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不管什么時候,孩子總是喜歡待在媽媽身邊,像一條小尾巴似的。媽媽走到
哪兒,他就跟到哪兒。
你的煩惱你做飯,孩子待在廚房里;你看電視,他坐在旁邊和你一起看;你上廁所,他也非要跟你一起走進衛生間……你的身后無時無刻不拖著一條“小尾巴”。有時,這讓你感覺很甜蜜,但你因此卻沒有一點個人的空間,不免有些心煩。
依戀媽媽
小寶寶,特別是8個月~3歲的寶寶,對自己親近的人(尤其是媽媽)都會有強烈的依戀感,表現為害怕與媽媽分離,隨時隨地都要跟著媽媽。當媽媽離開時,他會喊叫,并且快步跟上去。
怎么辦?
孩子對媽媽的依戀,對他今后人格的健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從中可以獲得愉悅和滿足感。所以,只要這種依戀沒有變成嚴重的依賴,你就不用擔心。
當然,依戀并不是簡單地讓孩子時時跟隨你,而是一種情感上的默契。你可以通過擁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等方式,對孩子的需求給予積極和及時的反饋,給他以安全感。同時,你也要讓他明白,媽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能時刻和他在一起。比如,當你準備做飯而孩子始終跟著你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要給寶寶做好吃的,你先和爸爸玩。等媽媽做好飯了,再來陪你玩!”做飯的過程中,你可以時不時地過來看他一眼,或者和他說說話,讓他感覺你沒有忽視他的存在。如果你準備出門,也一定要告訴孩子出去做什么,什么時候回來。你說到做到,孩子逐漸就會信任你。
需要關注
這一時期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識很強,希望別人時刻都能關注他或圍著他轉。
怎么辦?
●滿足孩子被關注的需要,讓他感覺你對他很重視。但要把握好分寸,講究方法,不要在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才過分地關注他,而平時卻忽視他,否則孩子會更加離不開你,并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來吸引你的注意。
●不要總讓孩子待在家里面對你一個人,不然的話,他就只能跟隨你嘍!應該帶孩子走出家門,多接觸其他小朋友,體驗和同伴一起玩的快樂,享受同伴的關注。孩子逐漸會發現,離開媽媽,走進更廣闊的世界是件激動人心的事。
獨立性差
平時,孩子什么事情都由媽媽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依賴心理,離開媽媽就不知道怎么辦好了。
怎么辦?
●放手,讓孩子有機會獨立做事。孩子自己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拿主意,并盡可能尊重他的選擇。比如,當孩子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試著讓他自己去和小朋友商量,而不是指望媽媽去說;起床后,讓孩子自己穿鞋,而不是拿著鞋子去找媽媽。
●讓“小尾巴”變成“小幫手”。當孩子跟著你的時候,你可以讓他參與到你做的事情中來,比如請他幫忙取東西,和你一起擦桌子、擺椅子等等。在此過程中,孩子會逐漸感覺到自身的力量,對自己產生信心。
媽媽的話
有一段時間,不管我走到哪兒,女兒都要跟著我。一次,我干脆讓她和我一起擇豆角。我給她搬了一個小凳子,教她把袖子挽起來,坐下來和我一起擇。雖然有點浪費,但我還是表揚她很能干。后來,每次她跟著我的時候,我都盡量給她安排一些事情做。開始時讓她在我身邊做,逐漸地,我讓她在離我遠一點的地方做事。現在她已經不再那樣纏著我了。
——李麗,女兒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