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建國以來最大的系列瀆職腐敗窩案于今年3月底在松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完畢。據悉,“12·09”窩案是典型的官煤勾結案。在此案中,國土、煤炭、安監等不同系統的數名要員先后落馬;吉林省9個行政區域中有7個地區的多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入其中,200多名礦主參與行賄。
說到案件的偵破,卻是從最初的線索——5000美元和兩根金條開始。
5000美元和兩根金條
2005年,吉林警方在樺甸市偵破一起故意傷害案時抓獲犯罪嫌疑人胡某,為了戴罪立功,胡某招供了自己另一個犯罪行為,他曾向省國土資源廳礦產開發管理處處長送了5000美元和兩根金條。很快,吉林省紀委將此線索移交給吉林省檢察院。
2006年12月9日,吉林省檢察院成立了專案組,副檢察長張海勝親任專案組組長,案件偵查首先從“5000美元和兩根金條”入手。同年12月13日,收受5000美元和兩根金條的張鳳才被刑事拘留。
張鳳才,吉林省國土資源廳原礦產開發管理處處長,因業務精湛,是機關里公認的后備干部。“到現在都可以這樣講,張鳳才是我省礦產資源系統的一位專家,他對全省礦產資源的分布如數家珍。”熟悉張鳳才的同事說。
檢察人員將張鳳才近年來簽批過的《采礦許可證》備案全部調出后發現,張鳳才違規發放《采礦許可證》居然多達85戶。
“雖然張鳳才只是個處長,但他的權力非常大,礦山能否辦到《采礦許可證》全靠張鳳才簽字。”吉林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偵查處處長喻春江分析說。就這樣,憑借著手中的“發證大權”,張鳳才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了人民幣388.6萬元、美元9.5萬元,檢察官給張鳳才算了一本賬:案發前的三年時間內,張鳳才平均每十天就會有一筆發證收入;如果把受賄總額按日平均計算,張鳳才每天則有4000元人民幣的進賬。
3088萬礦價款的流失
落網后,張鳳才告訴檢察官,自己也不記得第一次“濕鞋”的具體時間了,只記得第一次自己僅收了3000元的好處費,“一開始,我有些害怕,過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啥事都沒有,誰都不知道,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任何顧慮了。”從最初只收熟人介紹的“發證費”發展到后來,張鳳才幾乎見錢就收,即便是陌生人,張鳳才也是來者不拒。對此,張鳳才有自己的解釋,“礦老板給我送錢是對我的尊重,也是對我權力的認可,我為他們辦了事、發了證,收點錢不會出什么事。”
“如果張鳳才收受賄賂以百萬元計算,那么他給國家造成的損失就要以千萬元來計算。”辦案檢察官剖析說,按照規定,相關部門首先對礦山的煤礦儲存量進行評估,企業根據評估上交國家采礦權價款后才能得到《采礦許可證》,但張鳳才卻利用職務之便,在許多企業沒有交納采礦權價款情況下違規發放《采礦許可證》,致使國家遭受3088萬元的損失。
在查辦張鳳才個案的同時,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現實擺到了專案組面前。按國家規定,煤礦生產必須“五證一照”齊全。“五證一照”指的是:采礦許可證(國土資源部門核發)、煤炭生產許可證(煤炭管理部門核發)、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核發)、礦長安全生產許可資格證(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核發)、礦長資格證(安全生產監督部門核發),以及營業執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張鳳才所在的國土部門僅負責核發《采礦許可證》,礦主又是靠什么手段通過其他證件核發環節的呢?帶著疑問,此案偵查逐步進入深水區。
腐敗路線同盟
2007年3月,專案組順藤摸瓜,兩名副廳級官員隨之浮出水面。王國君,原吉林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李詳,原吉林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張鳳才在自己收受好處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且也無法忽略掉這兩個“好朋友”。
2006年,吉林省政府下發文件對煤礦進行資源整合,文件規定對設計能力不超過3萬噸的煤礦必須關停。于是九臺市春發煤礦的郝礦長急了,因為他的礦達不到這個要求,按規定要被關掉,為了保住煤礦,郝某找到張鳳才并送上3萬元。張鳳才深知要保住煤礦僅靠自己的能量還不夠。5天后,張鳳才打電話給郝礦長:“涉及到資源整合的事兒,我們國土一家說了還不算,我幫你約好了省煤監局王局長和省煤炭局李局長。”
在一家酒店的包房里,郝礦長又拿出5萬元讓張鳳才幫忙“孝敬”王國君和李詳。
從各自所在單位之間的關系看,張鳳才、王國君、李詳分屬三個系統,本應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以堵塞漏洞,使權力監督機制和制衡機制更完善,但這三人卻選擇了共同腐敗的道路。
據了解,王國君、李詳在任時的口碑并不差,煤礦系統一名職工評價說:“就能力而言,王國君、李詳是我們這個系統比較頂尖的專家,由于他們是礦工出身,對安全隱患十分了解,并且,每次安全檢查后,王國君都親自深入幾十米的井下……”
拔出蘿卜帶出泥
檢察機關查明:王國君在擔任吉林省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人民幣225.9萬元、美元1.1萬元;李詳在擔任吉林省煤炭工業局總工程師、副局長期間,受賄人民幣62.8萬元,美元0.4萬元。
拔出蘿卜帶出泥,隨著兩名廳級官員的落馬,吉林省檢察院迅速啟動了偵查一體化機制,抽調全省反讀精英縱向深挖王國君、李詳下屬系統的腐敗問題,同時橫向打擊其他資源管理部門的職務犯罪。
于是,2007年3月4日,輝南縣金川鎮林業工作站站長申友因涉嫌玩忽職守罪被立案偵查。
2007年3月31日,長春市政府煤炭行業管理辦公室總工程師劉維東涉嫌玩忽職守犯罪被逮捕。
2007年6月25日,琿春市國土資源局礦產利用科科長馬遠新因涉嫌濫用職權罪被刑事拘留。
2007年7月22日,吉林省煤礦安全監察局瓦斯監控主任白世臣因涉嫌受賄罪被立案偵查。
吉林省委主要領導這樣評價此次窩案偵查查辦工作:“吉林省檢察院此舉有效地規范了吉林省資源領域的經營秩序,保護了國家環境和資源,進一步維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潛規則之患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宗瀆職腐敗窩案中,吉林省有7個地區的多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卷入其中,行賄礦主多達200多名。
檢察機關透露:張鳳才、王國君等人的判決書中記載的每一筆賄賂,均為行賄人主動“送上門”,張鳳才、王國君幾乎從未主動索賄。
窩案偵破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礦主坦言:“近年來,煤礦資源這么緊俏,要想賺錢首先得舍得花錢,即便現在沒有什么問題,花點兒錢先聯絡好感情,為將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打好基礎。”該礦主最后說:“現在的礦老板又多又舍得花錢,你不送別家送,連個規則都不懂還想開煤礦?”
(摘編自《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