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于 宇
每次去妻兄妻嫂家,我都能感受到他們家那股濃濃的親情、溫情,不管哪天去,只要他們的兒子、兒媳或女兒在家,就會不時地有甜甜的聲音傳過來:
“爸,喝杯好茶吧,這可是我孝敬您的,正宗的龍井噢。”
“媽,您去陪姑父、姑媽聊聊,洗碗涮盆有我呢!”
有時,兒子邊做事還邊哼起劉歡唱過的那首歌:“你太累了,也該歇息了……”
我常夸他們的兒女很孝順,妻兄總是謙虛地說:“哪里哪里!”但得意還是寫在臉上。其實,他們的兒女如此孝順,“老師”就是他們自己。
妻兄妻嫂都已六十好幾,兩人都是退休教師。除了妻嫂尚有一個89歲的老母健在外,他們家再無其他老人了。而正是這個“唯一”,成了他倆心目中的“稀世珍寶”,每天都牽腸掛肚著。
“一個老人是第二次做嬰孩。”妻兄常對我說起莎翁的這句名言,而在生活中,他和妻嫂真的把老人當做“老小孩”來呵護。
去年春節,我有幸耳聞目睹了他倆善待老人的一些細節——
老人愛花。妻兄妻嫂就攙著她四處參觀,知道我家花多,大年初四這天,又專門打的來到我家,他們陪老人賞花時的樣子真讓人感動:妻嫂張開雙臂從背后緊摟著母親,妻兄則貼著老人的耳朵,一一向她報說花名,還不時地講起我養花的趣事,引得老人哈哈大笑。
老人喜歡掏耳朵。每天中午暖和時,他們就把老人攙坐到院子里,邊給她掏耳朵,邊讓她曬曬太陽。
老人腰板硬朗,但妻兄妻嫂還是小心翼翼。那天在我家吃飯時,老人剛要落座,妻嫂說:“媽,您等一下。”她連忙從房間里找了條毛毯,放在座位上,說這樣才舒服。
老人有時想玩麻將。妻兄妻嫂作了精心策劃,隔三差五地約請幾個退休老人陪她打幾圈,打牌時,妻兄妻嫂輪流全程伺候……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而又易被忽略的細節,令人為之動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孝順”啊!
我常常想,孝道,既是對老人的關愛,而從長遠看,也有益于自己呀。南京一位心理保健師就曾說:“孝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但有的人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我有一個同事,年輕時對父母很忤逆,后來自己老了,又常犯病,兒子也學他當年對待父母的樣子,動輒對他拳腳相加。有人說,這是報應。我說,這是上行下效。
很自然地,我又想起妻兄妻嫂來,當他們為老人做這一切時,相信兒女們都會“盡收眼底”,并且受到教育和感染,而當他們漸漸地老了,最后成了“老小孩”,兒女們對他們焉有不孝敬之理?這就是古人說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生命就像花草樹木,不斷地輪回,愿孝心在輪回中代代傳承,折射出人陸的本色和生活的美好。
庸 醫 沈志真
人走進一家診所。
“伸出舌頭。”醫生說。
那人伸出舌頭,醫生很快地看了一下。
“好了,把舌頭縮回去吧。”醫生說,“你的病因很明顯,你需要更多的運動。”
“但是,醫生,”那人說,“我不認為……”
“不要告訴我你認為怎么樣。”醫生說,“我是醫生,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我看過數以百計的像你這樣的病人。他們沒有一個鍛煉過。他們整天坐在辦公室里,晚上就坐在電視機前。你所需要的是每天至少跑20分鐘。”
“醫生,你不知道。”病人說,“我——”
“我不想聽任何理由。”醫生說,“你應該抽出時間來運動。如果你不鍛煉,那么當你老的時候,你就會變得很胖,并且有健康問題。”
“但我每天都走路的。”病人說。
“喔,是的。我知道那是一種怎樣的散步。你走幾分鐘的路從家到火車站,又走幾分鐘從車站到辦公室。然后走幾分鐘從辦公室到餐館去吃中飯再回來,那不是真正的散步。我所說的是每天在公園里散步20分鐘。”
“請聽我說,醫生!”病人叫起來,對那位自以為什么都知道的醫生很生氣。
“我是一名郵遞員,”病人接著說,“我每天得走7小時的路。”
醫生悶在那里半天無語,然后他輕聲地說:“再把你的舌頭伸出來,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