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美靴結緣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女孩買鞋的時候,很在意鞋子上面漂亮的鞋飾,在她看中了鞋飾的同時,也看中了鞋子,之后,會不惜一切代價把那些漂亮的鞋子買到手。從大西北到山東臨沂打工,在一家服裝廠做計件工人的小菲就是這樣一種女孩。今年 23歲的她,追求時尚,對漂亮的鞋子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2006年春節,小菲去廣場地下商城閑逛,在一家鞋子賣場,一雙名牌短靴吸引了她,靴子上面一顆碩大閃亮的花瓣形鑲鉆鞋飾幾乎在一瞬間就俘虜了她的眼睛,于是,她毫不猶豫地傾其所有將靴子買了下來。
春節期間她穿著新買的靴子高興了好一陣兒。過完年上班,當她從鞋柜里拿出那雙鞋子準備穿著去上班的時候,卻發現一只鞋上的鞋飾不知道什么時候弄掉了,在鑲鞋飾的地方,留下了一個丑丑的洞,很難看。掉了鞋飾,鞋子也沒法穿了。懊惱當中,她想起當時購買鞋子的時候有一個保修單,這雙鞋子購買還不到一個月,應該在保修范圍吧。于是,她拎著鞋子去了那家賣場,但售貨員說,鞋飾不在保修的范圍之內,而且他們這里也沒有配件。絕望之下,她又去了街上的修鞋攤,結果還是被告知沒法修。一雙昂貴的鞋子因為掉了鞋飾,就沒法穿了,這讓她很心痛。
給生活增添花樣顏色
在這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為了這雙鞋子,她的心情很是郁悶。一天在家休班,心有不甘的她拿出那雙鞋子擺弄,無意之中瞥了一眼自己的手機,手機上邊的手機鏈讓她眼前一亮。手機鏈的墜子是一個鑲有藍鉆的很漂亮的花朵造型,于是她突發奇想,拿著手機鏈在鞋子上比試了一下,有了那個閃著熠熠藍光的飾品的陪襯,那只鞋子立刻煥發出光彩。這個意外的發現讓她很高興。于是小菲去飾品店里采購了兩個一模一樣的手機掛飾,自己動手將這兩只掛飾鑲到了鞋子上面。
那雙鞋子終于在小菲的手里起死回生了。穿上那雙鞋子去上班,廠里姐妹們都說她的鞋子漂亮。當她們得知菲兒的鞋飾是自己“改造”的時,都感覺很驚奇,繼而很佩服她。這件事在廠里傳開后,許多姐妹都來找她給自己的鞋子“美容”,于是,小菲在工資之外又賺了許多外快。
接這樣的活多了,小菲開始有了創業的沖動。她想既然有這個市場,自己為什么不去做呢?說干就干,小菲辭了工作,開始了創業前的準備工作。做足了前期市場前景調查功課,找好了店址,她的“美鞋吧”就在一片喜慶中開了業。
小小“美鞋吧”生意真紅火
既為“美鞋吧”,剛開始的時候,小菲的業務當然只以鞋飾業務為主,鞋子的修補和清洗、擦油為輔。但做了一段時間后,小菲發現,來請她為自己的鞋子“美容”的顧客很少,許多顧客都將她這里當成了一般的擦鞋店,所接生意,也多是一塊錢一次的簡單的擦鞋生意。生意不好,收入就自然少,開業半個月后,小菲的小店基本處于虧損的狀態。然而,小本生意在媒體上做廣告又做不起,小菲只好去文印店印制了幾百份小廣告,請人去市區的繁華路段、大專院校、白領集中的商業區散發。
之后,靠著小廣告的宣傳效應,再加上廣場地下商城人流密集,客流量大,小菲的小店漸漸有了顧客,小店開業兩個月后,徹底扭轉了虧損的局面,開始小有盈利。小菲做鞋飾的材料有鑲金、鑲鉆、鑲扣、鑲鉛等,其材料來源可以自己加工,也可以去小商品市場批發,以往多用于服裝的拱針、亮片、珠珠,都被她“活學活用”,用到給鞋子的美容上了。這些讓前來光顧的新老顧客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許多時尚的女孩都在厭倦了她們的鞋飾的時候,花少許的錢,將鞋子送來讓菲兒給它們來個“舊貌換新顏”。
漸漸地,知道小菲的“美鞋吧”的人越來越多,她的生意也開始火爆起來。之后,隨著業務量的增多,小菲又請了兩個幫手,將自己的生意做到了寫字樓下、大學校園里。隨著顧客的增多,小菲也模仿超市的營銷方式,推出了會員卡制度,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顧客。
2007年 9月,為了擴大業務,小菲兒又投入兩萬多元購進設備,新增了高檔皮鞋的翻新、保潔和干洗業務。很快,這一新增業務,就成了小菲“美鞋吧”新的盈利增長點。現在,小菲的月收入已經接近萬元。
創業指導
可行性分析:美麗的鞋子是時尚人士的最愛,但是,精巧的鞋飾大都容易損壞,穿著稍有不慎,就會脫落或損壞,造成令人遺憾的尷尬。鞋飾不在保修范圍內,所以,開一家美鞋吧,為那些愛美的女孩男孩解除后顧之憂,將會大有“錢途”。
投資分析:店鋪租金,每月3000元;設備和材料30000元左右;人員工資(以二人計):每月1600元;稅賦每月600元左右;初期投入,約40000元左右。盈利:如果運作得當的話,年收入約10萬元。
(本文謝絕網摘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