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干燥,寒風入骨。各種粥既美味又御寒,可與涮鍋相媲美。
坊間也流傳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粥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想皮膚好,米粥煮紅棗;氣短體虛弱,煮粥加山藥;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虛氣不足,桂圓煨米粥;要治口臭癥,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熱癥,煮粥加蘆根;血壓高頭暈,胡蘿卜粥靈;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煩躁,粥加獼猴桃;防治腳氣病,米糠煮粥飲;腸胃緩瀉癥,胡桃仁燉粥;頭昏多汗癥,煮粥加薏仁;便秘補中氣,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葉同粥煮;若要雙目明,粥中加旱芹……
胡蘿卜粥:新鮮胡蘿卜100克,粳米250克。胡蘿卜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酌情放水,煮至米開粥稠即可。早晚餐溫熱食。本粥味甜易于變質,故需現煮現食,不宜久放。有健脾和胃,下氣化滯,明目,降壓利尿之功。
芹菜粥:芹菜連根120克,粳米250克,食鹽、味精少許。將芹菜與粳米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熬至米爛成粥。再加入適量調味品即可。每天早晚餐食用,連服7~8天為一療程(一般食用1~4日后,血壓開始下降),主治高血壓及冠心病等。
桂圓粥:桂圓肉30克,粳米100克,加適量水同煮成粥。此粥具有大補氣血、安神養心作用,且補而不膩,易于消化吸收。
山藥粥:山藥(去皮)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適量。將山藥切成小塊用油炒過加入蜂蜜。將大米熬成粥,加入炒過的山藥再煮開,即可食用。山藥為滋補腎、脾之佳品。
栗子粥:栗子(去皮)50克。大米50克,鹽少許。將生栗子用高壓鍋(少放水)煮熟,去皮,搗碎,放入洗好的大米中,加水煮成粥,再加食鹽調味。栗子可補腎,對因腎氣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軟或疼痛有食療作用。
芝麻粥:芝麻10克,大米50克,蜂蜜或食鹽適量。先將芝麻炒出香味,將大米洗凈煮成粥加入芝麻,調入蜂蜜或食鹽,即可食用。芝麻分為白芝麻和黑芝麻,白芝麻有利腸補肺氣的作用;黑芝麻可補腎,強筋骨。
杏仁粥:杏仁(去皮)20個左右,大米50克,白糖或食鹽少許。將大米洗凈煮粥,快熟時加人杏仁繼續煮至熟,加少許白糖或食鹽。杏仁可止咳定喘,祛痰潤燥。
核桃枸杞粥:核桃仁30克,洗凈搗碎;枸杞子15克,洗凈;大米50克,洗凈,加適量水同煮成粥。此為神經衰弱、小便余瀝不凈的食療佳品。
梨粥:鴨梨3個,洗凈去皮、去核、切塊,加適量水煮半小時。將大米50克洗凈,煮成濃粥。快熟時加入梨汁及梨塊,同煮至熟。此粥有潤肺清心、祛痰降火之功,對小兒肺熱咳嗽有食療作用。
牛肚大米粥:牛肚200克,大米50克,食鹽少許。將牛肚用鹽搓洗干凈,切丁,與洗凈大米加水同煮成爛粥,加少許鹽調味食用。此為小兒病后體虛、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的食療佳品。
羊肉粥:羊肉性溫熱,是高蛋白、低膽固醇食品,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還能益腎壯陽。最適宜貧血、慢性胃炎及虛寒癥患者食用。
現在煮粥的方式越來越多,家庭中高壓鍋、電飯煲,甚至微波爐都可承擔煮粥任務,但還是用傳統的煮和燜法熬出的粥最香美。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滾開,再改用小火將粥湯慢慢收至濃稠。花色粥的制作方法有多種,既可以在煮好的滾粥中沖入各種配料佐料后調拌均勻即成,如生魚片粥;也可以先將配料炒制,再加入高湯和水成湯。以之煮粥。粥在制作時,應注意水要一次加足,煮粥一氣呵成,才能達到米水交融、柔膩如一的特點。將煮粥用的米先浸后煮,可縮短煮粥時間,但浸泡易導致養分流失。若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藥材,則可先熬煮中藥成為藥汁,過濾掉沉淀后再加入米或面煮粥,或先將中藥研成粉末,再與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體較大,應先切小,再下鍋煮粥,以使粥稠味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