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時代,不是吃喝玩樂的時代,而是人的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
“休閑與居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休閑產業不是一個獨立的產業,它是一個產業群或產業鏈,最終會輻射到全部產業的各個領域。”12月28日,廣東陽江閘坡碧濤園總經理周輝對《小康》記者說,休閑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不能孤立地研究。
廣東陽江閘坡碧濤園作為唯一一家公寓式住宅小區入選“十大特色休閑基地”,說明社會對休閑概念的理解更深了一個層次,使休閑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休閑不只是旅游,也不只是打高爾夫球,休閑是人的一種精神態度和存在狀態。在這種生活方式中,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變得融洽和諧。用碧濤園總經理周輝的話說,休閑的本質就是讓人們體驗到“生活就是休閑的真實寫意”,而我們每天生活的社區,就是最好的“休閑基地”。
中國自1999年10月起實施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長假日,這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政策以及閑暇時間的過于集中,促成了“假日經濟”的形成,于是旅游就成了休閑消費的最主要內容。每逢節假日,人們就“扎堆”出去旅游,在漫山遍野的人群中“掙扎”幾天,除了一身的疲憊還得到了什么?旅游景點除了撈了一筆錢之外,還收獲了遍地垃圾。這是我們理想中的休閑嗎?周輝說,真正的休閑,必須讓人們享受精神的愉悅。

從2008年開始,中國將實行帶薪假期,也就使人們對休閑的時間有了一個自主的安排,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人們參與休閑活動的時間,從而提高了人們的休閑質量。因此“帶薪假期制度的實施對于休閑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華東師范大學旅游系主任樓嘉軍評價說。
顯而易見,通過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的推動,休閑正不斷地演變為人類生活的中心內容,休閑方式也在朝著日常化、行為化、社區化的方向發展。然而,休閑經濟也是一種文化經濟,休閑基地的文化內涵是區別“休息”與“休閑”的重要標準。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指出,休閑不僅僅是一種娛樂,而是一種教育,要寓教于樂。休閑產業必須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水平,這才是休閑產業正確的發展方向。
休閑時代,不是吃喝玩樂的時代,而是人的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它讓人變得理智、變得通達,它可以激發人們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為一個公寓式住宅小區,碧濤園在具備住宅的全部功能之外,還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功能。“在這里,你可以登上美麗的大角山頂觀看壯麗的日出,再到靈谷廟里參上一根清香,虔誠禱告世界和平、社會和諧;然后,坐在望海樓里一覽碧海藍天,聆聽濤聲、鳥語,在宋皇螺城里感受中國古代經濟的繁榮,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里考古宋朝文明的璀璨文化,聯想起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的聰明智慧。”碧濤園總經理周輝說,這就是我所倡導的“生活就是休閑的真實寫意”,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追求的小康社會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