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血管脆,輸液難,輸液時易出現血管腫脹現象一直是讓家屬們頭疼的事情。
在臨床上,最常用的土辦法就是把土豆切成薄片,像敷面膜一樣敷在腫起的地方,一段時間后就有明顯的消腫效果。如果怕切得不夠均勻,不能很好地附著皮膚,還可以把土豆搗碎,制成土豆泥,在腫脹的部位均勻地涂抹一層,也能發揮土豆消炎消腫的作用。這種土辦法,不僅適合住院的老人使用,還適用于社區醫療和居家人群的血管保護。
在醫院陪床的家屬,在看到自己的親人輸液腫脹的時候不妨在菜市場購買點土豆,很小的一塊就能緩解您的親人因為滲液而腫脹的痛苦,不用擔心浪費,剩下的你還可以作為營養豐盛的晚餐來食用。
除此之外,老年人輸液最怕的就是反復穿刺,因為老年人血管不好找,沒經驗的護士要反復扎好幾次才能扎對,看著老人手上的針孔,家屬們當然心疼。老年人穿刺時不用握拳。自然放松反而會更容易進針,而且回血快,明顯減輕進針的疼痛感。
老人輸液出現腫脹大部分是因為打漏了,所以老人最好能臥躺輸液。
在輸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液體的滴速,老人和兒童的滴速應該控制在20~40滴/分鐘,患有心臟疾病(特別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的患者,輸液速度更應該緩慢,以免因心臟負荷加重而引起急性心衰或肺水腫。
拔針時很多老人容易出血或者是凝血,這樣就不利于下次輸液。所以按壓針眼時切忌邊壓邊揉,反復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針眼重新出血。凝血機制好者連續按壓時間為2~3分鐘,一般最佳按壓時間為3~6分鐘;凝血機制不好或用抗凝血藥物者需按壓15分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