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如大海,她也許不是最激情澎湃的,卻一定是最包容博大的;
如果人生似星空,她也許不是最閃亮耀眼的,卻一定是最溫暖恒久的;
如果人生是本書,她也許不是裝幀最精美的,卻一定是最讓人深思的。
她就是青島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青年教師優秀專業人才,青島育才中學教育名家語文組教研組長馬紅光。
二十八年的從教生涯,她以自己不變的真誠執著,平和謙遜,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家長的贊譽同事的好評,在三尺講壇上書寫著自己的平凡人生,也詮釋著為師者的不凡境界。
信馬悠悠尋芳草 只緣心在此山中
二十八年前,從初踏講壇的那一天起,一顆信念的種子便在心底萌生:“我要把愛播撒給每一位學生。”正是源于“愛”,馬紅光老師在教育的芳草地上,默默耕耘;心系“此山中”。多年的歷練,使她養成了“細”而“和”的工作作風。
她的“細”,首先表現在思維的細密。她信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考慮問題極具前瞻性,計劃性,尤其作為級部長的她,會經常找有經驗的老師或班主任多次開會探討,明確長遠目標和三年不同階段的目標。每次聽她介紹自己的想法時,你會嘆服她的周到縝密,殊不知那是她多日深思熟慮的結果。
她的“細”,更決定于過程的細致。馬老師心里有個錦囊袋:學習困難,同學矛盾,成長煩惱,教子困惑,不管是青年教師還是同學或家長有什么煩心事找她傾訴,她都盡力給以指點。
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天下事必成于細。我們身邊缺少的正是這樣凡事精益求精的實踐者。
她的“和”,表現在“百煉鋼成繞指柔”的平和。她踐行著與學生平等、真誠的心靈對話,構建了一個個和諧向上的班集體。她的家長會常常是學生與家長
同參加,就在中考前的最后一次家長會結束時,大家仍在原位不忍離去,學生們在臺下喊道:“馬老師,您放心吧!我們決不辜負育才!”這樣和諧感人的場景已久久印在師生的心田中。
用馬老師的話說就是:“教師的愛心就像金子一樣,學生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她的“和”,表現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和。在她擔任級部組長的十年中,無論帶哪屆,無論與誰合作,她都強調全級部的班主任要團結協作,發揮集體合力。她明白:“育才打出去的是一個拳頭。”她處處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種胸懷和氣度,把大家凝聚融合在一起。這也是育才人精神實質之所在。
她的“和”,表現在“做人不張揚,做事求穩妥”的謙和。在緊張的工作中,她是一劑粘合劑,營造著真誠合作的祥和氣氛。她是一個善于與大家共分享的人,不管是自己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她總愿傾其所有;她又是一個鼓勵創新的人,常常引導大家開動腦筋,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她有著謙和真誠的性情與胸懷,每逢評優評獎時,她總是把大家推在前面。
創新世界揮斥方遒 甘之如飴老馬意氣
現在,馬老師暫時卸下二十多年的班主任重擔,然而,老馬不待揚鞭自奮蹄。她悄然運作了一個要堅持三年的計劃:自己動手給語文教材所有篇目配上課件,以供老師們參考。這談何容易?她常說:“學無止境。別人的東西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踐才能為我所用。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拿鑰匙開門。”
懷著一顆好奇心,馬老師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水平讓年輕人都自嘆不如,前來觀賞:一幅小圖,匠心獨具;一個問題組,蘊含著課改思想;一個超鏈效果,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刺激。她說:“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做,就要讓它‘有用’。”
有人說她蕙質蘭心,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她絕不占有聰明絕頂一學就會的先天優勢,一切的成果都是細心琢磨與認真推敲。
在教育教學的園地上,她已經辛勤耕耘了二十八年,然而,最讓年輕人佩服的是她那一股勤學不輟,深鉆好問的干勁。她像一只勤奮的蜜蜂,孜孜不倦地吮吸著知識的甘露。
近年來,她與大家共同探討多項教育教學課題;撰寫近二十篇教研論文。先后獲得國家或省市級獎勵,她積極參與家長學校研究工作并撰寫講稿;她與同事一起編寫多種教輔資料,她還熱心于校刊《博雅》的編輯工作:她一絲不茍地和集備組的老師反思著每節課的得與失。課堂,是她引領學生探幽尋芳的園地,是她與學生合作交流的平臺,是她啟智激趣的天地。她循循善誘、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的多元思維,提倡學生的思維碰撞。
她常說“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語文課堂應該是嚴謹而輕松的,師生間只有相互給予,共同探究,才能得到和諧發展。”
正是這種嚴謹求實,好學勤勉,才使她“樂以忘憂”,永葆赤子之心。在總結級都中考的成功經驗時,她提煉了如下三個境界:
一、“初接新生,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不走老路,只有登高望遠,才能明確新的目標與方向。
二、“嘗盡苦辣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堅定不移,孜孜以求,經過一番辛勤耕耘,哪怕苦不堪言也終不后悔。
三、“驀然回首,豁然開朗,在燈火闌珊處。”——當一切都付出后,收獲就是對耕耘者的回報,它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真情凝聚而成的果實。
這恐怕也是她為師、為人的三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