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公司獲得捕鯨叉Block III導彈升級合同
據簡氏國際防務評論3月1日報道,波音公司獲得美海軍空中系統司令部(NAVAIR)授予的價值7370萬美元的系統設計和發展(SDD)合同,將使美國海軍RGM-84D和AGM-84D捕鯨叉Block 1C反艦導彈系統升級為改進的捕鯨叉Block III標準型。
捕鯨叉Block III導彈提高了現有庫存捕鯨叉導彈的精度。其具體改進包括:提供了GPS導航,加強了在瀕海環境下的目標選擇能力,以及導彈在飛行末段的控制能力。
升級計劃完成后,公司將會向美國海軍交付800枚面射型及空射型增強的捕鯨叉導彈,以及50套艦載發射系統。面射型捕鯨叉Block III將于2011年早期達到初始作戰能力,空射型則要等到2012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雨絲)
雷錫恩公司寶石路炸彈備受青睞
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美國雷錫恩公司宣布,在今年1~2月,公司已獲得雙模增強型寶石路II和寶石路II炸彈的訂單,總價值為1億美元。
合同具體還包括武器集成及大量組件,預計該合同將于2009年完成。這一最新武器將給使用者提供遠距離打擊能力。
另外,公司還希望在不久后開始交付空爆(HoB)型寶石路炸彈。HoB型可通過飛機武器接口,在多個可選擇的高度上使用。
英國空軍特殊的寶石路IV具備HoB能力,預計2008年底完成該武器的試驗,不久后實施交付。丹麥、加拿大等國家已經訂購了HoB型寶石路炸彈。
(雨絲)
印度為載人太空任務撥款10億盧比
2月29日,印度政府撥款10億盧比(0.25億美元)發展載人太空任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已經提交載人太空飛行議案,預計未來十年進行。科學家們認為載人任務總成本大約1000億盧比(25億美元)。
2008~2009年印度航天部門共計收到407.4億盧比(10.185億美元)撥款,比上一財年的329億盧比(8.225億美元)增加了78.4億盧比(1.96億美元)。除了載人航天任務,財政部長還為太空返回艙試驗-2撥款1億盧比(0.025億美元),該任務有望近期發射。
一項大額預算撥款給了印度太空技術研究所。該研究所2007年成立,暫時在Vikram Sarabhai 航天中心開展工作。
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的撥款從去年的9.4億盧比(0.235億美元)大幅增加至27億盧比(0.675億美元)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將為該系統發射7顆衛星,它被看作是印度的GPS。(航信)
美國考慮采用AHW替代常規三叉戟導彈
據簡氏導彈與火箭報道,美國曾設想將常規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SLBM)用于近期全球精確打擊,但美國戰略司令部(STRATCOM)建議用先進高超聲速武器(AHW)作為其替代品。AHW原型的飛行試驗將在2010財年進行。
AHW是一項技術論證項目,由美國陸軍空間和導彈防御司令部項目辦公室負責。美國國會在2008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向該項目增加了4170萬美元的資金,此前在2007財年和2006財年已向該項目分別提供了890萬美元和150萬美元的資金。根據武器控制條約,其項目狀態等問題仍未解決,因而AHW目前處于技術論證階段,而不是形成作戰能力。
依照目前的構想,AHW將使用高速兩級助推器,助推器可能與地基攔截彈所用的類似,飛行高度能達到100千米。此后AHW將以高超聲速滑行,在接近目標的過程中高度減至50千米,并進行末段機動。AHW攜帶能夠末段制導的400千克彈頭。(雨絲)
巴基斯坦試射具有核能力的導彈
據每日防務報道,巴基斯坦于2月13日成功試射了一枚短程彈道導彈。這枚型號為哈特夫-3的彈道導彈射程為290千米。巴看守政府總理蘇姆羅表示,巴基斯坦對擁有戰略部隊和使巴具有強大核威懾能力的科學機構感到驕傲。他說,巴主張南亞地區和平,并致力于保持常規和非常規力量的威懾力,以滿足加強國防的需要。(雨絲)
響尾蛇近程空對空導彈開始應用于美海軍武器系統用戶項目
據雷錫恩公司報道,雷錫恩公司AIM-9X響尾蛇近程空對空導彈開始在美國海軍武器系統用戶項目中應用。海軍武器系統用戶項目重點強調作戰人員先進的戰術應用,AIM-9X的應用標志著該武器系統已經發展成熟。過去8年,美國海軍和空軍發展和使用測試團隊對AIM-9X進行的發射次數超過137次。
2007年底的AIM-9X測試證明,該系統是一種成熟的系統。在測試中,AIM-9X由美國海軍第83戰斗機中隊的F/A-18C“大黃蜂”進行發射,用于攻擊QF-4大型目標機,最后導彈成功地導向目標,實現所有基本的測試目標。(雨絲)
見證火星雪崩
2月19日,美國航宇局火星偵察軌道器(MRO)的高分辨率照相及科學實驗相機(HiRISE) 對火星進行季節性跟蹤變化拍攝時,意外地拍攝到火星北極雪崩場景:高聳的斜坡底部出現翻滾著的棕褐色氣團,在斜坡上冰層和灰塵像瀑布一樣崩潰瓦解。發生雪崩的地區位于火星北極84度的一個條狀地形,其寬度為6千米,長度至少為60千米。像這樣的雪崩事件是否在火星上經常發生尚需要繼續跟蹤觀測。此前人們看到的都是數百萬年來一直未曾變化的火星地形結構。(江山)
美國完成Spike制導導彈演示驗證試驗
今年2月12日,美海軍空戰中心武器分部(NAWCWD)在中國湖成功進行第4次Spike制導導彈演示驗證試驗。本次試驗模擬Spike導彈從無人機上發射,并首次使用了NAWCWD開發的無人機機載火控系統(AFCS)。
試驗中,Spike導彈從中國湖的一座小山上發射,擊中了約2.4千米外的時速32千米/小時的目標。AFCS利用那個無線數據鏈在Spike導彈和遠程武器控制系統之間建立通信,以指揮導彈進行目標獲取、跟蹤和發射。
Spike導彈是世界上最小型的制導導彈,長約63厘米,直徑5.71厘米,重約2.4千克。Spike導彈造價約5000美元,是目前最廉價的制導導彈。(雨絲)
美導彈防御局為地基中段防御考慮新戰略
據簡氏導彈與火箭報道,美國導彈防御局(MDA)計劃修改地基中段防御(GMD)項目,該項目是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MDA尚未作出任何決定,但正考慮一些選擇方案,包括選擇一個新的主承包商,把該項目分解為8個不同的工作計劃。MDA的發言人表示,一旦確定如何修改該項目,MDA將在隨后幾個月內發布公告。(雨絲)
MEADS采用PAC-3 MSE導彈
據簡氏導彈與火箭報道,北約擴展中程防空系統(MEADS)管理局決定采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PAC-3分段增強型(MSE)導彈作為美國、德國和意大利三國合作研制的MEADS的基本型攔截彈。
MEADS管理局授予了MEADS國際公司(MI)一項價值6600萬美元的合同,用于將PAC-3 MSE導彈融入MEADS的設計中。
MEADS最初計劃采用低成本型PAC-3導彈,2007年年中已開始進行PAC-3 MSE導彈的集成工作。PAC-3 MSE導彈采用更大的高性能固體火箭發動機,升級了制導軟件,加大了彈翼,適用于目前的PAC-3發射裝置。這些改進使導彈射程提高了50%,提供了更大的機動性,可滿足攔截更快和更先進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需要。PAC-3 MSE導彈還將配備改進型殺傷增強裝置,從而提高導彈對抗飛機目標的殺傷概率。在初步設計評審階段調整導彈類型有利于將風險降至最低。(雨絲)
俄今年將進行11次洲際導彈試射
俄軍計劃在2008年進行11次戰略導彈的實彈訓練發射和試驗發射。有分析指出,在美國加緊部署東歐導彈防御系統的時候,俄羅斯進行實彈訓練發射和試驗發射是向美國的示威。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表示,在今年的發射計劃中將包括RS-12M、RS-18和RS-20三種導彈,以檢驗延長其服役期的可靠性,其余的發射將是為了檢驗新式導彈的性能或用于發射衛星的退役洲際彈道導彈的可靠性。
俄羅斯戰略火箭兵今年將得到11枚最新式的發射井型和機動型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計劃在今年完成第5個發射井型白楊-M導彈團的裝備工作,并開始裝備第6個團,還計劃完成第一個機動型白楊-M導彈團的裝備工作,并開始裝備第二個團。(雨絲)
雷錫恩公司完成拉姆Block 2導彈的風洞試驗
據雷錫恩公司網站報道,雷錫恩公司與美國海軍以及美國航宇局(NASA)合作完成了一次拉姆(RAM)Block 2導彈的風洞試驗。
此次試驗是在位于加利福尼亞的NASA艾姆斯中心風洞試驗場進行的。在四周半的時間內進行了164小時的試驗,共收集了超過500G的空氣動力數據。RAM Block 2導彈處于系統設計和研制(SDD)階段,目前主要對導彈的運動特性進行改進。(雨絲)
印度將試射潛射導彈
印度2月18日宣布,即將實施可掛載核彈頭的潛射導彈的首次試驗。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稱,已做好此次試射的準備工作,具體實施還要等待政府的批準,導彈將從架設于水下的發射裝置中發射。該導彈被命名為K-15,射程700千米。
試驗結束后,K-15導彈將被集成至印度正自行建造的核動力潛艇。此外,DRDO科學家還將進行射程達4000千米的烈火-3彈道導彈的試驗。目前,印度政府已經批準了一項價值6.25億美元的導彈項目,該項目由印度和以色列聯合實施,旨在為印度海軍制造艦空導彈。
如果此次試驗獲得成功,則標志著印度成為繼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中國之后具備空中、陸地、艦上、水下發射導彈的能力。(雨絲)
印俄聯手研發布拉莫斯-2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布拉莫斯航空部門首席執行官稱,印度已經著手布拉莫斯-2反艦導彈的設計和研發工作。該項計劃有超過20家俄羅斯的研究院所和工業機構以及眾多的印度相關企業參與聯合研發。新一代超高音速導彈將達到5馬赫~7馬赫。
印俄聯合團隊在未來5年中將同時展開不同型號布拉莫斯導彈的研發工作。印度和俄羅斯政府都給與了適當的資金和支持。
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第一次成功發射是在1999年。此超音速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可達2.8馬赫,已經裝備于印度海軍和陸軍。
布拉莫斯導彈是印度現有的多平臺發射導彈,它可以通過艦對艦、陸對艦以及陸對陸等多種形式發射。另外,其潛射型號已經完成,但其發射平臺尚沒有準備好。印度空軍還缺乏相應的空射武器平臺。海軍不久將試驗圖-142偵察機,期望該機能適應該導彈的發射。最終,布拉莫斯導彈可能將整合入蘇霍伊設計局的蘇-32型戰斗機系統之內。
(雨絲)
英美將向月球發射穿透器
英國和美國科學家正在探討聯合實施一項探月任務的計劃,準備利用一個月球軌道器向月面發射類似于導彈的多個穿透裝置。該計劃全稱為“月球輕型內部與通信實驗”(MoonLITE,又稱“月光”)衛星。按計劃,英美會把一顆衛星送入繞月軌道,衛星入軌后,將向月面發射3~4個裝有科學儀器的射彈;射彈將嵌入月面以下的淺層??茖W家說,“月光”將會發回有關月球構造的重要信息,如月核尺寸和月震活動的起源,并為試驗未來無人或載人探測器所需的空間通信網絡提供機會。但是在做出是否要實施這項擬議中的計劃之前,英美兩國需要進行大量論證和估算所需費用。(江山)
印度公開阿斯特拉導彈試驗時間表
據簡氏導彈與火箭報道,印度計劃于今年3月或4月開始進行阿斯特拉超視距空空導彈的系留飛行試驗。試驗中,導彈將處于不同的速度和高度,飛機將按照預先的計劃進行機動飛行。試驗結束后,導彈的機械和電子兼容性將得到驗證。
阿斯特拉超視距空空導彈的實彈發射計劃在今年10月或11月進行。今年年底導彈將集成于Tejas輕型攻擊/教練機和Su-30多功能戰機上,并于2009年年初集成于米格-29和幻影-2000戰斗機上。阿斯特拉導彈將于2010年完成開發工作,2011年服役。
歐空局擬打造
數據中繼星座
為保持歐洲的獨立性,并改善“歐洲靜地導航重疊業務”這一“伽利略”的增強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歐空局準備向其成員國建議興建一個“歐洲數據中繼衛星系統”(EDRSS)。該系統將是一個由3顆靜地軌道衛星構成的星座,首顆衛星擬于2012年發射。日前升空的歐空局的“自動轉移飛行器”(ATV)貨運飛船將采用美國的“跟蹤與數據中繼衛星系統”(TDRSS),但著眼于未來,歐空局傾向于建設自己的中繼系統。歐空局已在利用其“阿蒂米斯”衛星進行數據傳輸,但該衛星只是一顆試驗衛星。新的中繼系統有望采取公私合營的管理體制,由商業運營商向有關機構和私營用戶出售數據傳輸服務。除支持國際空間站利用和未來ATV運行所需的數據傳輸外,新系統也可能用于軍事目的。
歐洲擬建“月球方舟”
一旦地球文明在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毀滅,幸存者將如何進行復興?歐洲科學家計劃把有關人類生命和文明的信息深埋于月球,以備指導幸存者重建文明。
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一次專家會議上,與會者討論了有關在月球建立人類文明信息儲存庫的的事宜。這個儲存庫將利用太陽能工作,必須埋于月球巖石之下,以便避免因極端溫度、射線和真空等月球環境因素而受損。根據設想,放置在月球上的信號發射器將把信息庫中數據以阿拉伯文、中文、英語、法語、俄羅斯語和西班牙語多種語言不斷發送至地球上的信號接收裝置。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或突發大規模核戰造成地球毀滅,幸存者可通過接收器獲得“月球方舟”送來的“救命指南”。如果地球上的信號接收器全部被毀,月球上的發射器也不會停止發送數據,直至地球人制造新的接收器。專家打算2020年前在月球上建立第一個信息庫,用作實驗和試用,2035年正式建立信息庫。
(陽光)
印度宣布終結本國一體化導彈發展計劃
據簡氏導彈與火箭報道,印度國防研究與開發組織(DRDO)宣布,終結已進行了24年耗資4.4億美元的一體化導彈發展計劃(IGMDP),終結該項目的主要原因在于技術困難、成本超支以及時間拖期。
DRDO負責人表示,DRDO今后將尋求國外合作者以及本國的私營公司來重新設計該項目。目前IGMDP項目包括5種導彈系統,正在服役的有2種。他還稱,與過去花費20多年的開發時間相比,現在只需5到6年的時間來開發一種導彈系統,這主要是由于過去的技術轉讓限制已不存在。(雨絲)
“尤利西斯”將“退出歷史舞臺”
“尤利西斯”1990年由航天飛機發射,是研究太陽兩極上下空間環境的首個探測器,全部探測任務由歐空局和美國航宇局聯手實施。它傳回的大量數據永久改變了科學家對太陽及其周圍空間影響的看法。到目前為止,“尤利西斯”服役時間已達到預期壽命的近4倍,可能將在一兩個月內因再也無法耐受惡劣的環境而“退出歷史舞臺”。它處在繞太陽運行、周期6年的軌道上,最遠處達到木星軌道。飛離太陽越遠,探測器溫度就越低。當溫度降至2攝氏度時,探測器上的肼燃料會凍結,使燃料管路堵塞,從而使探測器無法再機動。但因探測器上裝有加熱器來保持工作溫度,所以此前這不是什么問題。探測器靠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來供電。在過去17年多里,它的供電能力逐步下降,現已不足以讓通信、加熱和科學設備同時工作。為此,項目團隊決定暫時關掉主發射機,以省出60瓦電力,供科學儀器和加熱器使用。但不幸的是,在1月份首次試用該辦法的過程中,當團隊想重新打開發射機以把數據發回地球時,卻無法重新打開無線電發射機的電源。由于屢試不成,他們認為發射機很可能無法恢復工作。(陽光)
美新火星車可能推遲上崗
由于大氣進入防熱罩設計上的問題,美國航宇局原定于2009年發射的“火星科學實驗室”(MSL)探測器可能會推遲到2011年。該探測器采用新式著陸技術,并由小型核反應堆供電,使其能在火星表面上更快地行進和攜帶更大的有效載荷。由于項目本身的冒險性質,該項目遇到了一些挫折和超支問題。最新的問題集中在保護著陸器免受大氣進入時的極端熱環境影響的防熱罩上。原始設計采用與航天飛機外掛燃料箱防熱罩類似的防熱罩,但工程人員在試驗中發現,這種防熱罩可能會出現嚴重破損。目前美國航宇局已決定改用強度更高的一種防熱罩,類似于2006年將彗星樣品送回地球的“星塵”探測器所用的那種,新防熱罩將需要再花費3000萬美元。該項任務的費用已達18億美元,超出原先的預算1.65億美元。(江山)
太空中的2500年
1963年,由波音公司制造的世界首顆地球同步軌道(GTO)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在其后的45年間,波音公司制造的260多顆軍事和商業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為人類提供服務的時間累計超過2500年。目前世界上現役的250顆GTO衛星中有三分之一是由波音公司制造的。
雷錫恩公司獲得 “標準-3”導彈生產合同
美國雷錫恩公司系統公司獲得10.156億美元的成本加激勵合同,為美國生產75枚SM-3 Block IA導彈以及27枚對外軍事銷售型SM-3 Block IA導彈以支持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合同的預計完成時間為2012年2月。2007財年研發以及對日軍事銷售資金將被用做啟動資金,修訂合同將增加9279萬美元。(雨絲)
英公布民用航天戰略
2月14日,英國公布了題為《英國民用航天戰略:2008~2012年及更遠》的新民用航天戰略。主要內容包括:繼續參與對地觀測、空間科學和通信發展項目;在牛津郡的哈韋爾建設一座國際航天設施,重點從事氣候變化、無人空間探測和應用項目;更緊密地參與國際上有關未來月球、火星和更遙遠太空空間探測架構的計劃;設立“國家航天技術計劃”,支持發展新的創新技術和服務。
英國于1986年決定不參加載人航天任務,近來,英對此正在重新考慮,對英國參與載人航天的各種選項的評審將在年內或明年完成。但從近期來說,英國有可能仍把重點放在無人空間探測上。英國以往的一些航天項目是與歐空局或美國航宇局聯合進行的。新公布的戰略文件稱,英國也在探討與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其它“新崛起的航天國家”開展合作的可能性。(陽光)
宙斯盾開放式體系結構
完成導彈發射試驗
據簡氏導彈與火箭報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宙斯盾開放式體系結構武器系統在白沙導彈靶場(WSMR)首次成功從美國海軍名為沙漠之舟的試驗設備上發射了一枚標準-2防空導彈。為達到此次實彈發射試驗的要求,試驗設施進行了持續的改進,此次試驗是最新改進型火控系統和Mk 41垂直發射系統的首次試驗。
火控系統采用了宙斯盾開放式體系結構系統武器控制、通用傳感器和跟蹤系統服務、SPY-1雷達以及指揮決策計算機程序模塊,它將作為海軍巡洋艦改進項目的一部分安裝在裝備宙斯盾系統的巡洋艦上。Mk 41垂直發射系統最早裝備于美國平可尼號驅逐艦DDG91。(雨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