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3日下午,在包頭市科學會堂的講臺上,一位個頭不高但十分嚴肅的軍人通過多媒體技術,向與會代表介紹他的腫瘤綜合治療技術的研究成果。一個晚期肝癌患者經過他的精心治療,至今已經存活了3年多。他用冷靜而平緩的東北口音,敘述了這些患者治療的經過,贏得了與會代表的熱烈掌聲。這位軍人是沈陽軍區腫瘤介入治療中心的主任李玉教授。
李玉教授十分好學,他對腫瘤的微創綜合治療技術幾乎處于一個著迷的狀態。出于對患者的同情,對治療技術的精益求精,他不斷鉆研,刻苦求學。一定要攻克腫瘤的遠大抱負不斷地激勵他,使他遇到困難毫不氣餒。他擔任放射治療科主任后,對學科發展以及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一直是他關心的重點。當他了解到國外出現了“X刀”的放療設備時,他努力地閱讀外國公司提供的有關資料,從中找出該設備的優點和特點,以確定是否引進該項設備、開展新技術和培養人才等。經過認真思考和認證,他是我國第一個確認“X刀”對腫瘤治療效果的專家,并作出決定向醫院打報告申請購買該大型治療設備。以后,我國許多醫院都陸續引進了“X刀”設備和技術,至今在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李玉教授對新事物有著非常敏銳的眼光,他對腫瘤的治療也有著獨到的經驗。他雖然引進了“X刀”治療晚期腫瘤患者,但對那些治療后又出現了復發的患者感到很疑惑,因為是責任和同情心使他沒有滿足已經獲得的成就,而是一定要戰勝腫瘤的神圣使命,使他不滿足現狀,致力于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技術和產品。
當他了解到國內有緩釋化療粒子(氟尿嘧啶植入劑)問世,并已經應用到臨床,他立刻鉆研起化療粒子植入聯合放射治療的綜合治療技術。作為一個放療科和介入科醫生,雖然離腫瘤化療藥物專業有一定的距離,但是,肩負醫生神圣使命的李玉主任毫不畏懼面臨的困難,他主動與腫瘤化療醫生和專家交流,同時與地方的專家仔細交流,向他們認真學習,積極地強化自己的化療專業的臨床知識。
放療與化療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是腫瘤治療的公認,是成熟的技術和方法,是治療晚期腫瘤和防止腫瘤轉移的一個首選方案。由于放療和化療的治療對患者的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傷害,不僅不利于患者的機體抵抗力的恢復,還可能把腫瘤患者僅存的抵抗力也一起摧毀。看到化療粒子的問世,他立刻看到這一新產品與放療聯合使用所產生的新的生命力。在腫瘤組織內植入化療粒子,通過瘤內緩釋藥物的高濃度的強大作用,能夠使腫瘤在有生物活性的組織里很快中毒死亡,同時立即開展腫瘤邊緣部分的精確放療(調強適形),這時的腫瘤組織就像套上了緊箍咒,無法向外蔓延生長了。在里應外合的微創綜合治療方案下,晚期的惡性腫瘤只能就范了。
這種新的治療技術和方案的實施,可以把晚期腫瘤患者的醫源性傷害降到最小,那些高齡的患者也是能夠承受的。由于化療藥物不是通過靜脈輸入的方式,而是局部直接植入的方式將藥物注入到瘤內,并在里面產生很高的藥物濃度,猶如在瘤內建筑了一個高濃度的藥物儲庫,這個藥物庫的儲藥量是靜脈給藥劑量能到腫瘤組織內濃度的幾百倍,緩釋定量地釋放的藥物不停地與腫瘤細胞作戰。眾所周知,在實驗室里開發出來的抗腫瘤藥物都是有效的,但在臨床應用時卻療效一般,這是因為99%的藥物在全身流動,能經過腫瘤內循環的藥物卻不到1%,患者接受了大劑量的抗腫瘤藥物的治療,使得正常組織也受到了化療藥物的巨大傷害。目前按照李玉主任的治療方案,患者對只是腫瘤內部大劑量化療藥物的植入幾乎沒有出現化療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大部分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李玉主任精心設計的腫瘤微創綜合治療方法挽救了許多晚期癌癥患者的生命,同時也贏得了患者的理解、尊敬和愛戴。在成績面前,他十分冷靜,因為他知道目前的治療方案離他追求的目標還很遠,他更希望有療效更快、更好、更安全的藥品能研制出來,李玉教授與其他同事共同學習和交流,在多年探索的新治療技術的基礎上共同搞出了新的瘤內注射劑,并申請了發明專利,得到了國家專利局的初審批準,并進入實質審核期。通過目前的初步動物實驗和病理檢查結果,證明該藥物在對其他臟器和系統幾乎沒有毒性的作用下,能在24小時內將腫瘤組織立即殺滅。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得到的是更加人性化的治療和關懷。該重大發明如果能迅速轉換成科技成果,將給眾多的肝癌和肺癌患者帶來新生和希望。
李玉主任有著很強的個性,做事十分執著,軍人的風度彰現無疑。他不溜須拍馬,更不做違心的事,由于他的這種剛直性格,自然也會得到各種不同的評論,我們從李玉主任那里常聽到的回答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2008年2月15日在沈陽軍區的《前進報》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他的感人事跡。正如文章中所說的:有一種責任叫風險,李玉教授在選擇個人風險與病患利益時,他都把醫生的責任放在第一,把治療效果看得更重。
(編輯/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