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的汶川
唐代詩人白居易留下“蜀江水碧蜀山青”的詩句;當代詩人鄒靜之稱汶川是“祖國掌心的一顆鉆石”,這些評價都是非常準確的。自古以來,四川“人杰地靈,物華天寶”,大自然似乎格外寵愛這方水土,賜予了九寨溝、青城山、都江堰等世界自然遺產。而汶川,正是從成都通往九寨溝的必經之路,有著川西“北大門”的美稱。令人欣慰的是,我曾經兩次到過汶川,領略過那里的靈山秀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第一次是1995年,我應邀赴汶川縣臥龍自然保護區參加一個散文筆會,有幸和“國寶”大熊貓親密接觸,走進圈舍喂竹子、看他們滾皮球、坐滑梯、翻跟斗……那副憨態可掬的模樣可愛極了!筆會期間,我們的足跡踏遍了臥龍的山山水水,在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森林中,我見識了許多奇花異草,珍稀佳木,特別是有一種瀕危植物“鴿子樹”在這里成片生長,蔚然成林,引起大家的驚嘆。在風光旖旎的野牛溝,我們傾聽土生土長的老導游講述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喜食哪種竹子,如何尋求配偶,如何舉辦婚禮,如何哺育幼仔……真是新鮮而生動的素材!回來以后,我便很快寫出一組“大熊貓的故事”。
第二次是2003年,我和老公前往九寨溝旅游,途中經過汶川,吃了午飯,下午到達理縣的桃坪羌寨,拜謁了摩天接云的古碉樓;參觀了電視劇《南行記》的拍攝現場;結識了幾位“天仙妹妹”般美麗的羌族姑娘,買下了她們刺繡的鞋墊、腰帶;品嘗了又香又辣的蕎麥面。翌日,我們驅車前往著名的米亞羅,觀賞了鋪天蓋地的紅葉。那道由一簇簇金黃、一片片嫣紅、一綹綹翠綠交織而成的畫廊,漫無際涯,汽車疾馳兩個多小時才到盡頭,真是舉世無雙的紅葉勝地,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貋淼穆飞?,我們在鷓鴣山又目睹了銀裝素裹、玉樹瓊花的雪景,數日間經歷兩個季節,真比童話世界還奇妙!
從此,我更加熱愛巴山蜀水,也更加向往川西北的風土人情,計劃今年夏天到距離汶川不遠的銀廠溝避暑,重訪那塊夢縈魂牽的土地。不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粉碎了我的夢想,銀廠溝已被震魔糟蹋得面目全非,臥龍自然保護區也受到重創,大熊貓們被轉移到雅安和北京……我不知道她們何時才能重返熟悉的家園?也不知道羌寨神秘的“東方古堡”是否雄姿依然?更不知道汶川這顆蒙塵的鉆石,何日才能重新煥發璀璨奪目的光彩?
生命的奇跡
自從“5·12”那個黑色日子以來,我們的心一直牽掛著汶川,我們的眼睛一直注視著電視熒屏,不放過一條有關災區的信息。當我們看到勇敢的救援者從廢墟中刨出一個又一個幸存者時,沉痛的心情有了一點緩解,悲戚的思緒得到一點撫慰,我們一次次被生命的頑強和堅韌深深打動,唏噓不已。特別令人震撼的是,許多在廢墟中埋了一百多小時以上的幸存者,他們用死里逃生的經歷譜寫了一頁頁生命的贊歌,成為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
被埋106小時的中年男子李克成,是什邡一所中學的職工。他在黑暗的廢墟里,伸手東探西摸,找到了一個礦泉水空瓶和一本學生作業簿,這兩件普通不過的道具成了他活命的“法寶”,靠著喝自己的小便和吞食作業本紙頁,維持著體能,等到了救援者的到來。
被埋124小時的女工卞剛芬,在五天地獄般的生活中什么也沒吃,只喝了一點雨水。當她獲救時,盡管脈搏很弱,但意識清醒,對前來看她的女兒和父親說:“在下面,我就想著家里人,我知道你們一定在找我,一定會請人來救我,我會活著出來?!睂τH人的思念,成為她活下來的堅強支柱。
汶川縣高速公路管理處的蔣雨航,剛滿二十歲,是一位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他租住在災情最重的映秀鎮映電賓館的一個房間里,正在睡午覺,就被猝然坍塌的樓房埋住了……也許母子間有種心靈感應,遠在貴州凱里的小蔣母親預感到兒子有危險,一路跋山涉水風塵仆仆地趕到映秀鎮,迎接她的只是一堆廢墟,兒子已經被埋了五天。當這位幾乎絕望的母親聲音顫抖地喚叫兒子的乳名時,廢墟下傳來了微弱的回應。母親的到來為小蔣注入了神奇的力量,他用盡全身力氣,慢慢爬到救援者挖出來的洞穴口,這位被埋125小時的年輕小伙終于獲救。
更讓人佩服的是,被埋127小時的平武男子吳建平,他那樂觀豁達的性格使他在災難面前無比鎮定,堅信能夠出去。他在廢墟中,除了喝自己的尿液解渴,還靠帶在身上的一包煙“充饑”。他規定每天只抽三棵,待到獲救時,一包煙已快抽完,一見救援人員,第一句話便問:“有煙沒得?”表現出一副處難不驚的大將風度。
還有一串幸存者的名字,他們被掩埋140小時、150小時、160小時、170小時……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奇跡!而被埋179小時的馬元江再次證明了生命的堅韌與執著:這位32歲的青年是汶川一家電廠發電部的副主任,在山崩地裂的大地震前,他正在開會,被轟然倒塌的樓房建筑物深深地掩埋……整整6天過去了,他隱約聽到了機械鉆擊聲,生的希望讓他日趨虛弱的體能迅速凝聚起來,拼力撿起地上的水泥塊敲擊墻體,傳遞了生命的信息。經過長達30小時艱難而小心的營救,馬元江終于成功獲救。在這被埋的七天八夜中,他天日未見,滴水未沾,顆米未進,強烈的求生愿望支撐著他活了下來。面對如此珍愛生命的幸存者,我們不由得肅然起敬,為他祝福。 就在筆者準備結稿之際,又不斷傳來好消息:從龍門山的一處廢墟中,救出一位被埋196小時的花甲老人王友瓊。她是去燒香的,碰到這場大地震,廟宇倒塌,身子完全埋在瓦礫堆里,只露出一張臉,全靠兩條頗具靈性的狗,不停地舔她落滿灰塵的臉和干裂的唇,使她感受到溫暖的氣息,熬過死神門前的八天九夜,終于獲救。
還有綿竹一個偏遠山村的八旬老翁,因病一直臥床不起,被震塌的房梁壓住了,所幸老伴逃離了危險,全靠她端飯送水,直到5月23日下午才等到救援特警到來,搬開了沉重的橫梁,成功地解救出整整被困11天的老翁……
在這場震級8級、震中烈度11度的大地震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如此脆弱而無助。然而,人的生命又是如此高貴而堅韌,在災難中釋放出超常的能量,創造出無法想象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