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不平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有發泄的渴望,想找人傾訴一番。人們將令人煩惱、怨恨、悲傷或憤怒的事情發泄出來,就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種發泄和傾訴,是人們謀取心理平衡的一種需要。美國內戰時期,林肯總統曾寫信給他的一位鄉下的老鄰居,請他到華盛頓來,說有些問題要和他討論。這位老鄰居到了白宮后,林肯同他談了關于宣布釋放黑奴是否適當的問題。幾個小時后,林肯與他的老朋友握手道別,竟然沒有征詢他的任何意見。“談話之后他似稍感安適”,那位老朋友說。林肯并沒有要建議,他只是要一位友善的、同情的傾聽者,這樣他可以沒有任何壓力地發泄心中的苦悶。
傾訴,就是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是怒和哀,毫無保留地傾吐給對方。這是一種感情的排遣,也是一種心理調節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難免產生苦悶和煩惱。這些苦悶和煩惱如果長期郁積在心頭,就會成為沉重的精神負擔,損害身心健康。英國一位心理學家認為,積貯在心中的煩悶憂郁就像一種勢能,若不及時加以釋放,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一旦觸發即可釀成大難。若及時加以發泄或傾訴,便可少生病,保健康。
傾訴,是一種釋放不良情緒的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擺脫惡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傾訴的對象很多,既可以是足以信賴的親人,也可以是言無不盡的知己,還可以是素不相識的陌路人。
但傾訴并不是發泄惡劣情緒的惟一方式。寫信、寫日記,能使不良情緒在字里行間中得到排解;到室外打球、跑步、爬山、呼吸新鮮空氣,能使怒氣隨汗水一起流淌;嚎啕大哭,亦可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還可以到無人的曠野大聲吼叫,或者引吭高歌。另外通過情緒轉移的方式,或埋頭工作,或欣賞音樂、戲曲等,同樣能求得心理平衡。
(編輯/王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