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才能早一些把美的感受帶給孩子,和他們一起享受藝術,享受生活?我的孩子還太小?我不是專業人士怎么辦?這些都不是問題,下面這些才藝啟蒙的好主意,一點都不難,只要你知道了,隨時都可以開始。而且,只要做,就永遠都不晚。
若要一種興趣、一門才藝成為一生的情趣和愛好,孩子的內心必須對追求藝術之美擁有永遠的動力,而0~3歲正是儲備這種動力的黃金階段。
Idea No1. 專業水準音樂
你知道嗎?
研究人員發現,連續幾個月讓一個新生兒聽一組上升的音符,后邊緊接著一組下降的音符。這時突然去掉其中一個音符,他會表現出吃驚的樣子。神奇吧!
怎么做?
給孩子聽具有專業水準的音樂作品,這會讓孩子記住非常準確的聲音。不要一開始就讓孩子記住的是錯誤的聲音,這反而會傷害孩子的樂感。
給寶寶播放音樂時,媽媽可以隨音樂的節拍和旋律搖動、輕拍或撫摸寶寶,讓寶寶用身體去感受音樂的變化。
你也可以在寶寶入睡前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讓他伴隨著樂曲安靜地入睡。如果是媽媽自己哼唱的搖籃曲就更好了。媽媽熟悉的聲音、深情的目光以及溫柔的愛撫讓寶寶對音樂和歌聲充滿好感。這樣做還能讓寶寶得到更優質的睡眠,對腦部發育大有益處。
小提示:
選擇的音樂可以不限于兒歌,但基本原則是優美、輕柔,節奏不宜太強烈。播放時注意調節音量。另外每天播放的時間也不宜過長,要觀察寶寶的情緒,當寶寶出現不耐煩時就可以停止了。
Idea No2. 協調多樣色彩

你知道嗎?
我們的寶貝大約在兩三個月時,就可以區分紅色和綠色了。其實,心理學家認為,寶寶似乎天生就具備分辨顏色的素質,雖然這種分辨能力要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顯現出來。
怎么做?
給天花板加加工。寶寶大多數時間只能仰面躺著,如果他看見的永遠是單調、蒼白的天花板和一盞永恒不變的燈,豈不太枯燥?可以在天花板上裝飾些綠色的藤蔓,讓各種顏色的塑料水果、蔬菜或小毛絨玩具、風鈴等垂下來。讓寶寶看到五彩的天空。
經常變化一下家里的窗簾、床單、桌布等。并且每次換過之后,抱著寶寶去看一看,讓他感受一下色彩的變化。
媽媽不要總穿一件色彩單調的睡衣,可以多為自己準備幾套漂亮的家居服。你會發現,寶寶對你每次換上的漂亮衣服會長時間地“觀賞”。
小提示:
在寶寶面前展示的色彩應該協調多樣,不要只讓寶寶單純接觸幾種特定的顏色,這樣可能會使寶寶有色彩偏好或造成視覺遲鈍;色調的飽和度也不要太高,即顏色不要過于強烈。
Idea No3. 天天讀書時間

你知道嗎?
盡管寶貝還聽不懂,但是那些優美的詞句、美好的韻律很能感染他。而且這是一個讓寶寶很快熟悉母語語音的良好途徑,同時還能起到舒緩寶寶情緒的作用。“讀書時間”持續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發現,寶寶通常會在你讀到尾音時附和一下,這種發音興趣將逐漸發展為寶寶學習語言的能力。
怎么做?
讀什么呢?很多父母發愁找不到合適的書。其實,除了歌謠、童話故事外,我們喜歡的所有的優美的詩歌、散文、小說等等,盡可讀給寶貝聽。
這個時間應該是寶寶情緒最飽滿的時候。也許他吃飽了、喝足了、鬧夠了,正想舒舒服服地躺在小床里聽你繪聲繪色地給他來段“評書”呢。等他再大一些,就把他抱在膝蓋上,和他一起“看”著讀。
自己要情緒飽滿。讀到韻律強的地方可以適當地變化節奏,如將最后兩個字的發音間隔拉長,或加重每句最后一個字的語氣,去強調押韻的那個字。
小提示:
如果你在讀書的時候,寶寶發出了“咿咿呀呀”的聲音,別忘了放下書回應他哦!如果你和他一問一答,他以后會更加起勁地與你“探討”書里動人的情節。
Idea No4. 自我控制運動

你知道嗎?
小嬰兒的身體動作發展與智力發育是相輔相成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發育,還可以釋放寶寶的情緒和壓力,幫助寶寶形成積極向上的性格。足夠的運動還可以讓寶寶學會自我控制。坐、爬、站、走等基本的肢體動作,是寶寶將來學習其他各種動作和技能的基礎。
怎么做?
孩子不愿意爬時,檢查一下床墊是不是太軟,是不是給他穿得過多,還是沒有給他爬的“動力”。尤其對于性格安靜的嬰兒來說,只有逗引他的玩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他才會爬得帶勁兒。
盡量讓孩子在地上爬。一個寬敞、自由的空間,會給孩子爬著去探索的欲望。把低處的電源都安好安全插座,鋪上軟硬適中而且環保的地墊,把障礙物移開,給孩子戴上護膝。自己先爬一圈檢查一下。
可以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起點爬,從下往上或從上往下爬斜坡,或讓孩子鍛煉抓握著東西爬。寶寶爬的姿勢會有很大差別,不必糾正,重要的是保持他爬的好奇心。比如讓他感受自己可以自由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了,可以夠到自己很久以來“垂涎”的物品了等等。
如果寶寶在攀爬時不小心撞到了東西也不必緊張。你可以再一次“肅清”現場,以保證他的安全。而且,你還會發現寶寶下次再經過那里的時候會特別小心。所以,在運動中受挫還可以讓寶寶學到怎樣保護自己,學會解決問題,提高自信。
小提示:
所有的運動游戲都不適合在喝奶前后半小時內做,否則很容易造成寶寶溢奶。
Idea No5. 伴隨節拍律動
你知道嗎?
有研究證明,小嬰兒是能夠理解音樂所傳達的感情的。因此,從8 個月起,給寶寶聽輕松的音樂比聽憂傷的音樂能讓他更快樂。但是,如果總把音樂當背景,孩子也會練出雙耳“屏蔽”音樂的功夫。所以,對大一些的寶寶,要帶他感受音樂了。

怎么做?
放上一小段優美的樂曲,抱著寶寶隨著音樂的節拍邁出優美的舞步。可以讓他的小腳踩在你的大腳上;也可以把寶寶豎抱在懷中,一手握著寶寶的小手,隨著音樂邁舞步,向前或向后,或者就輕輕搖擺、轉身或旋轉;還可以按照一定的節拍把孩子輕輕舉起來再放下。這個過程可以讓孩子感受節拍,是一種很好的樂感和節奏感的訓練。
可以和寶寶對坐,一起隨著音樂的節奏點頭、搖頭、擺手、站立、跺腳等等。
選擇一些動物組曲,一邊告訴孩子現在播放的音樂在描述什么動物,一邊和他模仿動物的動作爬行或走動。兒歌和歌謠也不錯,不僅能幫助孩子感知音樂的節奏和韻律,成為音樂能力培養的起點,還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記憶能力。
小提示:
開始時“舞蹈”動作要輕柔,也不要太復雜,隨著孩子運動能力的協調和提高再增加難度。和孩子感受音樂時,不要以為孩子小就隨便應付。而且讓孩子快樂地學音樂并不是用音樂逗孩子樂,只是采用的方式要吸引孩子。
Idea No6. 親密擁抱自然

你知道嗎?
孩子特別喜歡用自己的小手擺弄各種物品,也變得越來越好奇,什么都想去觸摸、嘗試一番。
主動帶孩子去體驗自然,不僅是一種育兒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我們的生活態度積極與否,一定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
怎么做?
引領孩子學會傾聽。學會用耳朵尋找自然界所發出的種種不同的聲音,他的生活將會到處充滿著天然豐富的音樂:知了的鳴叫聲、溪水的流動聲、大山里的鳥叫聲……處處存在著節奏和韻律。對大自然的豐富體驗,不僅能構建孩子的音樂感覺,也會幫助孩子將來更深地理解藝術作品中的內涵。
帶孩子撿樹葉、觀花朵、找蟲子、看動物。3 歲前,是孩子視力發展的關鍵時期。看自然界中色彩和諧搭配的“范本”以及看到各種形狀,能促進寶寶的視力發育及色彩感知度。
讓孩子盡情地挖挖沙子、摸摸流水、扔扔石頭,通過觸摸各種質地的東西刺激大腦發育,也能徹底滿足他的好奇心。
小提示:
注意安全,尤其是在水邊的時候;做足外出準備,給孩子做好防曬、多帶一些備用衣服,要事先了解環境,比如知道讓孩子觸摸的植物、動物有沒有危險等。
Idea No7. 盡興涂鴉創作

你知道嗎?
2 歲左右,孩子的動作開始從毫無控制向有所控制發展。身體越來越自由和獨立,加上逐漸發展的手的觸摸和抓握能力,“涂鴉”成為一件讓孩子極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在自己的作品里融入激情、探索,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都任意地揮灑于紙上。他通過圖畫表現出來的自我和自我發展的延續,是小小心靈的展示、自我價值的表白和精神的創造。
怎么做?
為孩子隨時準備好水彩筆、白紙、顏料,之后耐心地等待孩子“發現”筆,然后任由他隨意地點戳。孩子逐漸會發現他自己的動作和畫紙上的痕跡之間的關系,也許只是一道道的線條,卻是孩子最初的創作。這將成為他最初的、最寶貴的“畫”的經驗。
讓孩子擁有一面自己的“涂鴉墻”,貼上大開的白紙,這樣有利于激發孩子的 “畫興”,孩子能體驗到用筆揮灑、造型的快樂。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出來,不斷給他自信。
不要問孩子:“你畫的是什么?”要請他講他的畫,這還可以讓他學會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鼓勵他更大膽地畫,嘗試各種新的可能。
小提示:
給孩子多準備幾種繪畫工具,比如無毒的油畫棒、手指顏料、粉筆等;幫助孩子觀察各種美的事物,也有意在生活中創造美,比如選用漂亮的餐具,把菜做得更漂亮。
Idea No8. 走進藝術場所

你知道嗎?
有研究表明,童年時期沒有參加任何文化活動的人,成年后41% 的人對其會有消極態度。
怎么做?
如果家附近有文化館或美術館,可以經常帶孩子逛一逛。孩子會對兒童畫、水墨畫、民間藝術、油畫等各類美術作品產生親近感。不過藝術館里的作品高度是按照1.6 米高的視角放置的,遇到寶寶喜歡的作品,可以把他抱起來看。如果孩子在參觀時狀態不好了,要及時離開,下次等他精神好的時候再來。
隨著城市的發展,漂亮的建筑、新奇的街頭雕塑作品、獨特的社區壁畫作品越來越多,這些都能成為孩子了解各種美術作品的絕佳機會。
小型的木偶劇、兒童舞臺劇或者動畫電影也可以帶孩子去體驗一番。
小提示:
藝術館或劇場是個安靜的地方,多讓孩子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不要在旁邊不停地解釋和啟發。也許你的理解還不如孩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