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紀錄片導演準備孤身挑戰華爾街的新“宇宙之王”。
在一個崇尚創造財富能力的國家里,PE(Private Equity,私人股權投資)行業的楷模,KKR創始人亨利·卡拉維斯(Henry Kravis)難道不應該被視為擁有“綠手指”,而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嗎?很遺憾,在一部名為《向貪婪開戰》(“TheWar on Greed”)的影片中,這位PE大佬和他一手打造的利潤機器卻被看成是“全民公敵”。“PE的成功完全是財務上的。我不認為這是我們國家經濟的成功。”該片導演,曾拍攝過50多部劇情片的羅伯特·格林伍德(Robert Greenwald)說,“尤其是當經濟低靡、人們身處窘境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這些行業中的不公平。”
這部片子唯一的發行方式是上傳到Youtube上。依靠這種免費的方式,這部片子在網絡中瘋狂傳播。很短時間里僅在Youtube上的點擊量就超過了20萬人次。對PE巨頭們來說,對他們的炮轟遠未結束。2008年初,格林伍德正在醞釀的PE系列還將紛紛登陸Youtube。“也許兩部、也許三部,揭示了PE不同方面的問題,比如勞工、法律、稅收等方面。”
事實上,這不是格林伍德第一次批評大公司了。他的上一部作品《沃爾瑪:低價格的高代價》(“Wal-Mart:HighCost of Low Price”)把矛頭指向了全球連鎖零售商沃爾瑪。影片揭露了沃爾瑪低價格背后的經濟壟斷、環境破壞、剝削勞工以及尋求法律漏洞。“全球化過程對公平正義的沖擊,比如沃爾瑪、比如PE,都會是我將來關注的話題。”
格林伍德并不是天生的左派,也沒有心心念念成為另一個邁克爾·摩爾(Michael Moore)——一位極有政治勇氣和道德的導演,其影片《醫療內幕》揭開了醫療保險公司和醫療保健行業的黑幕。但像一眾新銳導演一樣,格林伍德對全球化過程中帶來了不公正異常敏感。就是這樣一個在好萊塢模式下塑造出的電影人,在自己的公司——勇敢電影公司(Brave New Films)正式成立后,這位年過六旬的電影人徹底改道,成為一名關注體制漏洞、呼喚公正與法治的紀錄片導演。
格林伍德認為人人艷羨的PE行業就是一個公正沒有得到充分展現的領域。“第一次對PE關注,是因為讀到了一些關于PE的書,知道了那些私人股權投資的高層納稅的稅率比一些普通工薪階層,比如教師、消防員或警察都要低。這確實令人氣憤難平。然后隨著我做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我越來越堅定了拍攝一部關于PE片子的想法。”格林伍德對《環球企業家》如此回憶當時的情形。
此后,格林伍德和制作團隊進行了大量的采訪,隨后制作完成的影片通過大量數字和對被解雇員工的采訪,講述了PE們用借來的所謂“原始資本”購買上市公司,為了還清債務,采用裁員、減少員工福利等不良做法。影片直指KKR創始人卡拉維斯,并引發了一場群眾在其曼哈頓寓所外的示威。格林伍德在接受美國CNBC電視訪問時說:“卡拉維斯去年賺了4.5億美元,而他的稅率竟然比警察或者消防員低。在我看來最令人氣憤的就是他們揮灑成百上千萬的美元,給華盛頓院外游說者、律所和銀行,以維持這樣的稅收漏洞。我無法相信這個國家中能有人愿意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下去。”
在接下來的幾記重磅炸彈中,格林伍德還將在全美范圍內采訪因為PE人主而失業的工人,揭示因為PE遭受損失的這個龐大人群的數量。
格林伍德的勇敢行為甚至為他贏得了來自PE行業某些人的感激。“當然感激我的都是一些普通員工。而那些通過各種場合認識的老板們,已經不再和我說話了。”
來自美國各行業的支持讓格林伍德充滿勇氣,他稱拍攝影片的資金來自勇敢電影公司網站2000多位用戶每月10—20美元的繳費,以及一些普通美國公民、宗教等社會團體的捐助。
這位拍過無數溫情電影,卻以政治積極分子的形象轟動網絡的導演,已經將關注不公平概括為自己未來的創作之路。巧的是,與他的位于洛杉磯的制作室一街之隔,正是政治寓言影片《公民凱恩》的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