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莫斯科已是深秋時節(jié),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更是為這座城市帶來了初冬的寒意。然而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莫斯科國際音樂大斤琴巴爾斤,卻因為一位年輕的中國音樂教授的表演而沸騰。
“東方美聲”打動俄羅斯觀眾
“起初俄羅斯觀眾認為,趙云紅或許是一位表現(xiàn)平平的東方歌唱家,在音樂會開場后的五分鐘,他們以俄羅斯民族特有的個性來審視這場演出,有些觀眾甚至是不以為然。”一位俄羅斯媒體同行這樣告訴記者, “但令他們震驚的是,他們親眼所見的竟是一位國際化的、時尚且富有東方色彩的歌唱家。”五分鐘后,挑剔的俄羅斯觀眾開始毫不吝惜地將掌聲賦予了趙云紅。
在這場持續(xù)約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中,趙云紅用俄語、德語、意大利語、法語、英語和中文等多種語言演唱了近30首歌曲,其中有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中“羅西娜的謠唱曲”、歌劇《雪娘》中“雪娘的詠嘆調(diào)”,有門德爾松的《乘著那歌聲的翅膀》、舒伯特的《鱒魚》、李斯特的《當我入夢》等國際音樂大師創(chuàng)作的歌曲,還有富于中國民族特色的經(jīng)典歌曲《春曉》《燕子》《火把節(jié)的快樂》等。
“以她(趙云紅)這么瘦小的身材,能演唱近30首具有高難度的曲目,簡直是個奇跡。我還是第一次與這樣高水準的東方歌唱家合作,她不愧為音樂天才,我希望今后能夠加強與像她這樣的中國音樂家的合作。”音樂會的鋼琴伴奏、俄羅斯功勛演員、圣彼德堡音樂學(xué)院副教授葉蓮娜·高達欣斯卡婭在音樂會結(jié)束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表示。
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擔(dān)任藝術(shù)指導(dǎo)長達38年的K·卡斯蒂廖夫評價說:“趙云紅音域比較寬廣,又富有高超的技巧,是標準的東方美聲。她能夠駕馭不同時期、不同語言風(fēng)格作曲家的作品,她演唱的俄羅斯作品堪與國際一流歌唱家相媲美。”卡斯蒂廖夫說,“她演唱歌劇詠嘆調(diào)部分時,那完美的技巧和震懾人心的表演充分展示了一個國際一流歌唱家的風(fēng)范。”卡斯蒂廖夫告訴記者,趙云紅的表演讓她對中國的歌唱家、對東方美聲有了新的認識。
中國文化“軟實力”漸增
在10月4日趙云紅的獨唱音樂會上,記者遇到了輾轉(zhuǎn)30多個小時、專程從云南大理趕到莫斯科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副州長黃永華。黃永華告訴記者,趙云紅的這場獨唱音樂會是2007俄羅斯“中國年”中國文化節(jié)的一部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作為“軟實力”體現(xiàn)的中國文化、藝術(shù)也更多地走上了國際舞臺。
實際上,中國音樂家在古典音樂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quán)已有所增強。有“音樂界奧斯卡”之稱的柴可夫斯基國際聲樂大賽、圣彼得堡國際聲樂大賽、弗拉迪沃斯托夫國際聲樂大賽等全球知名音樂賽事不僅頻頻出現(xiàn)來自中國的參賽選手,在評委席上也開始出現(xiàn)越來越多中國人的身影。郭淑貞、黎信昌作為中國老一代音樂家已參與到這些國際音樂賽事的評判,而趙云紅作為第十三屆柴可夫斯基國際聲樂大賽中唯一一名亞洲評委,同時也是最年輕的女性評委,無疑預(yù)示著新一代中國音樂家在國際舞臺上占據(jù)了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