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入航天時代不久,美國和蘇聯就開始了太空領域的早期合作。1962年6月,兩國共同簽訂了第一個太空合作協議。根據這個協議以及以后的一些協議,兩國完成了包括交換氣象衛星資料和聯合通信實驗等合作項目。在此基礎上,兩國科學家們希望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于是,經過認真商討,兩國找到了一個結合點,即載人太空飛行的安全問題。
1970年春天,在蘇聯列寧格勒出席國際宇航聯大會的美國代表團觀看了一部名為《軌道受困》的電影。影片描寫美國航天員由于飛船故障被困在太空難以返回地球,最終依靠蘇聯航天員營救才得以脫險的故事。美國代表認為,影片表明了蘇聯希望與美國就軌道救援項目合作的愿望。恰在這時,美國阿波羅13號登月飛船發生了災難性事故,蘇聯當即向美國提供了艦船和飛機,成為協助救援活動的13個國家之一。通過這起事故,美蘇兩國進一步認識到太空救援合作的重要性。同時,美國注意到了蘇聯方面的積極態度。
阿波羅13號事故加快了美蘇太空合作的進程。美國航宇局局長佩恩提出了美蘇兩國聯合飛行的提議,即在太空軌道實現蘇聯聯盟號飛船與美國即將發射的天空實驗室的對接。1970年10月,美蘇兩國在莫斯科舉行正式會議,討論這一提議。誰知,會上一向表示愿意合作的蘇聯人卻非常不滿,美國人最初不明白怎么回事,后來才搞清楚,原來蘇聯專家認為天空實驗室體積較大,而聯盟號卻較小,讓這樣兩種大小不一的航天器對接在一起,等于向全世界宣布蘇聯航天技術不如美國。了解到這個原因后,美國做出了讓步,向對方介紹了和聯盟號飛船大小差不多的阿波羅飛船。對于這種載人登月用的飛船,蘇聯人十分熟悉。于是,兩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意見統一了。
就在兩國的聯合小組緊張協商聯合飛行的具體問題時,1971年6月30日蘇聯飛船也發生了一起災難性事故:聯盟11號飛船在返回地球時,3名航天員因座艙減壓不幸死亡。這起事故為即將開始的太空合作蒙上了一層陰影。好在美國的態度沒有改變,1971年11月底,美國專家組前往蘇聯,繼續研究聯合飛行的技術問題。
1972年4月5日,經過兩年多的接觸和討論,兩國專家達成了太空合作的17點協議。5月24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和蘇聯總理柯西金,在莫斯科正式簽署了《關于以和平目的開發和應用外太空的合作協議》。協議規定,美蘇商定的飛船聯合飛行將在1975年進行,內容為“一艘蘇聯聯盟號飛船和一艘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的對接,并載航天員到對方飛船中拜訪”。當天,美國航宇局局長向外界公布了這條新聞。至此,美蘇兩國首腦和專家實現了“地球上的握手”,為3年后兩國航天員在太空實現“軌道上的握手”奠定了基礎。
握手,是人類見面或分別時的一種禮節性舉動。人們在地面上握手非常簡單,只要彼此把手伸向對方,然后握在一起就行了,可是要想讓兩艘宇宙飛船在太空“握手”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要實現美蘇兩國飛船的“握手”更是難上加難,因為兩個國家的載人航天技術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僅高度保密,而且各行其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這給飛船聯合飛行帶來很大障礙。
為了排除這些障礙,在1972年5月到1975年7月,兩國專家先后會見20多次,共同進行了11項試驗,先后解決了兩種飛船5個方面的相容性問題。
為使飛船對接,首先必須使它們能夠在太空中彼此找到對方,并測出相互間的距離。雖然聯盟號和阿波羅號飛船的測距與交會裝置原理相同,但它們的特點和操作方法卻存在很大差別。為了節省時間,專家們沒有重新研制這種系統,而是讓阿波羅飛船保持不變,僅修改了聯盟號飛船的設計。由于聯盟號飛船的光學特性不符合阿波羅號飛船的要求,必須把它的外表變成乳白色,但是這樣將打亂飛船內部的溫度條件,最后專家們決定把聯盟號漆成部分白色加部分綠色,同時還在聯盟號裝上了白色閃光燈。經過這樣的改動后,阿波羅號飛船的航天員能夠比較容易地發現聯盟號飛船。
專家們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對接裝置的相容性問題。盡管美國早在1966年就利用雙子星座8號飛船和阿金納火箭,實現了世界上首次由航天員完成的交會對接,蘇聯也于1969年用聯盟4號和5號飛船實現了兩艘飛船的對接,但是兩國的飛船卻無法直接實現太空握手,因為它們的對接裝置差別太大。為了研制一種新的對接裝置,美蘇兩國專家們分別舉行了10次會議,最后采納了蘇聯專家提出的環-瓣結構。對美國來說,這種結構好是好,但必須對阿波羅飛船進行“傷筋動骨”的修改。為了避免花費時間和金錢再進行大量試驗,美國專家特地制造了一套專門用于對接的密封過渡艙。它的一端采用美國原有的對接形式,與阿波羅飛船指令艙頂端連在一起;另一端采用新的環-瓣結構,用于與聯盟號飛船對接。
對接密封過渡艙的研制成功,同時解決了令專家們頭痛的另一個問題。長期以來,為了保障航天員的生命,聯盟號座艙一直充填氮氧混合氣體,而美國卻是充填的純氧氣體。有了密封過渡艙,生命保障系統的相容性問題得到了解決。
為了不讓航天員從聯盟號進入阿波羅飛船前在過渡艙呆太長時間,蘇聯專家克服了技術上的許多困難,特地使聯盟號的氣壓降低了三分之一。蘇聯的這一友好合作的舉動,不僅使美國專家簡化了對接裝置,節約了制造費用,還為兩國航天員的互訪提供了更多時間。
除此之外,還先后解決了通信和飛行控制與組織機構和飛行程序兩大相容性問題,并完成了6次共計700小時的航天員訓練,以及6次飛行控制人員的訓練。
參與“太空握手”的兩艘飛船分別命名為阿波羅18號和聯盟19號飛船。
1975年7月15日,蘇聯拜科努爾發射場迎來了繁忙的一天。格林威治時間12時20分,一枚巨大的聯盟號火箭載著聯盟19號飛船從發射臺上騰空而起。和以往進行的許多次發射不同,蘇聯電視臺對這次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大約有一億多蘇聯人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聯盟號火箭噴著烈焰和濃煙拔地而起的情景。另外,美國駐蘇聯大使和美國航宇局副局長還被允許在發射場觀看這次特殊的太空飛行。
聯盟19號升空7個半小時以后,一枚美國的土星1B型火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將阿波羅18號飛船送入太空。在此后兩天多的時間里,聯盟19號和阿波羅18號兩艘飛船,按照聯合飛行文件規定的程序正常飛行,等待對接時刻的到來。
經過51小時49分鐘的飛行后,阿波羅18號和聯盟19號在漆黑的太空中緩緩駛向對方,最后成功地實現了對接,像兩只大手一樣緊緊地握在一起。接著,兩國航天員開始互訪。當對接過渡艙的艙門一打開,兩位飛船指令長——列昂諾夫和斯坦福德的手就熱烈地握在一起。列昂諾夫用英語對斯坦福德說:“很高興見到您?!比澜绲碾娨曈^眾興奮地看到了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畫面。
在第一次歷時10個小時的互訪中,兩國航天員相互交換了國旗,并收到了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發來的賀電。賀電說:“我以蘇聯人民和我本人的名義,對你們完成的這一重大事件:蘇聯宇宙飛船聯盟19號第一次同美國阿波羅18號飛船對接表示祝賀?!泵绹偨y福特也親自和航天員通了電話。他說:“先生們,讓我對你們的辛勤工作和你們在第一次聯合飛行前的全部準備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所有在華盛頓,在美國的人都在向你們成功地完成了交會和對接任務表示最熱烈的祝賀。我最衷心地祝愿你們成功地完成聯合飛行其余的全部任務。”
7月18日,即第一次互訪后的第二天,兩國航天員開始第二次互訪。當飛船飛經蘇聯伏爾加格勒上空時,蘇聯航天員庫巴索夫面對電視攝像機,向美國航天員布蘭德回顧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在這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斗?;ピL快結束時,斯坦福德向蘇聯觀眾轉達了美國人民的良好祝愿。他說:“……我們為能在這里進行第一次國際太空飛行感到非常幸福。”
此后,兩國航天員又進行了兩次互訪,他們像一個友好大家庭的成員一樣,一起進行科學實驗,一起表演電視節目,一起回答兩國新聞記者們提出的問題。兩國航天員聯合進行的科學實驗共有5項,包括人造日食實驗、帶狀菌生物節律實驗、微生物交換實驗和紫外線吸收實驗。
經過6天飛行后,阿波羅18號和聯盟19號飛船彼此松開了緊握在一起的“手”,帶著32項令人滿意的科學實驗結果滿載而歸。7月21日,聯盟19號首先脫離軌道飛向地球,最后在蘇聯哈薩克斯坦地區安全著陸。7月23日,阿波羅18號飛船也再入大氣層,濺落在夏威夷西邊的太平洋洋面上。然而,阿波羅18號未能善始善終,由于航天員的失誤,致使四氧化二氮有毒氣體在飛船濺落前涌進座艙,3名航天員處于昏迷狀態,被送進醫院救治。
這次太空“握手”的成功受到了全世界的贊譽,因為它對世界航天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它既緩和了長期以來美蘇兩國間你爭我奪的太空競賽,又為航天員救援行動的技術手段進行了有益探索,為航天器對接實現國際標準化打下了基礎,也為20世紀90年代美蘇開展的太空“第二次握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它為未來世界范圍內的國際航天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成為國際空間合作的一個閃光起點,為人類聯合載人行星飛行開辟了廣闊前景。正如聯盟19號指令長列昂諾夫在聯合飛行中對電視觀眾所說的那樣:“我們航天員不僅在一起協同工作,而且變成了好朋友。我相信,我們的共同工作和友誼在這次飛行之后會繼續下去。我同樣相信,這次飛行打開了通向我們兩國進一步合作的友誼和道路。我們的聯合飛行只是未來更大的太空合作的開端?!?/p>
穿過“冷戰”的鐵幕,美蘇兩國的航天員終于走到一起,描繪出太空合作的第一縷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