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歐洲有人發現了三塊從天上落下來的石塊,許多好奇者紛至沓來,要一睹為快。但當消息傳到當時的科學中心——巴黎科學院時,那兒的科學家竟禁不住大笑不已,因為他們剛剛在不久前把一個“騙子”趕出大門。而那個農民出身的人竟然大膽地來向他們獻上“天上的石頭”!當然,這種低劣的伎倆哪能瞞過院士們的慧眼。為了杜絕今后再發生這種來騙取科學院獎金的事情,他們還特意派出了幾位科學家前往當地考察,幾天后,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石在地面,沒入泥中,電擊雷鳴,破土而出,決非天降!”1772年著名的化學家拉瓦錫公開說:“隕石是不可能存在的虛構之物,因為天上顯然是不可能有石頭的。”1790年,歷史竟又重演了一次:他們收到了一份來自加斯可尼的來信,信上除了有市長親筆簽名外,還有300多人聯名的來信,信中說7月24日晚9時許,有一塊大石頭從天上落在他們城市。院士們接信后眾口一詞:“加斯可尼人生來就是吹牛大王,他們的市長這次則是瘋了。”為此,他們莊重地通過了一項決議,表示要與這種天上有石頭的迷信思想作堅決斗爭。
甚至到19世紀時,美國兩位天文學家說,他們于1807年在康涅狄格州親眼見到一顆自天而降的隕星在落地后竟是一塊隕石!消息見報后竟讓當時的美國總統杰斐遜悖然大怒,不久這位名望甚高的64歲老人在一次公開演說中抨擊說:“我寧愿相信這兩位學者是在撒謊,也決不相信石頭會從天上掉下來。”要知道,杰斐遜總統本人也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在好幾個學科上都有所建樹,也是當時當之無愧的氣象學家、天文學家、古生物學家及考古學家,也是創建美國民主制度的奠基人,可見人們對隕石的誤解是多么的深呀。
1492年11月7日,有塊隕石落在荷蘭,埃因埃溫市教堂的圣徒們聞訊后,立即趕到現場,并把它“請”到了自己的教堂內,他們生怕這種“神器”會再次飛走,所以寧愿冒“大不敬”的罪過,竟用一條粗重的鐵鏈把它鎖在教堂的石柱上,后來一位神甫還專門對它題了一首小詩:“說起這石頭,無人不知曉;個個懂一點,誰也說不全。”
1514年9月7日匈牙利也有隕石光顧。當時人們仍然無法理解,所以人們把它當做“神的禮物”送到了教堂。消息不脛而走,于是人們紛紛趕來,不僅是那些善男信女心甘情愿地為它慷慨解囊,就是遠道慕名而來的人們也捐了不少錢財,讓神甫們賺了個缽溢盆滿,發了一筆小財。不過也有些煞風景的是,神甫怕這棵“搖錢樹”再次飛走,就不惜褻瀆神靈,也襲用20多年前的老辦法,把它用鐵鏈鎖了起來。
其實,隕石雖然來自太空,但既不是神物,也與人間禍福無關。它是一種很普通的自然天象,我國的史料上就有大量地確切記載,如古籍《竹書記年》中就有:“帝禹夏氏8年,雨金夏邑。”據考證,這是發生于公元前2133年的一次降于現河南穎川縣陽翟地區的一次鐵隕石雨,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隕石記錄。
到1976年止,全世界記載的隕石記錄共有3000次,其中我國占700多起。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已故的科普大家、第6742號小行星的主人卞德培先生,他生前對于隕石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和調查,發表了《我國已知隕石的初步統計》,1981年他的《中國隕石》一文也刊于美國的《Meteories》(隕星學),列出了67次隕石資料,也使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所編的《國際隕石目錄》長期所列的11次中國隕石增加到了50多次。
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我國第22次南極考察時,在格羅夫山地區發現的隕石竟達5354塊,其中還有一塊鐵質隕石(也稱隕鐵),而最大的單體重3.7千克,更讓人欣喜的是,他們還找到了一塊從月亮上來的“月亮隕石”(目前世界所知的這種月亮隕石一共才只有22塊),它重0.8克,大小為1×0.8厘米。加上以前幾次所搜集到的4480塊,使我國所擁有的隕石數達到了世界第三,僅比第二名美國少了46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