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是管仲輔佐桓公成功稱霸的謀略。尊的是逐漸式微的周王室,攘的是逐漸強大的狄人和戎人。一尊一攘,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王為何要尊?夷為何要攘?
桓公可不是什么菩薩,尊王為的是使其霸業合法合理。王弱但尚有影響,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很有剩余價值的,強盛的王你想尊還輪不上你呢。這個時候尊王,投資回報率較高,尊王就是要在王最需要的時候尊,考驗你滿足需求的技巧。
攘夷則需要赤裸裸的面目,唱黑臉,做打手,當先鋒,加入敢死隊,甘做替罪羊,總之需要真功夫。宋朝未能攘夷,終亡于夷,先亡燕云十六州于遼,再亡中原于金,最后亡全國于元。先亡錢,再亡地,最后亡命。
曾經,黃怒波把實權交給前來投奔的舊人,后來一盤點,驚出一身冷汗,公司資產被那幾個金剛乾坤大挪移,轉到他們私自注冊公司的名下。憤怒起波濤,黃幾天之內把他們全部攘出公司。如果馬腳沒有早露,詩人的公司真的要黃了,如何怒都沒用。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政治的本質就是尊和攘。漢武帝的一生就是尊王攘夷的一生。他的尊王,就是集權中央;他的攘夷,就是反擊匈奴。如果沒有武帝,匈奴入主中原,那就是提了前的元朝和清朝。武帝一手尊,一手攘,漢族在這一時期形成,中國的版圖在這一時期奠定。
尊攘出地盤,信哉斯言也。
分清王夷
問題是誰是王,誰是夷?換言之,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可惜,沒有教科書式的圖譜可備查詢。
明末崇禎吊死煤山后,天下無王,在寧遠攘夷的總兵吳三桂,尊誰為王,把誰當成夷來攘,決定了歷史的走向。當時李自成入主北京,關外清軍兵臨城下,都是他的敵人。手握重兵的吳三桂出人意料,以滿州人為王,以李自成為夷,天下格局因之而變。
以夷為王,吳三桂從東北一直打到西南。清朝取得全國政權后,吳三桂又舉兵反清,自己想稱王,原本也是尊王攘夷的套路。但他沒有走成功最后一步,只打到湖南就死了,成為千夫所指的大漢奸,如果他打敗清軍,建立新朝,那清朝就只是一個可以忍受的過渡,還可說他跨接了崇禎的班,他和劉邦、李世民等開國皇帝一樣是高祖太宗。
可他沒有這樣的命,名垂青史和他無緣。
尊也罷,攘也罷,為的是最后的稱霸,稱霸就是稱王。只要還有一個人管著你,也不叫稱霸,是管你的人稱霸。要稱霸,就得登頂,所謂一覽眾山小。登的位越高,要攘的夷就越多。夷們哪一個不想稱霸?不等你去攘,他早已嚴陣以待。
夷太多,就得化整為零,各個擊破。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兒子稱帝,才被追封為魏武帝。他先后滅黃巾、敗袁紹、定袁術、剿呂布、收劉琮、降張繡、逐馬超,只赤壁一戰,被孫劉聯軍燒回。如不是他東征西討,南征北戰,他兒子何以被尊為王?兒子圓了老子的江湖夢。
樹敵太多而主次不分,就是自掘墳墓。唐朝的酷吏來俊臣,尊的是武則天,攘的是武則天的政敵。據《歷代通鑒》,自宰相以下,來俊臣都登記姓名按順序奪取他們的妻妾。要奪官的妻妾,自然要羅織罪名對官加以陷害。后來他變本加厲,迫害的對象升級到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
如果掃蕩了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就如同登泰山到了南天門,曙光乍現。但來俊臣還在十八盤就被摔下山崖。夷沒攘成,反被夷攘。武則天地位不穩,要人來尊,先前啟用市井無賴震懾群臣,為的就是殺起來容易,末了還可收買人心,真乃打算盤的行家。
我懷疑,歷史都是由壞人創造的。
尊攘輪回
這是一個三方的博弈。王、夷、霸互相逐鹿,三方都在拓展自己的話語權和勢力范圍。他們的角色在三者之間演變。王是上一輪尊王攘夷的結果,又是下一輪尊王攘夷的焦點。
王被人追捧,其中是有危險的,人家要借你的名號。很多董事長的辦公室里,貼滿了他本人和政府要員的照片,這屬于尊王。明眼人不信,但一些小鬼就不敢太猖狂。他們會向外來的合資者炫耀他的政府資源,外商就會伸出橄欖枝,降低合作的門檻。
有的人更陰險,打著紅旗反紅旗,有一天,王下臺了,才知道怎么回事。先被架空,然后被清空。
夷雖然被攘,但夷也會成王。義和團扶清滅洋,典型的尊王攘夷,但沒有成功,清和義和團加起來打不過洋,上萬人圍攻一個教堂都攻不下來。夷成了王,簽署辛丑條約,中國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
有尊王不稱霸的?有,滿清謀臣范文程是也。文程一生所進奏章,浩如淵海,但在篡修太宗實錄時,悉焚其草,實錄史冊,亦僅載什一。曲己為的是尊王,文程是何等清醒,已經幫助別人稱王稱霸了,帝王之師,還不夠牛嗎?
想接班成為公司領袖,尊王攘夷是必經之路。你是誰?憑什么把大位傳給你?尊王證明忠誠,攘夷證明能力。經過尊王攘夷的重重考驗,比如如何用沙子搓條繩,你成熟了,你百煉成鋼,王位終于成了你的沙發。
正如鮑勃·迪倫的歌詞: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好漢,白鴿要飛越多少片天空,才能棲息在沙灘。
要成為行業領袖,就必須尊客戶為王。好漢郭臺銘稱鴻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設備、一流客戶”。為了競爭到康柏的訂單,鴻海飛越幾片天空,在康柏總部旁投資建了一個成型機廠,近水樓臺先得月,康柏新設計一出,鴻海伸手就能拿到,于是脫穎而出,獲得康柏的長期訂單。你多了一個訂單,夷就少了一個。
與夷斗,其樂無窮,攘夷并不只意味著苦惱。
思科總裁錢伯斯說:“如果你在這個產業沒有一個很好的競爭者,你不會感到很興奮。”沒有夷,世間確實少了很多熱鬧,連英雄也是寂寞的。獅子餓的時候很兇殘,而一旦吃飽,就會變成和平獎得主,即使看到很多美味動物在前面慢步,它干脆曬太陽,在肚子發出新指令之前,這廝養敵自重。
最精彩的是美國大選。希拉里說:“9·11之后,如果我是總統,我不會下令發動伊戰,我將專注于解決阿富汗問題,因為真正的威脅來自那里。”她尊的是自己,她就快是女王了,她攘的是共和黨的總統,當然還有一推候選人,其中包括民主黨的,也要攘。
哦,大家都是夷,其中一個左尊右攘,終把自己弄成了王。原來,王不是別的,就是滅了其他所有的夷,剩下最后的那個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