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獎牌的設計和制作,歷來都由主辦城市的組委會負責,國際奧委會和國家奧委會都不參與。獎牌是奧運會形象與景觀工程的重要元素之一,它清晰地折射出各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特色。作為奧運精神的文化載體,應當能夠準確體現奧運會的歷史精髓,對此的理解應當具有確定性和一致性。
從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以來,奧運會的種種獎勵,特別是獎牌,已經歷了多次的變化。最初,只向各項目的前兩名頒發獎牌,而且是冠軍獲得銀牌,亞軍獲得銅牌,獎牌直徑為50毫米;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冠軍第一次得到了金質獎牌。獎牌的制作直到1978年才有了正式規定,體現在奧運會章程上:奧運會獎牌的直徑不得小于60毫米,厚度不得小于3毫米,金、銀牌必須用純度為92.5%的銀子制作,金牌至少要鍍金6克。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對獎牌正面圖案重新進行了設計,背景由古羅馬競技場改為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勝利女神由原來的坐姿改為動感更強的站姿。奧委會規定,以后的獎牌正面都將沿用這一圖案。
第一枚獎牌
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上,兩次深呼吸后,康諾利開始助跑,起跳……他跳出了13.71米,現代奧運會誕生了第一個冠軍。他獲得了現代奧運會的第一枚獎牌。這塊獎牌成為奧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體育文化元素,延續至今。
這是一塊直徑50毫米的銀質獎牌。正面威嚴的宙斯神像和手擎橄欖枝的勝利女神顯示了古代奧運會的精神主題;背面的雅典衛城遺址展示了奧運歷史,帶有突出的希臘文化特征,希臘文的“1896年雅典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字樣留下了永久的紀念。
由于當時希臘人認為黃燦燦的金子太過世俗,每個項目的第一名領到的是一枚銀質獎牌,第二名獲得的則是一枚銅質獎牌。除此而外,他們還和古代奧運會的勝利者一樣,被授予橄欖枝或者月桂枝編成的花冠,這一屆奧運會的第三名沒有得到獎勵,他們的成績雖然被后來的奧運歷史統計計算為銅牌,但是當時他們卻沒有享受到應得的榮耀和紀念品。
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雖然沒有金牌,但是,那次的冠軍銀牌被珍藏至今,它的價值絕不遜色于后來的任何一枚金牌。
真正的金牌
金牌并不是用百分之百純金制作的,相反,金牌中超過九成的成分是銀,對很多人來說,這一體育常識恰恰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在奧運史上,就真的沒有出現過純金金牌嗎?有。真正的金牌在奧運史上出現過兩次——1908年第四屆倫敦奧運會和1912年第五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這兩屆奧運會使用了純金鑄就的金牌,盡管含金量充足,它們卻是奧運史上最小的金牌,直徑只有3.3厘米,如同一枚大一點的錢幣。
別出心裁的獎牌
奧運會的獎牌大都采用了橢圓形的形狀,只有一次例外——1900年巴黎第二屆奧運會的獎牌被別出心裁的法國人設計成了長方形,獎牌正面在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背景下,有著一雙翅膀的勝利女神雙手捧著月桂花冠飄然而至……浮雕極具動感,顯露了法蘭西的藝術氣質。
也許是法國獨具特色的設計觸發了后來舉辦奧運會城市的設計熱情與靈感,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和1908年第四屆奧運會的獎牌,分別被美國人和英國人設計成了他們自己看好的樣子。這兩塊金牌雖然圖案完全不同,但正面圖案突出的是同一個主題,曾經被法國的方形獎牌安排在背面的勝利者形象,這兩次被放到了獎牌正面,健美的裸體形象表明了現代奧運與古代奧運的歷史傳承,突出體現了對勝利者的尊崇和贊美。美國人將勝利女神和宙斯神像安排到了獎牌背面,而英國人則把背面雕上了英格蘭傳說中的守護神。
這種人文主義的設計思想影響了后來的幾屆奧運會,第七屆和第八屆奧運會獎牌設計思想和前兩屆的設計異曲同工。
經典獎牌
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九屆奧運會獎牌終于被國際奧委會看中:這是一款由意大利藝術家卡西奧利設計的獎牌,正面主體位置是左手握有象征勝利的棕櫚葉、右手揮舞月桂枝的勝利女神,背景是古羅馬競技場圖案,在它上方鐫刻有奧運會的屆數,地點和年代,獎牌背面,一位獲勝的奧運冠軍被眾人簇擁,場面熱烈歡快。
這屆的獎牌完整地表現了奧運會帶給這個世界精神的和現世的榮耀,成為現代奧運會的獎牌經典。第九屆奧運會獎牌成為第一個被確定的摹本,同時。國際奧委會還對獎牌的規格進行了規定:圓形,直徑不小于60毫米,厚度不小于3毫米,冠軍和亞軍的獎牌必須為銀質,純度等級至少在92.5%以上,冠軍獎牌還必須鍍有總重量不小于6克的純金,第三名獲得銅質獎牌。經歷了32年之后,作為現代奧運文化標志的獎牌,終于完成了從不規范到統一完善的過程。
獎牌背后
從1932年第十屆奧運會開始,以后40年間的奧運獎牌完全沿襲了阿姆斯特丹樣式,除了紀念文字有所不同,正反兩面的圖案幾乎模一樣,微小的變化也僅僅是邊框的改動。從這些獎牌來看,人們的藝術想象力仿佛完全停滯了。
直到1972年德國慕尼黑第20屆奧運會時,似乎才有人想起,國際奧委會的規定其實僅僅針對獎牌的正面,背面其實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經過一番努力,這屆奧運會的獎牌背面,被德國人設計成了希臘神話中宙斯和勒達所生的孿生子形象,他們一個善騎術、一個善拳擊,是古希臘體育比賽的保護神。
第20屆奧運會之后,獎牌背面成為表現各屆東道主本國特色的舞臺,其實,斯德哥爾摩早就這樣做了,至于獎牌正面的圖案,一直沿用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
2004百年奧運紀念
2004年的第28屆奧運會對奧運歷史有著特殊的意義,歷經百年滄桑已經成為全人類盛大節日的奧運會,重新回到了她的故鄉雅典。為了紀念這個偉大的時刻,讓人們記住現在奧運會在雅典的復興,國際奧組委決定重新設計獎牌正面圖案,并且選定勝利女神和1896年現代奧運會發祥地——潘那辛納科體育場作為設計元素。
這一次,在雅典獲得勝利的奧運英雄們得到了款式全新的獎牌。這里有括翅欲飛的勝利女神,她的腳下是巨大的潘那辛納科體育場,遠處有古老的雅典的標志——衛城遺址。這個希臘特點突出的設計被國際奧委會確定為經典,成為今后奧運會獎牌統規定的正面圖案。
值得一提的是雅典奧運會獎牌的背面同樣包含了豐富的奧運文化內涵——從奧林匹亞圣地點燃,穿越五大洲回到雅典的圣火古希臘詩人創作于公元前460年的奧林匹亞頌,還有2004雅典奧運會的會徽橄欖花冠。方寸之間,實現了歷史和現實完美的交融。
“金玉良緣”中國情
與歷屆奧運會都不同,將要在中國北京舉行的第29屆奧運會的獎牌是一個金屬材料和玉材料的“結合體”,是“金玉良緣”和“中西臺璧”的形象體現。中國奧組委對奧運獎牌大膽創新,將玉這一材質融入了奧運獎牌之中,打破了金屬材質對奧運獎牌長達百年的壟斷。這設計巧妙地將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凝聚在一起。
據了解,上海將為北京奧運會及殘奧會生產金、銀,銅牌各1000枚。獎牌的原材料分別由北京2008年奧運會贊助商。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坎寧頓鉛銀礦和智利的埃斯孔迪達銅礦及Spence銅礦提供,玉材料起初在和田玉和昆侖玉之間做選擇,最終,由于青海省提出無償捐贈,因此敲定昆侖玉。另外,“必和必拓”公司還將提供4萬枚奧運會紀念獎牌及1.1萬枚殘奧會紀念獎牌,用以表彰那些在比賽場旁默默奉獻的教練員和裁判員。
與以往相同,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并不是純金的,而是純銀鍍金的。銀牌則是百分之百純銀,銅牌中95%至98%的成分為銅,再加部分鋅。按照規定,金牌鍍金量不低于6克。制作金牌將用掉13.04公斤金:制作金牌和銀牌將用去1.34噸銀;而制作銅牌和紀念獎牌會用去6.93噸電解銅。這些用于今年奧運會及殘奧會金,銀,銅牌制作的原材料在運抵上海之前,已先期在銅陵和河南完成了)臺煉和精煉。
根據北京奧組委的獎牌設計要求,每塊獎牌所用玉石的規格為外環直徑57.1毫米、內環直徑31.9毫米,厚3毫米。大小誤差在0.05毫米以內,即不能超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1/3。據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有關設計人員透露,設計人員在玉環內部的邊緣設計了一個緩沖帶,又在中間添加了一種阻尼材料。經過數十次實驗,即便是從20米的高空摔下,“金鑲玉”也能安然無恙。
北京奧運會獎牌的中國特色濃厚,藝術風格尊貴典雅,和諧地將中國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結合在一起。國際奧委會表示:“北京奧運會的獎牌將被證明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