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時光悄悄的流逝,韻華慢慢的老去,怎樣才能留住青春的腳步?也許你想到了美容。的確,這幾年,只要你留意大小城市的街頭,各種美容院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并且多數經營還很紅火??梢哉f,美容業已成為當前的“朝陽產業”。那么,這些美容院在服務質量上到底怎么樣呢?在最近結束的兩會上,美容業受到了代表們的特別關注。
美容業,青春的產業
42歲的劉女士,前幾年由于經濟拮據,操勞過度,致使從外表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去了很多。這兩年她開辦了兩家糧油店,經營搞的很紅火,腰包也漸漸地鼓了起來。在吃飽吃好以后,劉女士開始注意在自己的形象上下功夫。在美容院定期護理了一年以后,不僅劉女士自己感覺比過去年輕了許多,連親戚朋友們見面也都說她象換了一個人似的。不僅外表年輕漂亮了,劉女士干勁也更足了。這不,她一下子又開了三家連鎖店,生意越搞越大。當別人問起其中的秘訣時,她一個勁地說“是美容給了我活力”。類似劉女士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不少女子通過美容,找回了失去的年華,找回了失去的朝氣,更找回了做人的自信,她們給這個世界增添了美。
據有關部門介紹,我國現有各種美容院約100多萬所,從業人員600多萬人,年營業額達到240多億元,是服務消費領域發展最快的行業。可以這樣說,美容業是一個潛力巨大,充滿魅力的產業。在這里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譬如,李女士幾天前還是丹鳳眼,經過美容師的一番努力,幾天后走在大街上,人們發現,她搖身一變竟成了自己多年夢寐以求的雙眼皮了。又譬如,正值青春妙齡的王女士,近兩年來一直為自己干癟的雙乳傷透了腦筋,看到別的女孩豐滿的乳房,她別提有多羨慕了。終于有一天,王女士走進了美容院,在接受美容師注射的一種叫“奧美啶”的豐乳劑后,王女士也有了自己豐滿的乳房。
從美的角度上來講,美容院的確為女人創造了美的世界。在城市,30歲以上的女人進美容院正在成為一種時尚。但是,在愛美的同時,你想到過美容院里還會有許多“陷阱”嗎?
美容問題,觸目驚心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美容美發協會等部門介紹,近10年來,全國發生的各類美容毀容案件高達20多萬起,這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這也同時引出一個話題:女人美容,安全至上!
造成毀容案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偽劣化妝品。使用優質化妝品和藥霜,進行專業、定期的皮膚護理,可去除皮膚老化的角質,并給予皮膚一定的營養和水分補充,從而展現出皮膚光澤,減弱皺紋,淡化色斑。可許多美容院為了高額的利潤,不顧消費者的身心健康,竟使用劣質的化妝品和藥霜。有的化妝品使用偽造的生產許可證,個別產品竟用消毒用品許可證代替化妝品衛生許可證號。在不少美容院,美容師還宣稱,他們有自己配制的高效化妝品,既能養顏又能去斑。這不僅與國家法規想違背,其實也是非常危險的做法。這些所謂的“化妝品”,沒有經過任何試驗、鑒定和審批,療效難以讓人放心,安全性難以保證,一旦發生問題,后患無窮。
造成毀容案的另一個方面是醫學美容。按照國家規定,專業的美容項目,如隆胸、隆鼻等等,應有醫生資格的專業美容師來完成。而現在不少美容院的美容師,只是經過簡短培訓,就上崗操作,這是非常讓人難以接受的。有一個這樣的真實故事:張小姐很愛美,但命運偏偏給她開了個玩笑,近兩年來她身體發胖,這使她很不開心。有一天,她在一家美容院的廣告上看到一條信息,說是這家美容院從國外引進了最先進的吸脂減肥儀器,100%有效,達不到客戶要求賠償全部損失。張小姐喜出望外,在交了6000元“保好費”后,開始了她的減肥之旅。在經過了麻醉、實施了3個小時的手術后,張小姐清醒后還慶幸,自己以后總算有一個苗條的身材了。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減肥目的非但未達到,還幾乎要了她年輕的生命。手術后第二天,她開始高燒至38度以上,并伴有惡心、抽搐等不良反應。經醫生診斷,吸脂手術造成了大面積的皮膚感染。最后在醫院住了兩個月以后,身體才算康復。但更令張小姐氣憤的是,當她找到這家美容院交涉時,開始還算客氣,以后變得蠻橫,最后竟逃之夭夭。以后每提起這件事,張小姐總是傷心不已。
美容騙術,三大伎倆
騙術一:美容師魚龍混雜
消費者孔女士到某美容院接受洗眉服務,美容師沒有把原來紋的洗凈就又為其紋了新眉,結果孔女士的臉上出現了三道眉。李女士到某美容院割雙眼皮,不料第一次手術就不成功,隨后返工5次,臉上非但沒有出現美麗的雙眼皮,卻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當前美容市場魚龍混雜,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所謂的“美容師”有的從未接受過正規的技能培訓,只在美容院當了幾天小工,多看了幾遍別人實施美容的過程,了解美容服務的皮毛,就自以為掌握了美容技術,然后“迫不及待”地跳槽到另一家美容院“搖身一變”成了美容師。消費者接受這些“美容師”們提供的服務后,輕則皮膚過敏、長斑,重則毀容。
騙術二:夸大宣傳,強行推薦
減肥心切的消費者唐某在街上看到一則廣告上寫著“到某減肥中心減肥,10天減6斤,30天減20斤,無效退款”等內容,于是她來到減肥中心。服務員在做了一番熱情宣傳后,對唐某說“你是今天第一個光顧本店的顧客,我們給你優惠,做30次減肥,只收600元,保你滿意”,唐某想減腹部,于是在確認無誤后就花了600元買了一張減肥卡。然而令唐某沒想到的是,做了24次減肥,竟一斤未減,對此減肥中心的服務員卻解釋為“局部瘦身不減體重”。此時唐某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要求減肥中心退款。減肥中心卻以對全身減肥無效才退款為由,拒絕了唐某的退款要求。
陳女士到某美容院做皮膚護理時,美容師先將她的臉貶得一無是處,然后極力推薦她購買了一盒無任何中文說明的日本去皺霜,聲稱“用后可使皮膚恢復彈性,年輕10歲”。然而陳女士使用后,不但沒有去皺反而使眼角的皺紋加深了。
據透露,美容師收入的一小部分來自雇傭者支付的基本工資,大部分則靠從消費者付出的美容服務費用中按比例抽取提成。為了獲得高額報酬,不少美容師就想方設法地讓消費者接受更多的美容服務。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夸大宣傳,強行推薦護膚品。為了降低支出成本,個別利欲熏心的美容師用劣質護膚品冒充國外知名品牌化妝品,甚至在美容過程中減少步驟,省略事先承諾的美容項目以欺詐消費者。
騙術三:美容卡內有“文章”
為了吸引消費者,如今不少美容院都推出貴賓卡等不同種類的優惠卡,殊不知一些美容院在卡上也作起“文章”。消費者陳某花4000元辦理了一家某美容院的貴賓卡,接受美白去皺的美容服務。辦卡時美容院承諾憑卡打8折,經過兩次美容后,陳某感覺效果不明顯,遂提出退還卡內余額。但服務人員核算應退余款時,卻并未按先前承諾的8折計算,仍以店堂明示的美容價目表計算余額。劉女士在一家美容業院辦理一張按摩卡,才使用兩次,美容院就以無按摩師為由,拒絕繼續提供服務,讓消費者把卡里剩下的款項轉作其他美容項目,否則余款不預退還。
此外,還有少數美容院悄無聲息的“遷址、撤消”,使得消費者辦理的美容卡無法繼續使用。由于消費者辦理美容卡時多不索取發票,一旦發生糾紛,因沒有明確的被訴方,行政機關、消協也無法受理,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
監管約束,規范管理
在美容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據河北省消費者協會介紹,河北省2001年十大投訴熱點中,服務行業榜上有名,而美容投訴又占了服務行業相當大的比重。看來,對美容業如何加強監管,已活生生的擺在了各級政府的面前。
其實早在2000年5月,原國內貿易部與衛生部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美容服務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將美容介定為生活美容與醫學美容兩大類。生活美容包括美容知識咨詢、皮膚護理、化妝修飾等等。而隆胸、拉雙眼皮、吸脂等美容項目,則屬于醫療美容項目,只有在取得衛生部門發放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才可以從事經營。前不久,衛生部又發布了《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這個辦法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管理辦法再次明確指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機構不得擅自開展醫療美容活動。美容醫療機構和醫療美容科室開展醫療美容項目,應由登記機關指定的專業學會核準,并向登記機關備案。
看來,辦法是有的,關健在于監管。目前,美容院超范圍經營是公開的事,這也是造成美容毀容糾紛的真正原因。對此,衛生、工商等有關部門只有加大檢查密度,并制定出嚴格的懲罰措施,才能起到震攝和打擊的雙重作用。
美容院,看好了你才進
女人美容要安全,不要僅僅把希望寄托在有關部門的監管上,同時,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美容院,看好了你才進。
在美容院使用化妝品,你要打聽清。美容師會向你推薦某種化妝護膚品,也許短暫幫你護理后效果還真不錯,但你也要留心,這種化妝品,是否有產品許可證,是否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要盡量少使用或不使用美容院自己配制的化妝品。據有關部門介紹,現在有些化妝品中汞含量超標,使用這化妝品容易引起慢性汞中毒,損傷神經、泌尿、內分泌等系統,甚至患者可能出現精神異常。
要注意美容院是否衛生。美容院幾乎天天重復使用毛巾一類的護理用品,你要注意,這些護理工具是否做過消毒處理,特別是對一些把毛巾等護理品晾哂在大馬路邊上的美容院,要避而遠之。試想,那些在車輛來回行駛的廢氣和塵土中晾哂的護理品,能保養好你的皮膚嗎?
做醫學美容要先看美容師有無資格。國家對美容機構執業從業者有明確的要求,實施醫療美容業務的主診醫師必須有執業醫師資格,經執業醫師注冊機關注冊,并且有從事相關臨床學科的工作經歷。你不要只聽信別人的推薦,也不要盲從廣告,對自己的美容行為,要睜大你的慧眼,把紛擾的幕后景觀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