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慈善路徑之變
風起于青蘋之末。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的生老病死、吃穿住行都由國家負擔,很難產生現代意義上的公益慈善。
1995年,原常德卷煙廠由以往簡單的捐錢開始邁出新的步伐,“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的最初版本——“一幫一”助學活動登臺。但這仍只是一種自發的、單純的經濟捐助。
其背后的因素有著企業經濟快速增長的自信和對慈善義舉的沖動萌發;更開始于一個弱者福利不再由國家大包大攬的時代。
1998年,“芙蓉學子”的概念終于破蛹而出。當時的決策者宣稱,這項公益活動將由單純的經濟資助行為提升為具有更多參與性與互動性的主題活動。經歷此次轉折,“芙蓉學子”開始走上了提升品質內涵的品牌建設之路。
解析“芙蓉學子”的定義,函括企業發展和定位于學生的救助范圍。把慈善之舉與企業的發展或服務緊密聯系起來,同十幾年前的多數歐美企業一樣,在用戶群體和更廣泛的人群中提升了企業聲譽和知名度;也確定了企業長期支持和關注的原動力。
或是因為較早樹立了的自己特有的選擇和行動方式,這使得“芙蓉學子”的發展有了扎實的根基。企業的慈善行為由零散、偶發和簡單的捐款開始過渡到自覺、有系統,甚至開始漸進成了一項事業,并蒸蒸日上。
2004年,是“芙蓉學子”活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芙蓉學子”由過去的單一型變為復合式的三大主題活動,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年開始,“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首次從湖南一省走向了全國。而此后,原湖南中煙工業公司、長沙卷煙廠、常德卷煙廠合并重組為新的湖南中煙工業公司,為“芙蓉學子”構筑了一個更高的平臺。
慈善未止于捐款
大災大難中常見愛心奔涌。因此而受害的寒門學子尤其為“芙蓉學子”的發起者們關注。
2005年5月31日,湖南邵陽發生特大洪災。新邵縣一中參加高考的學子李汀的故事,讓前往災區的共青團湖南省委和原常德卷煙廠的領導心潮難平。李汀參加了高考,家里卻遭受突如其來的災難,頃刻間一無所有,年邁的奶奶和年幼的妹妹、表弟同時被洪水卷走。李汀參加完高考才知道這一切,嚎啕大哭……
災區滿目瘡痍,遍地荒蕪,鄉親們在廢墟上默默地重建家園。像李汀這樣的孩子在災區還有多少?他們能讀得起大學嗎?原常德卷煙廠副廠長李明三、龔道國等人探訪了一戶又一戶災民,家長和學子們那焦急的眼神讓他們受到深深的震撼。
決不能讓滔滔洪水淹沒瑯瑯書聲!決不能讓災區的寒門學子被擋在大學門外!在緊急磋商后,共青團湖南省委、湖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常德卷煙廠決定啟動“芙蓉學子一與希望同行”救災助學特別行動。時任常德卷煙廠廠長曾獻兵當即決定,為幫助災區重建,再追加50萬元捐款,并強調要特別重視對受災貧困優秀大學生和農民工家庭大學本科新生的獎勵和資助。
2006年8月21日,臺風圣帕進入湖南,湖南南部遭受暴雨襲擊,部分河流水位暴漲,出現了超歷史洪水。8月24日。中央電視臺圓夢行動記者和“芙蓉學子”志愿者來到受災最嚴重的耒陽永濟鎮。永濟鎮這次農作物受災面積1~3萬畝,其中,7950畝絕收。洪水退去,被沖毀的農田歷歷在目,百廢待興。
永濟鎮的農家子弟熊穎源當年考上山東大學,就在全家人拿著錄取通知書興奮不已的時候,這場暴雨幾乎使他的大學夢淪為泡影。
熊穎源的父母都是高中畢業,這在農村并不多見。這些年他們承包過果園、小魚塘,原本小日子過得愜意,兩個孩子的讀書也沒有給家中帶來很大的壓力。2005年,熊穎源上了高三,父親拿出家里全部的2萬元積蓄,又借了2萬元,承包了村里的60畝魚塘。父母算計好了,到夏天,魚塘可以收入1萬多元,正好供熊穎源上大學。
然而,圣帕臺風帶來的洪水,沖毀了魚塘,也沖走了全家人的希望。一家四口,只好暫住在奶奶家里,為了學費而四處奔走。
了解到熊家的情況后,“芙蓉學子”項目的志愿者當即決定為熊穎源捐助了3000元,幫助熊穎源能順利地到大學報到。志愿者們介紹說,這是湖南青基會和湖南中煙工業公司合作的一個助學項目,所有的款項全部用于幫助貧困生走進大學。
近年來,“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年年要把救災助學行動單獨列為一項重要項目。在2007年8月,“芙蓉學子”活動還把溫暖送到了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的安徽省明光市,向該市100名家庭困難的大學新生捐助了30萬元。
關注貧困、優秀大學生已經成為湖南中煙公司領導、職工的日常行為。2006年7月,在海南出差的時任常德卷煙廠副廠長龔道國看到《海南日報》的一篇報道:海南萬寧東和農場的女孩劉婷妃在2005年收到高考錄取通知書后,由于家庭貧困,不得不將通知書藏在家中又復讀一年。2006年,劉婷妃再次被大學錄取,但又面臨著無錢上大學的窘境。
龔道國看到報道后深受震動,他表示,劉婷妃的生活經歷和奮斗精神令人欽佩,他立即和湖南青基會的同志商議,決定將劉婷妃特別納入“芙蓉學子”的資助范圍,并且不占用分配給海南的32個“芙蓉學子”名額。相對于“芙蓉學子”一次3000元到5000元的資助額,湖南青基會給劉婷妃開出了“特別待遇”——解決劉婷妃第一年的學費,而且以后每一年將提供不低于3000元的資助。
湖南中煙公司每年拿出1000多萬元資助“芙蓉學子”,職工完全理解支持。在一次慈善演出中,晚會進行到一半,湖南中煙的職工走了很多,主持人很納悶。可是在演出快結束時,職工們又紛紛返回了劇場。他們說:“我們有的沒帶錢,有的覺得帶的錢少了,回家拿錢去了。資助貧困大學生我們心甘情愿。”
回饋煙農子女明星企業的“反芻”
對于湖南中煙公司而言,“財富”并非只是一個資本概念,而更是一個社會學概念。作為湖南境內的知名企業,湖南中煙公司在全省的財稅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龐大企業集團下的基礎和支撐,無數煙農沒有被決策層淡忘。
2007年高考對于湖北省鶴峰縣第一高級中學的考生吳麗鴻來說既喜又憂。喜的是她以564分的成績考取了華中科技大學英語專業。可是,手捏著散發墨香的錄取通知書,她又多了一份不安和焦灼,“這么多的學雜費從何而來呀!”體弱多病的雙親,每年僅靠種幾畝煙草掙來的1000多元錢維持著一家4口的生計,而為了她和弟弟的學業,家里已經負債累累。
學費就像一道坎,擋在吳麗鴻和她的大學夢之間。
如吳麗鴻一般遭遇的不在少數。目前,全國的煙葉生產涉及23個省、100多個地州市、400多個縣、300多萬煙農。而全國70%以上的煙葉種植區屬于國家級貧困縣,絕大多數在偏遠、閉塞的山區,當地農民沒有摘下貧窮落后的帽子,因而他們不免要為子女的教育支出費用發愁。
難道因煙區的貧窮落后而讓瑯瑯的讀書聲就此停止?讓求學的步伐被擋在校園的大門外?讓貧困而品學兼優的煙農子女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始終心系煙農的湖南中煙工業公司決策層明確表示,“為消除煙區貧困擔負起應盡的社會責任,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盡力。”于是,湖南中煙工業公司作出決定。從資助煙農子女的層面進一步完善提升“芙蓉學子”活動。就在吳麗鴻全家人感到迷惘無助的時候,村里來了通知,湖南中煙工業公司、團縣委為煙農子女提供“芙蓉學子”助學行動。感到希望就在眼前的吳麗鴻鼓起勇氣,立即撥打了共青團縣委的電話。
8月20日,在共青團鶴峰縣委舉行的“芙蓉學子·湖南中煙情系煙農”助學金發放儀式上,吳麗鴻手捧由湖南中煙提供的3000元助學金激動地說:“這筆錢對于我來說相當于一張跨入大學的‘入場券’,是湖南中煙工業公司用愛鑄就了我的希望!”
此刻的場景只是“芙蓉學子·湖南中煙情系煙農”特別助學行動的一個縮影。2007年,湖南、四川、貴州、重慶、湖北等省市的共200名煙農子女像吳麗鴻一樣,每人獲得了湖南中煙3000元的資助。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自2004年從湖南邁出面向全國的腳步開始,“芙蓉學子”助學行動內容也與時而變。此刻,國內的慈善環境和現狀日漸為人關注。從2005年公布的胡潤中國內地慈善家排行榜到2007年3月19日國家民政部揭曉的2006年度“中華慈善獎”獲獎名單,網絡對國人慈善意識與行為的不斷爭論中,許多人對行善能否改變貧富差距現狀,更值得懷疑。
實際上,歷史上無數人都曾經希望通過財富再分配的手段來消除不平衡現象:將聚集社會財富的大集團和個人手中的金錢分給窮人們。但問題遠為復雜: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和現代國際資助項目的實踐都證實,依靠金錢作為惟一解決辦法不能夠幫助窮人走出貧困。
關鍵的解決途徑是財富創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芙蓉學子”的執行者們顯然明知此理。
“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分為大學生資助、獎勵和素質拓展三部分。但一個項目的確立并非如此簡單。
在10年的實踐積累中,“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一直在探索,如何從關注大學生生活的一段時間進而關注他們的一生?除了單純的經濟資助以外,社會還能做些什么?如何進一步提升“芙蓉學子”的品質與內涵?作為中國未來龐大的人才儲備,中國大學生應當具有什么樣的心智結構、精神信念?
在這樣的深層思考下,“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在10年堅持常規的資助貧困大學本科應屆生以外,與時俱進,不斷推出新的子項目。2004—2005年,“芙蓉學子精英成就實驗室”;2006年,“芙蓉學子自強計劃”、“芙蓉學子精英激勵行動”、“注冊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和“園丁獎”;2007年,“芙蓉學子·湖南中煙情系煙農”特別助學行動、“芙蓉學子救災助學特別行動”、“芙蓉學子榜樣力量”優秀大學生評選活動等應運而生。
2006年8月,由湖南青基會、芙蓉王廣告實業和湖南省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組織,來自中央財經大學、中南大學等院校的12名學生組成的芙蓉學子團隊展開了為期7天的環洞庭湖濕地生態科學考察行動。
這次環洞庭湖濕地生態科考是2006年“芙蓉學子精英成就實驗室”主題活動。“芙蓉學子精英成就實驗室”每年都推出一個極富挑戰性的主題活動,模擬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生態,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其團隊精神、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芙蓉學子們的素質和品質。
隊員們從長沙出發,沿著西洞庭湖一南洞庭湖一東洞庭湖這一路線,對湖區生態環境、湖區居民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采訪,一路宣傳環保理念,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的人,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10年里,精英活動吸引了7000名大學生報名,有200名大學生經過層層篩選參與活動,現在很多人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有數十人正在國外留學。參加了2004年度精英活動的湖南大學環境工程系學生張鑄說:“這樣貼近我們心靈的活動像珍稀的野生動物一樣難得。在活動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孤傲、過度的虛榮心等不良心理,樹立了更多的自信,這讓我覺得更坦蕩、更踏實,對未來充滿信心。”
芙蓉王廣告實業公司曾有位領導說過,“芙蓉學子”活動注入人的發展,而“精英成就實驗室”更著重培養有“愛國愛民、立志立德”的理想信念,成就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健康心智的大學生精英,著力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經歷過這樣的鍛煉,必定會讓學子終生受益。“從關注一瞬到關注一生,從關注一個人到關注一群,我們的目光更長遠,視野也更開闊了。”
2006年推出的“芙蓉學子自強計劃”更體現了新思維的探索痕跡——通過勤工儉學,加上獎勵資助,讓寒門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湊齊4000元的學費,圓自己的大學夢。這項助學活動一改往年的單純資助性質,全面升級為“變資助為獎勵,用勞動賺學費”,其意義和內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這年的暑假中,共有70多家企業為“芙蓉學子自強計劃”勤工儉學提供了2500個愛心崗位。
在“芙蓉學子”大型公益活動厚厚的計劃書中,還有“注冊志愿者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園丁獎評選”等等項目。10年來的風雨兼程,“芙蓉學子”宛如一首美妙歌曲唱響人間真善愛,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贊譽,產生了良好的人才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