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專家:
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教授 王忠壯
中日友好醫院全國疼痛診療中心主任樊碧發
疼痛是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覺和情感體驗。1995年美國疼痛學會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疼痛是第五大生命體征;2002年IASP國際疼痛大會上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種疾病。
統計數據顯示:世界有1.93億人遭受急性疼痛,遭受慢性疼痛的患者近8500萬人。在我國,疼痛人群比例高達30%,50歲以上的人群發生疼痛的比例超過50%,60歲以上的達到60%,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快,疼痛人群也在呈上升趨勢。
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始終在與疼痛作斗爭,對疼痛的認識、鎮痛方法和機制的研究在不斷深入。比如,古人將疼痛解釋為觸怒上帝所受的懲罰;古埃及人認為疼痛是魔鬼所致,并通過念咒來驅趕魔鬼以解除疼痛;中醫認為疼痛是因為經氣阻塞引起,通過疏通經絡就可達到止痛目的,即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而西醫則是通過阻斷痛覺神經的傳導來止痛……
如今,解除疼痛常用的、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鎮痛藥。鎮痛藥分為兩大類,即解熱鎮痛藥、中樞性鎮痛藥。
解熱鎮痛藥——消炎、解熱、鎮痛三合一
解熱鎮痛藥是指具有解熱和減輕慢性鈍痛作用的藥品。
清晨,藥店剛剛開門,鎮上賣豆腐的老趙就闖了進來。
“小陳,我買盒止牙痛的藥,我都一晚上沒睡好覺了!”
“牙痛要到醫院去看,不能只吃止痛藥啊?!毙£愊肫饋恚馅w的牙齒在最近一個月已經痛了5次,每次都是來買止痛藥后完事。
“我哪敢進醫院啊……”老趙堅持,“吃點止痛藥也就行了!咱不去花那個冤枉錢!”。
“哎,你呀,你呀……”小陳嘆了嘆氣,還是拿了盒散列通給他。
散列通屬于解熱鎮痛藥。這類藥物除了解熱鎮痛外,多數還有抗炎(抑制體內環氧合酶的生物合成)、抗風濕、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炎癥時鎮痛效果更為明顯。該類藥物基本無成癮性,其抗炎作用不同于糖皮質激素,又稱非甾體抗炎藥,常見類型見表1。
● 不良反應
解熱鎮痛藥除對乙酰氨基酚外,大多數有較強的酸性,會導致嚴重的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胃刺激痛,甚至胃潰瘍和出血;頭痛、頭暈等神經系統癥狀也常見。
阿司匹林會引起凝血障礙和誘發“阿司匹林哮喘”;長期服用含非那西丁的制劑,可引起腎乳頭壞死、腎炎、腎盂癌、膀胱癌、紫紺、貧血以及藥物依賴性;氨基比林和安乃近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癥,有致命危險,氨基比林在胃酸條件下,與食物發生作用,可形成致癌的亞硝基化合物亞硝胺。
《家庭醫藥》提醒:有的鎮痛藥是由不同類型的鎮痛藥配伍后制成的復方,如散列通,服用時應注意其中的成分,成分相同的藥不要聯用,以免過量而發生意外。
洛列通——開創鎮痛新時代
洛列通 解熱鎮痛藥中的新藥,不良反應小。
王嬸關節炎又犯了,疼得厲害,整個晚上都沒睡好。鄰居趙嬸勸她去買點止痛藥吃,王嬸說:“我不能吃止痛藥,一吃我就惡心、嘔吐。去年就是吃了止痛藥后吐得都上了趟醫院?!?/p>
一些身體比較弱的老年人對鎮痛藥的不良反應不能耐受。人們一直希望有新的鎮痛藥出現,既能達到鎮痛效果,又能減少不良反應。如今,這類老年患者可以選擇洛索洛芬鈉類鎮痛藥。
洛索洛芬鈉類藥鎮痛藥為較新的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跟傳統的鎮痛藥相比,該類藥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目前最常用、最富代表性的是洛列通,它有以下特點:
● 吸收快
洛列通為前體藥物,口服后在胃腸道很快被吸收,其活性代謝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發揮鎮痛、抗炎及解熱作用。如拔牙術后鎮痛十分鐘可見效。
● 使用范圍廣 鎮痛效果好
洛列通鎮痛作用較強,是普通鎮痛藥的5~10倍。常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腰痛癥、肩關節周圍炎、頸肩腕綜合征及急性上呼吸道炎(包括伴有急性支氣管炎的急性上呼吸道炎)的消炎和鎮痛;也可用于手術后、外傷后及拔牙后的鎮痛和消炎。
● 不良反應少、輕
由于洛列通是一種前體藥物,在吸收入血液前對胃腸道無刺激,入血液后轉化成活性代謝物才發揮作用。因此,它對胃腸道無明顯刺激性,耐受性好。
文獻報道,洛列通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3%,主要為消化系統癥狀(胃及腹部不適感、胃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便秘、燒心等),有時會出現皮疹、瘙癢、水腫、困倦、頭痛、心悸等,但比其他鎮痛藥要少。該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并不隨年齡增長而增高,老年人服用安全性較高。
● 服用方便
洛列通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飯后口服。成年慢性炎癥疼痛者每次60毫克(1片),每日3次;急性炎癥疼痛者頓服60~120毫克(1~2片)??筛鶕挲g、癥狀適當增減,一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80毫克(3片)。
《家庭醫藥》提醒:解熱鎮痛藥是家庭常用藥,但也不能隨意服用,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確保用藥安全。
中樞性鎮痛藥——鎮痛效果好,但有成癮性
中樞性鎮痛藥指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選擇性地消除或緩解痛覺的藥物。
深夜,病房內還清楚聽到有呻吟聲和對話聲?!搬t生,我爸爸疼得好厲害,你就給他用點止痛藥吧!”7床張大爺的兒子對查房的值班醫生說,“我們在旁邊看著都覺得心酸、難過!”
“嗯,呆會給他打一支嗎啡吧?!?/p>
“可是……”張大爺的兒子頓了頓,“嗎啡不是毒品嗎?怎么能用在我爸爸身上呢?”
“別擔心,我們所用的劑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合理的安排,并會輔助一些其他藥,不會成癮的?!敝蛋噌t生解釋道。
打針后,張大爺原來痛苦的表情慢慢地舒緩開來,漸漸睡了過去。守在一旁的兒子也總算松了一口氣。
嗎啡屬于中樞性鎮痛藥。該類藥物鎮痛作用強,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一般限用于急性劇烈疼痛的短期發作,如創傷、戰傷、燒傷、手術、癌癥患者的止痛等,主要為了防止疼痛性休克的發生。該類藥反復應用易致藥物依賴或成癮,因此須在醫生的嚴密監護下使用。目前應用比較多的主要有以下三類,見表2。
● 不良反應
中樞鎮痛藥的不良反應主要是頭痛、眩暈、惡心、嘔吐、便秘、排尿困難、呼吸抑制、鎮靜、嗜睡、膽絞痛、心動過速、出汗、全身軟弱無力、血壓下降等,長期、重復使用可成癮。這些反應一般出現在用藥的最初幾天,數日后癥狀多自行消失,但便秘反應可能長期持續存在。
● 核心關注——預防成癮
1.真正做到對癥下藥,要根據病情,選用適當的藥物,患者切忌點名用藥。
2.切勿隨意增加藥物的劑量。患者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后,可能對此種藥物產生耐藥性,繼續按照以前的劑量服用可能難以奏效,如果因此自行增加藥物劑量,也就埋下了成癮的禍根。發生這種情況,正確的做法是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劑量或換藥。
3.疼痛減輕后,要在醫生指導下逐漸減量,不可突然停藥,特別是長期使用中樞性鎮痛藥的患者。
編輯/楊春霞
減少不良反應 謹記三要點
要點一:用藥要準確
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況下不要擅自服鎮痛藥,否則,容易掩蓋疾病真相,延誤診治。
要點二:了解所用藥品
1.用藥前應該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搞清楚所用藥物的主要代謝和排泄途徑,還要留意藥物的相互作用、禁忌證、不良反應,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劑量、給藥途徑和給藥時機服用。
2.與治療其他疾病的藥品共用時,最好向醫生、執業藥師咨詢,并在其指導下用藥。
要點三:把握細節
1.用藥后要密切觀察藥效和鎮痛持續時間,應從小劑量開始,然后逐漸加大,疼痛減輕后,藥量可逐漸減少;
2.服藥前后不飲酒(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藥物在體內的代謝轉化、降低療效外,還可誘發藥品的不良反應);
3.老年人、兒童、孕婦用藥更要慎重,嚴格掌握適應證和劑量;
4.鎮痛藥物要單獨放置,宜放在小孩不能觸及處。若更換包裝,品名、劑量和用法都要在瓶簽上寫清楚。
口服鎮痛藥后,如果出現的不良反應程度較輕,可耐受,就不必停藥;若不可耐受,應立即停藥,并到醫院就診,聽從醫生處理;若不小心服用劑量過大,應立即到醫院洗胃治療,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