發展的關系。高爾夫球場的建設應與各地經濟發展相適應,因地制宜,規范運作,適度建設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搞好中國的高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