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憧憬近十年的中國創業板終于進入倒計時。
被期待了近10年之久的中國納斯達克——創業板市場終于有望在2008年推出,履行其創新資本引擎的使命。
2007年12月初,中國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在深圳公開表示,中國的創業板推出時機已經成熟。隨后,在12月17日的“2008中國經濟形勢解析高層報告會”上,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再次明確了創業板將在2008年上半年推出的信息。
按照之前公布的方案草案,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需要資產不低于2000萬,最近兩年累計利潤不低于1000萬,同時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創業板設立咨詢委員會,委員可從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聘請,受證交所或創業板發審委的委托對上市企業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經營模式等提出獨立咨詢意見。
創業板從最初籌備至今,時間已長達9年。1999年1月15日,深交所向中國證監會正式呈送了《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進行成長板市場的方案研究的立項報告》,并附送了實施方案,這是提議創設創業板市場的肇始。1999年3月2日,中國證監會第一次明確提出可以考慮在滬深證券交易所內設立高科技企業板塊。一直到2007年8月22日,《創業板發行上市管理辦法》(草案)終獲國務院批準。
設置創業板最初的設想,是借鑒國外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公司的推進作用。1990年代后期,中國開始注意到國外新興的二板市場,特別是納斯達克市場,由于上市門檻較低,吸引了大批科技類創業公司在此上市,而這些公司通過創業板得到了資本市場的支持,實現了快速成長,進而帶動了整個經濟向新經濟轉型。中國設置自己的創業板市場就是希望能夠模仿這一成功的經驗,促進中國創新企業的發展。
2000年起,深交所暫停新股上市申請,專門籌備創業板,定位為高科技和服務創新的草創企業提供融資平臺。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整體設計框架下,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各有分工和側重,一起組成中國完整的投融資平臺。上海力圖成為大型藍籌企業的融資市場,并逐步實現國際化;深圳則定位為高科技類的中小企業的融資之所,風險更大,也更加活躍。但當各項準備工作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時,納斯達克網絡泡沫破滅,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80%,充分暴露出創業板可能具有的潛在風險,深圳創業板由此被擱置。隨后,股權分置被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最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數年的熊市更使創建創業板的聲音日漸減弱。對已經停止新股發行的深交所而言,創業板的意外拖延則意味著自身地位的削弱,作為權宜之計,2004年深交所推出了中小企業板。
但是中小企業板仍然應被看作主板的一部分,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創業板,在2004年,這種區別的意義似乎不大。但是在網絡回潮和創新概念風靡的當下,很多企業寧可舍棄中小企業板和高的融資回報也要去國外的創業板上市,正是因為創業板的概念對于投資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不過2006年以后,中國證券市場本身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2007年中國股市的漲幅全球第一,充盈的資金和高漲的投資熱情,已經能夠支持一個新型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同時,中國已經開始反思以往大量使用資源和能源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而將創新作為新的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
在此背景下,監營機構開始再次對上海和深證的兩個證券交易所進行明確的結構和定位劃分,前者將向藍籌企業的國際性融資平臺靠攏,而深圳將徹底回歸創業板的初衷。
不過,相對上交所吸引藍籌股回歸的成功,深圳推出創業板的消息似乎并沒有吸引多數券商和機構的關注。一位基金公司高級研究員表示,相對于主板市場,創業板相對較小的規模不能引起大券商和機構的足夠興趣。
另外,之前盛行的“創業板對于規模的要求非常小”,上市門檻很低的傳言也被證監會有關官員的表態所打破。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深圳創業板相對其他二板市場的吸引力。比如,新加坡創業板對于上市企業的規模并沒有限制,理論上任何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在那里上市,而目前在那里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經有100多家。深圳創業板的參照標桿——納斯達克雖然也有具備400萬美元規模的上市條件,但在那里上市,企業能夠獲得的關注程度則不是深圳創業板所能比擬的。
紅孩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陽對《環球企業家》表示:“我們因為接受注資比較早,并且當初就規劃了將在納斯達克上市,所以深交所的創業板對我們來說太晚了。”紅孩子是一家經營嬰幼用品的網站。
現在看來,中國監管層在創建深圳創業板時選擇了相對穩健的思路,按照國內《證券法》的規定,公司上市必須具有3000萬人民幣的凈資產,并且對負債水平也有相應的要求。而對準備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上述條件并未放寬,證監會的官員表示,修改證券法手續繁復,目前不太現實。
對二板市場來說,比上市門檻更重要的是上市后的交易制度和監管,而這將真正考驗深圳創業板的運行水平。按照慣例,創業板一般不設置每日漲跌幅限制,加上創業板交易企業的規模較小,使之更易被操縱,股價漲跌更為劇烈。因此,對于深圳創業板是否設置每日漲跌幅限制,目前尚無定論。——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基本運行制度不明確,說明創業板可能還未到水到渠成的階段。
不過,很顯然深交所并不想因制度細化需求而繼續等待,在停止新股發行的幾年里,它在證券資本市場已經失去了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并駕齊驅的地位。深交所工作人員表示,深交所早就完成了制度上的設計,目前的制度和幾年前的方案相比并不需做太大的變化,深交所早就將方案上報,現在欠缺的只是監管部門的批準。觀察人士認為,深交所充滿了危機意識,當上海已經開始討論成為國際性融資平臺的時候,深圳這個中國大陸最早開放的城市,并不想被甩開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