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確有點寒磣,我擁有的一臺收音機,還是32年前托人走后門在湖南懷化五金商店購買的。這臺收音機跟隨我?guī)资辏彩俏覀兘Y(jié)婚的唯一物證,可以說是我們婚姻關(guān)系的見證人。至今我們還在使用,而且音質(zhì)如初。說起這臺收音機,還得追憶到32年前的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
1975年初,“文革”初期的革命熱潮早已退去,但普通老百姓的貧窮仍未能改觀。當(dāng)我與戀人準備結(jié)婚時,家是一個什么樣的模式,也弄不明白。我們只知道應(yīng)該增添幾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物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轉(zhuǎn)一響”,沒有這些東西好像就不成一個家庭似的。
然而,我們什么都沒有,只有我們兩個人的行李合在一起,就算組成一個家庭了。所以,我們想無論如何也應(yīng)該先買一臺收音機。但在當(dāng)時當(dāng)?shù)兀ㄎ覀兤嚩狇v湖南靖縣)即使有錢都很難買到東西,更不用提“三轉(zhuǎn)一響”了。經(jīng)多方打聽后,我給駐懷化的材料采購員廖銀章打電話,請他給予幫助。
大概在8月份左右,他托一位駕駛員把我想買的收音機給帶了回來。還真不錯,是上海產(chǎn)的“紅燈牌”兩波段電子管收音機。這是我們結(jié)婚時唯一增添的奢侈物,不管怎么說,我們的“一響”是有了。
記得70年代有首很流行的歌:“一表人才,二老歸天,三轉(zhuǎn)一響,四十平方,五十工資,六親不認,七尺男兒,八面玲瓏,煙九(酒)不沾,十分聽話”,今天看來好笑,但那時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收音機幾大件的確都是結(jié)婚必備的,少哪件都不行。如今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在當(dāng)年可都是高檔貨,為買這臺收音機,用去了我們兩人一個多月的工資。
有了這臺收音機,從早上起床到下班后,我們幾乎天天都要收聽,它成了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嗜好和相依為命的好伙伴。
如今,這臺收音機還伴隨著我們,每天都要打開它收聽新聞。
(責(zé)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