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林解讀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首次出現的銀行系統和資本市場一起發生的危機。”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陸家嘴論壇上這樣總結此次美國次貸危機。尚福林認為,我國應該認真研究金融市場的變化及對監管帶來的挑戰,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系。
相關評論:美國次貸危機為中國的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上了一課,它讓我們知道在全球經濟、金融體系聯動性不斷增強的背景下,風險在金融市場各個子系統之間,以及國際金融市場之間的傳導效應已經大大增強。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若處理不當,用于防范金融風險的金融工具也有可能帶來新的金融風險。
郎咸平反對“從緊”一刀切

經濟學家郎咸平近日表示,目前決策層針對經濟過熱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應避免一刀切。他認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并非全面過熱,而是地產、鋼鐵、基礎建設等局部過熱,制造業等大部分領域面臨過冷:第一,政府嚴格控制信貸,致使本來就過冷的制造業資金枯竭;第二,制造業環境的惡化,使得應投資實體經濟的資金轉而投向已經過熱的樓市、股市;第三,由于制造業利潤率已經極低,資本的逐利性使得企業將更多資金用于開發地產。
相關評論:長期以來,“一刀切”一直是政策實施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誤區。著名的制造業明星“海爾”今年以來亦開疆拓土轉向本已“過熱”的房地產業,這似乎可以成為宏觀調控政策產生悖論性結果的一個佐證。
張茵面臨道德和信譽危機
在一份來自民間的《香港上市企業內地血汗工廠報告》中,玖龍紙業被描述為:工人需直接用手接觸沒有經過任何消毒處理的進口廢紙,致使皮膚出現發炎和膿腫;接觸粉塵及化學用品崗位的輔助工沒有定期的身體檢查。而在玖龍的《員工手冊》上,調查者發現其中約有15頁是關于罰款的,包括對工人不按規定從東大門進廠、坐車插隊、上班吃零食等的處罰。
相關評論:這已經是張茵今年第2次直面公眾輿論的“道德評判”——今年兩會期間,張主張將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修改為有期限勞動合同以及降低富人稅負。此次玖龍紙業被描述為“血汗工廠”,則將張茵推向了一個令人難堪的評判臺:她是一位深憂中國廉價制造業未來的財富創造者,還是一位表里不一的無情榨取者?
潘石屹:北京地主很著急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近日向媒體透露,從4月份以來,無論是北京還是外地的“地主”,都急于將手中的籌碼拋出。其所接觸的“ 地主” ( 特別是北京地區),都急于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土地的交易市場越來越趨向寬松。
相關評論: 去年以來針對房地產業的一系列政策:二套房貸款限制,加強保障性住房供應,以及先前的90/70政策效應正在逐漸顯現。
“從緊”政策正不斷地抽取房地產商的流動資金。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去年全年房地產的銷售額是2.9萬億人民幣,而去年房地產公司購買土地的資金就超過了3萬億。對比這組數字,想讓手中有地的開發商不著急也難。
索羅斯對美國經濟再潑冷水
“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近日說,金融危機的“急癥期”基本結束,但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他指出,如果美聯儲繼續降息,美元將面臨新的壓力;全球商品價格存在“泡沫成分”,美國股市正處于“熊市中的上升階段”。他還認為,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大規模涌入美國,向花旗、美林、瑞銀等金融機構注入大量資金,成為穩定美國金融行業的一個“積極因素”。
相關評論:有一個悲觀的預言,當全球石油、農產品等商品市場完全呈現泡沫化,而美元匯率止跌回升,美元開始回流美國的時候,新興市場國家將陷入一輪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衰退,而這就是美國轉嫁經濟危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