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受涼、病原微生物感染或飲食不當,都會造成孩子消化功能紊亂,導致孩子食欲減退、嘔吐、腹瀉、便秘、惡心。要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藥,才能對付這些消化問題。
孩子的胃腸常常會鬧些這樣那樣的小毛病,怎么選藥?吃藥時有什么講究?一起來看看。
胃黏膜保護藥
作用:在胃黏膜上形成薄膜,使胃黏膜不受胃酸、胃蛋白酶、食物等侵蝕,保護胃黏膜,副作用很小。
代表藥:雙八面體蒙脫石( 思密達)這種藥物不但對消化道黏膜具有極強的覆蓋能力,還能吸附病原體。主要用于治療急、慢性腹瀉,尤其對兒童病毒性腹瀉(例如秋季腹瀉)療效較好,因沒有殺菌作用,所以不能代替抗生素。
服用該藥有講究,一是有濃度要求,50 毫升水沖一包,不能直接倒入口中吞服;二是要求空腹喝,因為此藥可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如果要和抗生素、微生態制劑等聯合應用時,要在之前1 小時先服用抗生素、微生態制劑。
助消化藥
作用:促進胃腸道消化功能。
代表藥: 胃蛋白酶、胰酶、多酶片、麥飛鳴( 乳酶生) 等。這類藥物常用于吃了過多肉類食物導致的消化不良,或病后恢復期消化功能減退時。要在飯前或吃飯時服用。
這類藥服用也有講究:不能與堿性藥物(如碳酸氫鈉)同服,否則會降低活力;胰酶、多酶片是腸溶衣片,可使藥物延遲到腸內釋放,所以不能咀嚼或掰開,如胰酶片嚼碎后可引起口腔潰瘍;麥飛鳴與抗生素合用時,會降低療效。所以,如果需要同時服用這兩種藥,麥飛鳴應在飯前服,抗生素應在飯后服。
促胃動力藥
作用:恢復上腹部胃腸道動力,提高食管下括約肌張力, 改善胃排空并加強腸蠕動,主要用于治療食管及胃腸道各種運動障礙性疾病。
代表藥:多潘立酮( 商品名:嗎叮啉) 、西沙比利( 商品名:普瑞博思) 等。
當孩子嚴重嘔吐不能進食時,可以短期使用該藥,促進孩子恢復飲食。該藥須在餐前15分鐘服用。因為這類藥物有可能引起小嬰兒神經系統副作用,所以1 歲以內的小寶寶要在醫生的監護下使用。大孩子有胃腸道出血、腸梗阻或穿孔時,禁用這種藥。
微生態制劑
作用:補充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群過度繁殖,調整體內的微生態失衡。
代表藥:雙歧桿菌、復方乳酸菌健腸劑 ( 商品名: 媽咪愛) 等。
這類藥比較“嬌氣”,不能與抗生素合用,因為抗生素的抑菌、殺菌功能會降低或殺滅這些活菌,降低療效。而且該類藥物怕高溫,服用時水溫不宜高于40 ℃。另外, 它對儲存條件也有特殊要求, 適宜儲存溫度是2℃~ 10℃,所以剩余藥物要置于冰箱冷藏。
止瀉藥
作用: 增加腸張力, 抑制腸蠕動,使腸內容物延遲,用于嚴重、難控制的腹瀉。
代表藥: 地芬諾酯( 苯乙哌啶)
這類藥副作用較多,藥典上規定2 歲以下孩子禁用。醫生會根據情況在短期內使用。
特別提醒
● 孩子出現消化系統疾病時,首先要尋找引起疾病的原因。針對病因用藥后,再結合孩子出現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輔助性質的藥物。
● 上面介紹的胃黏膜保護藥、微生態制劑和助消化藥比較安全,可以單用或聯合使用。促胃動力藥和止瀉藥沒有醫生的允許,不要私自購買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