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以下99%的孩子要上幼兒園。為什么要送我們的寶寶去幼兒園?孩子去了那里看起來也在整天玩。按照專家告訴我們的一個space原則,讓我們以北京的幾個幼兒園為例,看一看,幼兒園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里。
S-Social study skills互動和交往更頻繁的環境
1.老師,你能在底下接接我嗎?
拿著寶寶的玩具先不給他,直到他說“請給我玩具”—這樣的方式比起你拿一張卡片,上面寫一個“請”字來教他學習禮貌用語有效得多。在幼兒園里學習社父也有同樣的益處。在更多的時間、空間里自然地學習和老師相處、和小朋友父往的簡單的人際關系,是孩子們可以在幼兒園里獲得的第一大收獲。
在孩子入園時,有經驗的老師會讓父母提前教會孩子說兩句話,一是“老師,我要喝水”,二是“老師,我要尿尿”。說出困難,尋求幫助,這種溫暖的、建設性的經驗,會幫助他們更有信心地去面對和處理日后遇到的各種關系。
圖中,小女孩害怕滑滑梯,她很自然地要求說:“老師,你能在底下接接我嗎?”老師欣然同意,還在她滑下來后表揚了她的勇氣。又輪到她滑了,這次小姑娘沒有再求助老師,完全靠自己的能力滑了下來。本來是一個求助的過程,結果反而發展了孩子的自信和能力。
2.好朋友拉拉手
也許在家里,幫助孩子找到一個他喜歡的玩伴一起做他們想做的游戲,并不是一件簡單
的事。但是在幼兒園里,這種交往的機會就會成倍地增加。
在集體里,孩子會慢慢習慣對小朋友說“你好”,看到小朋友背過臉他會慢慢理解這是他“不高興”了,他還會學著接近其他的小朋友,并找到彼此感興趣的話題:“我媽媽帶我去動物園了。”“嗯,我喜歡看猴子。”“我喜歡海豚。”……無意之中,他還學會了一些小技巧,比如小朋友在踢球的時候,他會先說:“你們玩得真好!”然后再請求加入:“能讓我也玩玩嗎?”他也會慢慢學著和小朋友和好,就像圖中的兩個孩子:“拉拉手咱們還是好朋友!”……
從小開始并逐漸適應這些人際關系的實際鍛煉,對他日后在集體中的求學甚至工作都
是有好處的。
3.玩游戲前請先舉手
和小學生活相比,幼兒園并不是一個強調紀律的地方。但是,在集體生活中,為了不互
相影響,必然要貫穿很多秩序和規則。
比如,小朋友發言的時候,你需要耐心等待,不能隨便插嘴;手工活動或者繪畫活動結束后,你要把用具歸位,把廢紙扔到垃圾桶;滑滑梯時,要排著隊一個一個地來;午睡時間,如果你不想睡覺就安靜地休息會兒,不要影響其他小朋
友……
在圖中,孩子們玩的是聽歌謠做動作的游戲,想上前來做動作的孩子需要先舉手征得老師的同意,接受了規則,孩子們就要將自己的個人興趣放在一邊來滿足集體的要求。
P-Physical skills時間和強度更合適的運動
4.每天都會有的戶外運動課
一定時間量和強度的戶外活動是幼兒園每天都會設計的項目。除了訓練走、跑、跳、鉆、爬這些動作技能以外,和小朋友融入在一起,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力量甚至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動作失敗之后),都是戶外體育運動要達到的目標。
當這個小姑娘和小伙伴們一起滑滑梯時,一邊感受著身體快速移動的刺激,一邊感受著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這樣的體驗,正是健康的運動所滋養出來的。
A-Creative Art內容和形式更豐富的藝術啟蒙
5.自己制作的“南瓜”人
這幅“南瓜”照片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萬圣節的時候,孩子們拿來自己的衣服,填充進報紙團,再加上自己畫好的“紙南瓜”腦袋,通過自己的手、眼、腦的合作,表達了自己,同時進行了創造。
不要小看了這些剪剪貼貼、涂涂畫畫為控制能力,這些大量的動作,幫助小手把無序的力量轉化為控制能力,奠定了孩子親近藝術的基礎,而且對孩子的想象力以及日后的寫字學習都有好處。
6.感受音樂的美妙
幼兒園里永遠少不了琴聲和歌聲。就像今天,中班班主任就在給過生日的小朋友拉一首《祝你生日快樂》。每個人都有潛在的音樂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氛圍,活潑的游戲形式,簡單的節奏活動,讓將來并不一定會成為音樂家的孩子們從音樂中享受到喜悅和樂趣,在音樂中撒開天馬行空的想象。
C-Cognitive skills內容和形式更豐富的藝術啟蒙
7.聽老師講故事
小班的老師聚攏了全班孩子,拿著圖書給他們講故事。她時不時會手指著畫,請孩子們用自已的話重新組織故事中的一段。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詞匯和句法,也熟悉了書面的文字,了解了什么是“文學”。
在幼兒園里,老師經常給孩子們讀童話、畫冊,講故事,孩子們因此對書感興趣,有識字的愿望。對于閱讀,這已經是邁出了不小的一步。你會發現,有這樣基礎的孩子,未來的閱讀會更加容易。
除此以外,通過畫畫,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學會了握筆;洗手后把毛巾掛在寫有自己名字的鉤子上,他熟悉了自己的名字;通過棋類游戲,孩子們要數數,進行簡單的加法、減法……孩子們當然在玩,但是,也在學習。
E-Emotion發展自信與獨立
8.這是我的一天
在家里,孩子們總是被大人們事無巨細地關懷著,但是在幼兒園里,我們看到孩子們要自己系鞋帶、洗手、扣扣子,此外,他們還要“獨立”地參與慈善義賣、圣誕音樂會、制作美食、尋找秋天等等活動。這讓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豐富多彩。在這些充滿成就感的過程中,他們也建立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