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過敏性紫癜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趨勢?;颊叱3D涿畹爻霈F出血癥狀,皮下出血表現為全身出現淤斑,胃腸黏膜出血表現為腹痛、便血,部分患者還可能伴有關節腫脹疼痛和腎炎。
現代醫學認為,過敏性紫癜是變態反應性或廣泛無菌性毛細血管炎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為血管紫癜中最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以皮膚紫癜為主,常伴有關節炎、腎炎及胃腸道反應,大多預后良好,但臨床也可見到死于腎衰、胰腺炎、窒息、顱內出血的病例,有些患者數年不愈。
西醫治療主要是抗過敏、應用激素為主,而藏醫由于立論不同,用藥的原則也迥然不同。
醫有其理,病有其勢,循理抑勢,其癥化消
藏醫學認為,紫癜的發生與人體生理不平衡有直接關系。在藏醫學中,“龍”、“赤巴”、“培根”是構成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三大因素。這三大因素與飲食精微、血、肌肉、脂肪、骨與關節、精、骨髓等七大物質共同組成生命的能量與物質基礎?!褒垺?、“赤巴”、“培根”起著支配的作用。他們彼此協調,互為消長,互相促進,互相制約,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保證。
藏醫稱過敏性紫癜為“羊虱蠅痘”,有的譯為“血涸痘”,因紫紅色斑點密布身體某一部位如虱蠅附身而得名。藏醫把本病的病因歸結為血與“赤巴”轉化不當,導致“培根”機能紊亂所致,歸屬于培根失調導致的“木布”綜合征。
本病以侵犯血管、血液為主,并影響到“肝”的功能,致使“肝”對黃水的疏泄失當,黃水偏盛于血管,造成多血癥(類似于西醫之血小板聚集導致血管內凝血、纖維蛋白原和血小板沉積、免疫復合物增加),累及肝臟、胃腸道、腎臟、肌肉、皮膚、關節、肺臟、神經系統,削弱血液循環功能。所以,調節“龍”的功能與“肝”的功能是藏醫治療過敏性紫癜的重要原則。
藥有其性,病有其癥,對性治癥,必得其愈
藏醫學在解剖過程中發現,過敏性紫癜存在著血管的壞死性表現。據此,藏醫對過敏性紫癜按部位分為本系、旁系;按發病時間過程分為熱期、寒期、寒熱交織期、大寒無熱期;按病涉范圍分為蔓延、擴散、遷延、淤積四種類型。其治療分為總治與分治??傊问菑娘嬍?、起居、調節人體平衡入手;分治則是結合患病部位、病涉范圍、發病時間及類型辨證施治。
普通的皮膚紫癜和關節癥狀、胃腸癥狀,通過藏醫的一般性治療,通常都能迅速緩解或治愈。而病程長,涉及其他臟器的紫癜患者,往往其血液有味酸、黏而稠的特性,藏醫稱此為血的“培根”因素偏盛,治療從“肝”著手,祛風除濕、消炎,調和三因,效果良好。在藏藥的具體選擇上,大湯丸、乳香丸、生旦丸、診才丸、清血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編輯/張宇
>>鏈接:藏醫的“三因學說”
藏醫理論認為,人體內存在三大因素——“龍”、“赤巴”、“培根”。其中,“龍”是維持人體生理活動的動力,其性質近似于中醫的風或氣;“赤巴”具有中醫“火”的性質,主要功能是產生熱能,長氣色,壯膽量,生智慧等;“培根”譯成漢語是涎或水,它相當于中醫的津、涎,與人體內津液、黏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質和機能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關于疾病發生的機理,藏醫認為歸根到底是由于“龍”、“赤巴”、“培根”三者之間失去平衡和協調,使身體的元氣受到了傷害,因而危及健康。因此,治療的目的,就是調整這三大因素的偏盛偏衰,使其能夠重新協調起來。