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749.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533(2008)06-0271-03
當今世界,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際關系日趨微妙、復雜化,人們普遍感到疲勞。體力勞動者體力累,而腦力勞動者則在心理上感到更累。心理壓力大是導致抑郁癥的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前,常人往往認為窮人容易患抑郁癥,而如今,很多社會現實告訴我們:“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中的抑郁癥患者也不少,連央視著名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同志也不幸被圈進抑郁癥患者的隊伍。他在美國伊麗沙白#8226;斯瓦多著、上海中年女作家王安憶譯的《我的抑郁癥》一書的序言中談到:“抑郁癥離我很近,近得像親兄弟。書上描繪的大部分病癥我都具備了,還有即興發揮的部分。差不多有四五年的時間,我抑郁并活著。……我就是高興不起來,滿腦子都是極限運動。抑郁癥病人有多苦,不說也罷。”小崔同志還語重心長地提醒人們:“要警惕目前涌動的抑郁泛濫的現象。”
抑郁癥是一種心理疾病,可以治愈,但也可能會有反復。抑郁癥患者的最好結果是通過積極治療得到康復;最壞結果就是以自殺方式結束生命,因為人在心理壓力極大而無法宣泄,造成萬念俱灰思想狀態而得不到救助的情況下,極有可能走上不歸之路。著名影星張國榮跳樓自殺,某些電臺的情感熱線主持人自殺的社會新聞也時有所聞。據前些年的統計,我國大陸每年自殺人數約達28.6萬人,約200萬人自殺未遂。在這些自殺的人中,抑郁癥患者就占了相當的比例。
對抑郁癥有所認識,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才有可能沖出陰霾的濃霧,迎接燦爛的陽光。
1 何謂抑郁癥
抑郁癥的概念和診斷標準種類繁多,目前常用的有CCMD-3(《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DSM-IV(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和統計手冊》第4版)和ICD-10(《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和RDC(《研究用診斷標準》)。根據CCDM-3的診斷標準,抑郁發作是指以心境低落為主,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
從癥狀標準的角度來判斷,抑郁癥以心境低落為主,并至少有下列之中4項: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2)精力減退或有疲乏感;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欲減退。
一般來說,抑郁癥患者的癥狀會持續幾周、幾月甚至幾年或更長的時間。
2 抑郁癥病魔正向“白骨精”襲來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有關資料表明,全世界有1.2億~2億人受此疾病困擾。在中國,估計有2 000萬~5 000萬抑郁癥患者。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郁癥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二大負擔疾病。同時,嚴重的抑郁癥患者中有15%的人可能自殺而死。
人類進入21世紀,隨著競爭的激烈和工作節奏的加快,抑郁癥除了困擾經濟拮據的城市平民和經常感到“看病貴、看病難”的農民外,還越來越明顯地、快速地向“白骨精”襲來,使他們中的一些人感到心理疲勞、焦慮、緊張和郁悶。
2.1 抑郁癥的易感因素和易感性格
哪些人更易患抑郁癥?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童年時代的烙印是難以忘懷的,它對整個人生會產生很大影響。童年時有過不幸遭遇,或因家庭環境(如父母特別嚴歷、固執或粗暴)諸因素,長時期處于被壓抑狀態,在成年后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明顯大于普通人群。有些人的童年雖然經濟上很優越,消費水平明顯高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但卻不能像同年代的兒童那樣不受約束地盡情玩耍,或雖然居住面積很大,但卻是高樓深院,與外界接觸少,同樣會使兒童感到孤獨。這種心理感受即使在成年以后也會隱現,特別是在不順利的時候。
從出生季節來分析,國際上的許多調查研究結果顯示,1~3月份出生的人,發生抑郁癥的可能性明顯高于其他3個季度出生的人。
遺傳因素同樣不能忽視。有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的子女中,抑郁癥的發生率顯著高于一般人群。
有關的回顧性調查還發現,妊娠婦女若在懷孕期間情緒不良甚至心境惡劣,所生子女患抑郁癥的危險因素高于普通人群。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對抑郁癥的易感性格作了研究,他們認為,下列性格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癥:
焦慮(回避)性格——具有此類性格的人,平時喜歡有秩序性、規則性的節奏感。比較勤勉,有良知,責任心強,期望工作準確、嚴謹,有完美主義、一本正經、要求標準高等傾向;在與他人交往中怕有沖突,希望相安無事,寧愿自責也不愿冒犯他人。
強迫性格——一本正經,專注,熱情飽滿,有完美主義傾向,有強烈的正義感和義務感,具有這種性格的人,往往在遇到壓力、遭受挫折時,容易產生疲勞感,并有失眠等癥狀。由于執著、追求完美,往往面對身心疲勞的客觀狀態,也不愿意停止其追求,通常在達到疲勞極限的時候,陷入抑郁和焦慮狀態。
自戀型人格——通常對批評感到憤怒、恥辱;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等有非分幻想;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渴望持久的關注和贊美;有很強的忌妒心。這類人普遍性格內向、冷漠。
抑郁性人格——這類人與自戀型人格完全相反,總是自我否定,看問題持悲觀態度,認為世界上不存在樂趣,人生不幸。這類人的具體表現是:沉靜,內向,被動,優柔寡斷;憂慮,悲觀;自我批評,自責,輕視自己;懷疑他人;有良知,有責任感;喜沉思,常苦悶;失敗憂慮感強,缺乏安全感,急躁。社會學觀察表明,這類人即使進入領導崗位也不會有大的升遷,因為他們不是大將之材,更不是統帥之材。
循環性格——善于交際,開朗,易親近,考慮事情很現實,很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在現實生活中確有這種性格的人取得成功的例子,由于這些人過分地強迫自己去適應對方,常給人以笑臉和許愿,而給自己較大的負擔。這些人在性情良好的時候,向他人許下許多承諾,或是貿然接下很多任務,而當情緒低落時,這些承諾和任務就成了沉重的負擔,從而引發抑郁,而在他們處于抑郁狀態的時候,往往又有上級、同事、朋友要求他們做更多事,不便推脫,“老債”未清,“新債”又來臨,從而處于更抑郁、更焦慮、更煩躁的狀態。
不成熟性格——其明顯的特點是自我中心,依賴性強,要求得不到滿足或遇不順心之事缺乏容忍性,并容易引起情緒低落。這種性格特征也可視為成人向兒童的回歸。具這類性格的人,往往有下列情況特征:1)家庭條件比較優越;2)成年前受到長輩溺愛;3)或是獨子,或是同輩中排行最小者。
當然,抑郁癥的產生也可能與身體(疾病因素等)、服藥(因其他疾病服用的藥物導致抑郁狀態)、生化因素等有關。
2.2 造成“白骨精”患抑郁癥的現實原因
抑郁癥病魔正在向“白骨精”襲來,這是不爭的事實。其現實原因,總體上來說,是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競爭的激烈,使他們長年累月地處于忙甚至亂的境地。具體分析,有些情形可能頗具東方特色。
擔任領導職務的人要出席各種各樣的會議,而這些會議往往很長,準時到會了,會議正式開始還需半個小時,這種情況幾呈常態。會議開場白長,會議中心發言人發言時間往往不受限制,上級領導干部要一個個地講話,否則就顯得不恭。出席會議的人,其實在其單位里有不少事情需要解決,會議過程中不斷有本單位的人來電,請示各種各樣的事務,他們便會產生緊張、煩躁等負性情緒。
處于領導崗位的人還要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巡視、訪問。有時為了接待一個中央級的首長,可能要在幾個星期前就要考慮準備工作,甚至要安排專人將單位里的有些設施突擊裝潢。用掉的時間和精力,如果用于日語學習,或許可以達到初懂的水平。
晉升職稱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普遍看得很重,特別是在醫療衛生系統和文教系統。他們每年、每月甚至每天在考慮這個問題。以醫生為例,畢業后的幾年里是初級職稱,那時的精神狀態多少還有些朝氣蓬勃;中年時基本上是中、高級職稱,不少人兩鬢略顯灰白,也有些人可能好不容易獲得高級職稱,已是兩鬢全白,女同志正處退休年齡,男同志離退休時日不多了。在這幾十年過程中,除了應付日常的繁忙工作,還得忙于應付業務考核、外語考試、論文發表,長期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患抑郁癥的危險因素極大。
望子、望孫成龍的觀念,在“白骨精”中比常人更強烈。他們中的一些人,為其子孫選擇一個理想中的幼兒園或小學,寧愿舉家搬遷,其用心何等良苦。遇子、孫臨考(特別是升學考),簡直比考生本人還緊張。在為子孫學業、就業操心方面所花的精力,“白骨精”往往比常人多得多,因為他們極不甘心讓其子孫進入“藍領”階層。
在連操著“東爿爿、西爿爿”口音的上海浦東賣菜老阿奶也在證券公司內東張西望、躍躍欲試時,“白骨精”中早已有相當一批人在炒股了,一旦股指大跌被套牢,就會使本已緊張的神經繃得更緊。
“白骨精”患抑郁癥,除了上述現實原因外,其實還有其他不易被人重視的間接原因。比如說,他們通常在大樓內辦公,這些大樓每層層高本身就不很高,每層的頂部裝有夾層(鋪設電線管之類的材料),地板上鋪上大理石之類的裝潢物,使層高降低,令人感到壓抑。另外,不知從哪一年開始,辦公室內時興在狹小的“小方格”里辦公,這些“小方格”,可能只有2平方米左右,擺上辦公桌和椅子,腿長或發福的“白骨精”可能連轉身部感到不自在,再加上空調的運轉、門窗的緊閉,空氣混濁,影響身體健康,使免疫力降低,再遇上抑郁癥病魔的光臨,“白骨精”能扛得住嗎?
另外,“白骨精”在近幾年紛紛買房,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從選房、買房到裝潢、搬入新房,精力花費甚多。“白骨精”新房往往存在過度裝潢的現象,天然大理石、人造板材使用過多,材料中的有害成分超標,使身體受損,影響免疫功能,再加上防盜金屬窗框安裝過多,使人壓抑。有些人還喜歡封閉陽臺,影響通風,還縮小了采光面。搬入新房后,左鄰右舍也不斷有人裝潢,噪音(特別是沖擊鉆、大鎯頭的聲音)特別刺耳,使人感到焦躁不安。這些不利因素與抑郁癥病魔共舞,使原本不抑郁的人變得有些抑郁,原本就抑郁的變得更加抑郁。
2.3 “白骨精”中的抑郁癥有很大的隱匿性
“白骨精”患上抑郁癥,其過程往往有一種隱匿性。由于“白骨精”比常人更會掩飾,更注意自身形象,他們即使抑郁癥發展到很嚴重的程度,也找不到或不善于采用正確的宣泄途徑,更不會去看心理門診。有些“白骨精”(特別是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者)人際交往范圍太窄,窄到平時只與同一科室個別人和直系親屬有一般接觸,即使心中有苦悶,也找不到合適的傾訴對象。有些“白骨精”人際交往雖然較多,但十分單一,交往對象幾乎都 是“白骨精”,其精神生活實際上處于“貧血”狀態,這與老是吃高檔的巧克力、飲料而不太攝入五谷和蔬菜,最后造成營養失衡,患上貧血癥是同一個道理。
3 結語
抑郁癥并不一定是由單個因素形成的,而往往是多個因素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防治抑郁癥,要從源頭抓起。提倡積極的思維方式(辯證思維、發散思維、換位思維、逆向思維)對于抑郁癥的防與治,都是十分有益的。至于如何應對“白骨精”中的抑郁癥,筆者將在另一篇文章中闡述。
(收稿日期:200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