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2日,俄羅斯《觀點報》在題為《俄聯邦準備太空戰》的文章中報道說,俄航天軍司令弗拉吉米爾·波波夫金上將當天在莫斯科航展上宣布:“我們將會考慮把載人航天用于軍事目的。再過兩年俄航天兵將開始試驗新型導彈襲擊預警系統軌道集群。我們已經制定出一套完整計劃,但出于安全考慮現在還需要保密。不過兩年后在其框架內,航天兵將開始試驗整個系統的各種用途的新型太空設備。”“最好能擁有數艘修理飛船,它們的機動性應該比聯盟號好,備戰能力更強。”“我們正在自己境內建造新型雷達站,以擺脫對阿塞拜疆、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境內雷達站的依賴。然后我們將改進俄境內的所有雷達站。我們將竭盡所能,保證看到太空中所發生的一切。”這說明俄羅斯軍方正從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是即將研制載人軍用飛船,增添新的打擊手段;二是有步驟地改進地面觀測設備,希望能夠具備完整的太空監視能力。其目的是在不對稱的戰爭中實現太空戰備的優勢。
波波夫金上將說,他在航展上見到了俄羅斯重要的航天器生產商能源集團的新總裁洛波塔,雙方將共同研究載人航天技術的軍用問題。俄羅斯雖然在研制載人宇宙飛船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要實現其像飛機一樣的軍用編隊飛行并能隨時投入戰斗,顯然不是短期內就能夠辦得到的。即使是想擁有幾艘機動性能比“聯盟”號更好的載人修理飛船,也不是兩年時間就能達到的目標。俄專家認為,波波夫金設想的太空戰計劃的大部分任務將會依靠自動化設備來完成,載人飛船只能用于由航天員來校正未能展開的太陽能電池板或修理在軌衛星。打造這種太空軍用飛船也需要數年的時間。
至于在載人航天器上配備太空武器,蘇聯在禮炮號空間站上就已試過。蘇聯從1971年4月19日至1982年4月19日的10年時間中,曾經發射的禮炮1號~7號系列空間站,除了2號在太空解體外,其他6個均獲成功。它們先后接待過幾十批近百名航天員,其中最長的生活時間達二百多天。航天員除觀測地球、完成科研任務外,還進行軍事偵察活動。發射禮炮號時是不載人的,航天員是由聯盟號飛船送上空間站的。1974年6月25日,禮炮3號空間站升空運行,7月3日聯盟14號飛船發射上天,與其成功對接后,2名航天員波波維奇和阿爾秋辛順利進入站內,試驗站上儀器設備,包括能夠觀測到地表情況的長焦望遠鏡和適宜在太空中使用的手槍等個人武器,完成了一次16天的太空飛行。后來這種太空手槍的樣品還在軍方的博物館中展示過。
關于媒體報道的1973年5月11日蘇聯發射的宇宙-557空間站,北約稱其為禮炮3A空間站配備了一門GSH-23雙管旋轉機炮的說法,實際上是一艘試驗型無人飛船,但卻屬于發射失敗而墜毀。它不是空間站,所載武器亦未能進行試驗。這說明蘇聯也曾試圖在無人飛船上裝備太空武器并用遙控的方法進行啟動試驗。不言而喻,這類武器亦可裝在載人飛船上升空,由航天員進行在軌操作使用。問題是目前的聯盟TMA號載人飛船忙于國際空間站的建設,沒有剩余能力和飛行時間進行這類試驗。波波夫金上將所談的太空戰備計劃,很可能包含這一內容,只是到兩年以后才能付諸實施。由于飛船載重有限和飛行速度極高,該類武器發射的炮彈只有裝置制導系統方具威力。不難想象,它主要是用來對付和襲擊太空目標的。如果實踐證明其確實有效,那將使太空戰變得復雜起來和更難對付。
還有媒體認為,空中發射火箭亦屬波波夫金上將所設想的計劃內容之一。實際上,數年前俄羅斯就提出用大型飛機在空中發射火箭再由后者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的方案。這樣,既可不用地面航天器發射場,又能在空中選擇合適的位置和方向投放運載火箭,從而大大降低發射成本。俄羅斯還與印尼簽訂協議,準備使用此種方法為后者發射一顆衛星。具體辦法之一就是將運載火箭搭載在安124-100“魯斯蘭”重型運輸機上從高空發射,把衛星等航天器送入預定軌道運行。顯而易見,如將運載火箭頂端的航天器更換為戰斗部,那就成為導彈武器。這種空中發射導彈的方式,其機動性更強也使對方更難防御,更重要的是它能摧毀需要攻擊的太空目標,即襲擊預警系統軌道集群。
同樣令人關注的是波波夫金關于逐步放棄使用境外雷達站的表態。棄用阿塞拜疆和烏克蘭的雷達站乃是出于政治考慮,廢掉哈薩克斯坦的雷達站卻緣于其非常破敗,已無法使用。俄將在本國建立新型雷達站,以彌補關停上述雷達站造成的損失。新型雷達站名曰“沃羅涅日-DM”,其興建容易,操作簡單,耗能量低,可以安裝在國內任何角落,而不是非要建在輸電干線旁邊。與此同時,俄將不斷改進境內原有的雷達站,提高其工作性能。波波夫金強調:“我們將盡一切努力,將太空中的所有動向一覽無遺。”這種大大增強太空偵察能力的做法,顯然是為配合載人航天軍事化的進程服務的。鑒于后者距離實戰還有一段時間,提高太空監測設備性能的工作可能先行一步。
事有湊巧,兩天前的8月20日,俄《觀點報》報道,美國航宇局的專家們日前已設計出了一種攔截飛船,借助它發射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能夠改變可能會撞向地球的小行星的軌道,從而保護人類搖籃免遭天外來客的襲擊。預計這一項目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實現,首個攔截目標是2029年的“阿波菲斯”小行星。鑒于目前美軍正在謀求全球快速打擊能力,有媒體認為,美國攔截飛船項目很可能是“掛羊頭賣狗肉”,其真正目的是擴大美軍的作戰能力,值得人們警惕。緊接著俄羅斯就宣布了將載人航天技術用于軍事目的的計劃。兩個消息的出臺雖屬偶然,卻實屬必然。因為美、俄作為世界上兩個航天強國,一直在太空領域較勁。現在,它們都加速了邁向太空戰的前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