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綻放、萬物復蘇的春天翩然而至,人們盡情享受著陽光和拂面而來的暖風。但同時這又是個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時節,如何盡早做好防范呢?本期就請專家來談談這個問題。
隨著春天的來臨,出現呼吸道過敏的人會越來越多.陳老師便是其中一位。她近來總是感覺鼻子又癢又熱不斷打噴嚏。剛開始她以為是感冒了,就吃了些感冒藥,但癥狀越來越嚴重,一天到晚流鼻涕,晚上睡覺鼻子不通氣。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患上了過敏性鼻炎。
常見的過敏原有五大類
春天易發過敏性鼻炎主要與接觸過敏原的頻度有關。日常生活中,許多物質都可以成為過敏的誘發因素,可以是食物、藥物、特殊氣味和致病病原體等,另外,人的生理狀態改變,如妊娠也會導致變態反應的產生。概括說來,常見過敏原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吸入性物質 花粉、塵埃、冷空氣、動物毛屑、塵螨、汽車尾氣、烹調油煙、油漆(苯、甲醛)等。
食用性物質 牛奶、雞蛋、魚、蝦蟹、巧克力、可仁、蔥姜、醬油調味品等。
接觸性物質 陽光(紫外線輻射)理化試劑、化妝品、致病病原體(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
藥物因素 阿司匹林、心得安等一些易過敏藥物。
精神、生理狀態的改變、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運動、女性妊娠等
正確判別致敏物質過敏原很多,要確診致敏物質并不容易。醫生在診斷患者的呼吸道癥狀是否是因過敏而引起時,不僅需要患者能夠提供非常詳細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規律,還須經過仔細的檢查,進而找到免疫系統針對該物質所產生的抗體和相關物質,進而明確診斷。現在,還可以進行血液分析檢測,包括特異性變應原的檢測(血清抗體,炎癥介質)和過敏物質的篩選檢查(包含各種易致敏的食物、物品種類),幫助確認患者是對哪些東西過敏。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過敏原都可以通過儀器查出。過敏性鼻炎或變應性哮喘的患者,常有反復發作的病史,并且每次發作或多或少都有相似之處,比如季節的規律性、接觸某一類的特殊物質等。所以,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每次發病起因和過程,這樣也就可以在未發生或產生氣喘、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病狀的早期就進行積極的防治。
合理用藥才能控制癥狀
抗過敏藥物的種類很多,包括抗組胺和非組胺類藥物。抗組胺藥物以口服為主,有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等,胃腸道不適和鎮靜嗜睡的副反應較重。到上世紀末,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酮替芬、西替利嗪(仙特敏)、氯雷他定(開瑞坦)等,在保持抗過敏療效的同時,其不良反應也大大降低;而第三代藥物非索非那丁、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因無心臟毒副反應,現已用于呼吸道過敏的防治,左旋西替利嗪對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也是安全的。非組胺類抗過敏藥物以吸入給藥為主,如色甘酸鈉和尼多酸鈉,以及白三烯受體調節劑扎魯司特(安可來),對輕度過敏性哮喘緩解期的防治有益。
激素是抑制機體免疫的“殺手锏”,故作用往往是立竿見影。眾所周知,激素帶來的不良反應較大,全身用藥可導致肥胖、多毛、血糖升高和骨質疏松等危害。但是,鑒于其突出的高效特點,短期應用的“沖擊”并不足以產生這些嚴重的不良反應,患者不必憂慮。激素治療呼吸道過敏反應的另一有效途徑就是局部吸入給藥,使藥物能較快的直接接觸氣道黏膜,阻止過敏反應的發生。目前,吸入給藥是臨床推薦的用藥方式,以起效快和全身不良反應小為其突出優勢。藥物劑型有氣霧劑,干粉劑和霧化液三類,常用的如伯克納、博利康尼、普米克等。
此外,應用鼻黏膜減充血劑(麻黃素、腎上腺素)支氣管擴張劑(沙丁胺醇、抗膽堿藥物)等對于緩解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喘息癥狀有一定的對癥作用,但不可長期應用。
(編輯/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